资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资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503040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06-25   录入:资阳市人民政府

资卫健函〔2023〕51号

 

 

资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503040号建议答复的函

 

罗雪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建设后疫情时代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议》(编号503040)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导致了许多人的正常生活都被打乱,加之网上很多有关疫情的负面信息,这些都会让人们因疫情而产生一些悲观、烦闷、焦虑、困惑等负面情绪。直至“乙类乙管”政策出台后,疫情也并非完全消失,而是进入了漫长的低水平波浪发展状态,依旧对各方面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综合分析来看,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便是学生群体和老年人群体。这一阶段的学生群体经历了学习和社交方式翻天覆地的巨变,网课教学本质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教学模式,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老师和学生都还在适应过程中。孩子们在居家网课与正常校园生活模式中反复切换,缺少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校园生

 

活不再完整,居家生活也不再轻松,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心导致心理上的失落感与焦虑。同时,居家网课模式的改变会让家庭条件受限或者适应能力较慢的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尤其是部分上进心较强的孩子们,会有被同伴超越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盼或要求也会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长时间的网课、课后作业以及家长们繁忙的工作又会使孩子缺少与家长的沟通,使得亲子之间存在低效陪伴。

而老年人群体的心理问题更为严峻,在疫情下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边缘性较强,心理上比较容易产生孤独、空虚、焦虑、抑郁、疑病、失眠等心理问题,再加上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够,信息接收和掌握情况较为滞后。长期的疫情限制,许多老年人和子女长期分别两地,与其他家庭成员、朋友和同伴缺乏面对面的人际接触,仅有的聚集性活动纷纷停滞,还要被动接收诸如“又有新增确诊病例了”“疫苗接种爆满,今天预约不上了”“又有人隔离了”等等这些信息。与此同时,大多数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更高,他们还承受着对疾病和死亡的焦虑和恐惧。

面对这些问题,中央和四川省在近三年内分别围绕抗击疫情、常态化防控、应急处置和乙类乙管等不同阶段印发了多个心理健康指导文件,指导各地正确认识心理干预在稳定社会情绪、促进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整体工作同步部署,维护群众身心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我市围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新阶段心理援助工作的通知》,持续强化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着重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体系。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慢性病或严重疾病患者及家属、一线抗疫人员等不同类型重点人群的心理服务需求,充分延续利用好心理援助热线渠道,对有需要的居民开展心理疏导,进行心理服务需求评估。着重培育学生、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落实一线抗疫人员关心关爱政策,推动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开展工作

(一)强化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提供免费心理健康服务,目前能开展个体、团体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服务,每年为全市未成年人共提供个体心理咨询约300人次、团体心理咨询约500人次。在全市中小学校100%建立心理辅导室,依托学校阵地开展“心海护航阳光成长”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巡讲公益活动120余场,依托社区阵地组织开展社区关爱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及相关活动730场。借助班级钉钉群、微信群等平台,引导在家学生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时间,适时跟进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对疫情的恐慌、学习的焦虑、网游的依赖等;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及时消除学生消极情绪。结合卫生、教体、检察和文明办等多部门职能开展合作,在2022年开展全覆盖摸排留守儿童专项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2538份,并通过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工作室、帮扶结对、“村小圆梦活动”等形式,为疫情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助力“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二)开展老年群体心理疏导。在国家印发“乙类乙管”期间落实好心理健康服务的要求下,市卫生健康委围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梳理了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群红黄绿重点人群名单。依托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等,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采取上门、集中或线上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评估、科普宣传、必要干预、转诊推荐等,确保每年随访和体检过程中至少开展了一轮以上心理健康评估。积极配合民政部门落实养老机构住养老人心理健康服务,从应激表现、应对方式、调适方法、心理干预技术等多方面给予细致、专业的建议和指导,系统解决老年人长期封闭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落实社区心理健康营造。在乙类乙管政策出台后,以社区为阵地,提供情绪引导、心理辅导、资源链接、困难纾解、社会支持等服务,推动基层社区治理,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氛围,促进社会稳定。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宣传和健康教育,提升群众防控知识水平,减轻因认知不足所致的恐慌。推进互联网+社会心理服务,为感染者及家属提供线上服务和心理支持,帮助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改善情绪并提供基本生活服务支持。对涉疫人员进行梳理,开展回访抽查和心理测评,平复后疫情时代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强化一线人员关心关爱。加强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关心关爱,有针对性地开展放松训练,在返岗后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和疏导。指导各单位合理安排一线人员调休或增加带薪休假时间,为新冠病毒防疫一线和医学观察隔离点工作人员发放卫生防疫津贴,在评先评优、子女入学上均给予政策性支持。对于广大环卫工、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也提供了点对点单位集体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五)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市精神病医院院区、第四人民医院院区、社区康复中心均建立心理咨询门诊和心理咨询室,为市民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借助精神卫生专科联盟建设,为资阳市人民医院、大堰戒毒所、雁江区卫健局开展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指导。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5名心理专家备案并组成“资阳市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提供应急心理援助服务,2023年以来开展实践操作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专业培训15次,每季度开展督导检查,提高各级各单位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广泛宣传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全市各县(区)均设有心理援助热线,为广大市民提供24小时的专业公益援助。

