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07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6-28   录入:资阳市人民政府

资教体函〔202470

 

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对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070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罗大成委员:

您关于《构建学生心理健康长效机制的建议》(第00070号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全市教育的关心,特别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宝贵意见,我局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分析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了党委政府领导、多部门协调、学校为主体、专业机构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目标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协同联动等措施,不断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增效。是常态调度分析。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今年3月以来,先后3次召开资阳市学生欺凌专项整治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议,对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三是狠抓工作落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今年4月,我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检察院等14家部门印发了《资阳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我市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

(二)加强心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育教师能力水平

一是选配心育教师。严格按照“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求,通过公开招聘、“县管校聘”、转岗补充等渠道,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701(其中心理专业教师103人,兼职班主任598人)全市中小学120名教师获得心理辅导员C级资格培训结业证书。二是提升心育能力。通过举办市级培训、外派集中学习、邀请专家讲学、开展校际交流等形式,增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知识储备,掌握心理辅导技能,提升心理服务水平。525日,我局牵头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会,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260名班主任老师现场参训,在线观看的教师和家长19万人次,关注点赞达99万余人次。各县(区)教育和体育局组织开展“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策略与方法”“安心护航 岳子启航”等主题培训和专题讲座,参训班主任达4800余人次。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我与孩子同读书同成长”“心健康·童成长”525心理健康日活动、“悦享微笑 拥抱幸福”心理健康周、家庭教育讲座、班级群家庭教育问答、家访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与教师达2万余人次。4月,与新华文轩共同打造了资阳市2024年文轩教育“太阳星公益行”乡村教育圆梦暨“百场心理健康”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培训和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抓好校长、班主任、心理教师“三支队伍”建设,提升心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三是开展心育教研。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三地学校聚焦新华社《中小学德育学堂》节目在中小学思政课上的使用,探索引智借力,举办《中小学德育学堂》现场会,进一步丰富思政课程内容,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心理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四川省教育科研重大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体系研究》的子课题申报工作,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的系统规划、指标工具、监测实施、二次筛查和结果运用等方面开展科研工作。

(三)注重家校社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一是强化“三全育人”。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突出“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结合中小学生成长规律,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艺术、劳动、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让中小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享受乐趣,在推进五育并举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学生全覆盖心理健康筛查,完善心理健康档案,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工作。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建立教体、公安、民政、卫健、宣传、妇联等部门协同,加强医教协作,在市第四人民医院统筹规划设立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统一心理援助通道,为未成年人心理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和治疗保障,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转介治疗绿色通道建设。三是强化家庭教育。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分类举办“家庭教育讲堂”公益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家长培训,通过家长会、家委会、家访、家长咨询等渠道督促指导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积极构建家庭尽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全市心理健康教师资源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配置与国家规定还有很大差距,而且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严重不足,大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主要依靠班主任和兼职教师。

二是心理健康辅导室发挥作用效果差。大多学生认识不足,怕在同学中形成偏见,不愿意主动找教师开展心理疏导。大多学校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也无法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三是家校社形成合力不足。对问题学生的预警、干预、转介工作未真正落实,大部分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有问题不认可,不愿意及时送医治疗或找专业人员开展心理辅导。社会对有心理疾病孩子关心关爱机构不健全,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人才资源也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资阳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努力实现全市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六个全覆盖”,即中小学生全覆盖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每学年对小学高年级以上中小学生全覆盖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教师全覆盖参加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培训;学校全覆盖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学校全覆盖建设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县(区)全覆盖建设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

(一)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一是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促进心育浸润、五育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是开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校园主阵地作用,分层分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中等职业学校总体不少于36课时;托幼机构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活动场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丰富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自助、求助、互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素质。

三是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倡导“人人懂点心理学”的理念,面向家长、校长、班主任(辅导员)、专任教师等群体推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加强心理健康校园文化建设,利用重要活动和时间节点,多形式、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教育,构建良好的心灵成长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广泛科普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心理问题,纠正社会偏见和歧视。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是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依托现有教育科研资源力量建立资阳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宣传、教育、卫健、科技、科协等部门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市、县(区)教研机构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室),配备专职专业心理教研员,开展教学研究、培训、指导、服务和质量管理等工作。

(二)健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一是配齐用好心理健康教师。教育部门及学校统筹编制总量,专兼职结合配备心理健康教师。中小学(含中职学校)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原则上按照师生比1:1000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寄宿制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心理健康教师职称评审纳入思政、德育教师系列或单独评审,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劳动报酬等方面享受班主任(辅导员)同等待遇。