(六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在资阳融媒体中心、川报资阳站、资阳大众网等官媒和社会媒体广泛开展新闻宣传,将心理健康服务的新消息传递给群众,增加群众就医选择和方向。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常见心理疾病,紧跟网络热点,创作心理疾病知识科普短视频,提高群众自我心理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水平。依托学生、职工、社区等社会心理服务主体对象,有针对性地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全社会心理健康素养。借助“世界睡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健康义诊形式帮助群众解决心理困扰,构建积极心态。2022年以来全市制作上墙标识标牌超过200块,制作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单2.4万余份。

(七)积极推进社区康复服务。推行“一中心多站点”的社区康复发展模式,依托三贤康复站、莲花康复站、资溪康复站3个站点建立“1+N”阵地,2022年建立安岳康复站、乐至康复站、雁家康复站、临江康复站4个康复站点,2023年计划新增5个康复站点。创新“七项服务”形式,每年入户探访1.8万人次、电话探访3.6万人次,开展疾病与健康管理培训60余场次,知识培训2万余人次,开展拓展训练、人际交往训练、亲友会、生日会、关爱帮扶等小组活动1万余人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1400余人次,组织服务对象参加社区宣传、志愿服务300余场次。探索“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的“5+1”社区康复服务模式,累计服务8500余人次。

(八)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推进精神卫生发展,调整了质控领导小组、专家组、应急医疗组、专家督导组及技术指导组,为全市精神卫生质量提升提供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持。强化点对点服务,落实分级诊疗,提高质量管理,做好精神卫生应急预案及患者信息流转工作,每月向政法、卫健部门报告重精相关数据、工作信息和工作建议,为各区(县)及基层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并通过线上和线下对其进行各项业务培训,指导各区(县)制定了严重精神障碍应急处置医疗预案,组建了应急处置医疗小组,提升了各级精防人员服务技能。在重大时间节点实行了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坚决抑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滋事和肇事肇祸发生。

三、下一步计划

(一)统筹优化心理服务质量。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高校与中小学、行业协会、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业联动,组建心理健康服务联合体,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心理健康相关服务。由市精神卫生中心统筹整合全市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发挥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指挥调度作用,按照分层分类原则开展各级专业人才队伍的持续培养,加快精神科转岗培训业务,鼓励更多有资质群体报考心理咨询师,提高咨询人员专业化水平,定期完成注册管理与年度审核,及时有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二)精心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强化源头治理,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服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引导公众掌握心理知识,提升缓解压力降低心理焦虑的能力,主动加强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孕产妇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准确的心理援助渠道。积极推进“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咨询门诊等诊疗手段,充分满足公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社区)、进机关等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运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互联网(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等方式,加强群众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促进公民身心健康。

(三)强化心理咨询平台建设。依托四川省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组织各部门、单位合作,织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七张网络,在各基层治理阵地、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综合医院建立心理咨询场所,组建各级心理健康专家志愿服务团队,扩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切实做好心理援助热线的运行管理,固定热线号码并向社会主动公开,提高公众知晓率,加强心理援助热线与急救、公安、应急救援等系统的联网联动信息机制建设,对存在突发应激事件风险的,要立刻通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置。要加强来电咨询情况信息汇总和统计分析,提早发现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避免个体危机风险和群体性、极端事件发生。

 

 

资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6月25日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