二是构建教师全员培训体系。构建面向校长、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专任教师的“全教师”培训体系。开展面向全体教师分级展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培训。专职心理健康教专业培训每学年不低于40学时,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培训每年不低于24学时,全面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三是加快心理专业人才培养。鼓励驻资高校积极探索心理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争创心理学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会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学术组织与中小学校开展区域化协作,推动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发展。支持心理健康教师攻读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探索开展市级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资格ABC三级认证。建成一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支持心理健康教师积极申报教育部、教育厅和市级名师工作室项目。

(三)完善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

一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强化市级统筹,建设“教育一测评一筛查一预警一干预一转介”一体化心理测评智能云平台,规范量表选用,分层分类制定学生心理测评方案。县级教育部门可依托相关专业机构,牵头负责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阶段学生每学年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测评,充分发掘学生成长中的积极心理品质。规范心理健康测评管理,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和重点学生“三级预警管理档案”,实行专人专档管理,严格保护学生隐私,防止信息泄漏。科学分析、合理应用测评结果,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二是健全防护预警网络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完善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体系。建立部门、学校、年级、班级、家庭五级心理防护网络。加强对沉迷网络、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单亲丧亲、亲子关系紧张、受欺凌、残疾、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群体学生和困境儿童的重点关爱和心理帮扶。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作用,从小学高年级起,各级各类学校每班设置2名(男生、女生各1名)心理委员,由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监测研判。面向中小学构建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体系,加强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强化风险预判和条件保障。各地各校每学年定期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书面报告辖区学生心理健康监测结果及典型案例。在法律和伦理边界内,教育、卫健、司法等部门共同探索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安全保护、心理档案转续衔接等机制,为升学转段接收学校及时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支持,并注重敏感信息和个人隐私保护。

(四)落实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机制

一是加强心理咨询能力建设。有条件时,建立相应的专业性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市学生心理健康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专业指导、评估与培训等工作。县级教育部门依托有关单位建设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定期面向区域内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整合校内外资源,探索建立区域性心理健康教师共享机制,加强共建共享、互融互通,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均衡分布。鼓励专家学者、医务人员、学校教师、社会工作者等具备资质的人员,组建高水平心理援助服务团队,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普宣传、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志愿服务。整体推进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建立教师咨询团队,为学生及时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指导服务。

二是用好心理援助热线作用。建好用好12320卫生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96111省级心理援助热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学生、家长对热线的知晓率,不断提升全天候心理热线覆盖率,确保热线值守的专业性和服务的有效性。

三是着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学校对心理问题学生“一生一案”建立帮扶方案,重点加强对因心理问题复学学生在校情况的跟踪监测与研判,及时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对于轻症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干预疏导,充分做好家校沟通;对于重症学生,学校、医院、家庭、公安等多方密切协作,借助精神卫生机构专业力量进行系统干预。学生因心理问题发生意外事件后,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组织救治、联系家属,并迅速报告属地公安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妥善处置。

(五)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优化协作机制。教体、卫健、宣传、网信、公安、民政、共青团、妇联、科协、关工委等部门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政策协同、工作联动、信息互通,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会商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共同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问题,跟踪掌握全面情况,合力处置心理危机事件。

二是加强家校共育。深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建立家庭与学校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同向同行的良好家校共育格局。明确家校边界意识,规范班级家长委员会建设,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中小学校建立全员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对本班学生进行至少1次入户家访,深入了解学生个体情况和动态变化,会同其他教师针对性做好教育引导。任课教师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视频连线等形式开展家校沟通。针对发现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家校及时沟通,共同协商咨询辅导、就诊、休学等解决方案,共同给予关爱呵护。

三是加强医校联动。教育系统与医疗卫生系统深度合作,完善医校协同机制,开展定点合作与定期会商研判,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综合性医疗机构按规定设立精神(心理)门诊,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设立精神(心理)门诊,三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应当提供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与住院服务,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提供及时心理干预和治疗。鼓励中小学校选聘心理专家兼任学校心理健康副校长。教育会同卫健、司法等部门共同建立精神或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安全复学机制,帮助复学学生尽快恢复社会功能。

四是加强社会协同。充分发挥资阳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体系作用,依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年之家、儿童之家、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载体,普遍建立社区家长学校或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普及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知识,防止因家庭矛盾或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心理问题,强化源头治理与家庭干预。文明办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资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加强校园内外针对学生欺凌、性暴力等行为的惩治力度。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宣传、网信、公安、文旅等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常态巡查、及时发现、清理查处与学生有关的非法有害信息及出版物,开展网络游戏、直播、短视频、自媒体专项整治,净化网络空间。关工委发挥广大“五老”优势作用,助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各部门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共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全市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关心,请对全市教育工作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4628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