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资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04-18   录入:资阳市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二O一O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资阳撤地建市十周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加快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着力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着力建设开放和谐政治清明新资阳,实现了“跨越升位”的目标。全市完成生产总值657.9亿元,由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11位,比上年增长17%,增速居全省第3位,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3︰53︰2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1.2亿元,增长2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1.1亿元,增长4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5亿元,增长33.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3亿元,增长18.9%;外贸出口1388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52元,分别增长13.3%和15.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力实施投资拉动,不断改善发展条件
  项目带动战略深入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实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300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1位,提前一年实现投资“五年超千亿”的目标。按照策划、规划、细化、具体化的思路,对接国、省战略部署,编制“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为下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交通基础瓶颈加速突破。深入实施“打通四通道,构建大循环”交通突围方案,成安渝、内资遂、遂资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成渝客运专线、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成资、成简快速通道建设扎实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农村断头联网公路建设任务提前一年完成,新改建通村公路1355公里。交通建设投资达71.2亿元,是过去10年的总和,“节点变枢纽,多线连成渝,内外大畅通”的交通格局正在形成!
  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毗河供水工程前期工作,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全市人民40年的渴盼将成为现实!城区水环境治理工程进展顺利,老鹰水库水源保护工程完工,沱江城区段路堤工程开工,整治病险水库36座,小农水试点等项目加快实施,用水条件逐步改善。
  城市建设保持强劲增势。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资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策划推动了雁江—简阳—三岔“资三角”、安岳—龙台—石羊“安三角”、乐至城南—城北—高寺互通立交“乐三角”三大布局,组建4个经济发展区,“2+3”城市增长极加速形成,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资阳城南新区、城东新区加快建设,九曲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城三区”大城市框架加速形成。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92平方公里,扩大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7%,提高3个百分点。
(二)加快培育产业支撑,不断转变发展方式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大力促成韩国现代汽车与南骏集团合作建设世界级商用车制造基地、中国南车与广西玉柴共建西部发动机制造基地,扎实推进机车公司锻铸事业部异地技改、凯力威全钢子午胎等重大项目,“西部车城”加速崛起。规划建设浙粤节能产业园,一批节能企业签约入驻,“节能之都”扬帆启航。有序推进“十园一带”建设,城南、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正在打造工业化、城镇化“两化互动”示范区。骨干企业加速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户,总数达563户,其中产值上10亿元的20户,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183.2亿元,首破千亿大关。质量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安岳柠檬国家标准通过审查,特丽达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个产品新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现代农业提质发展。粮食总产达235.3万吨,连续4年稳产增产。3个省级、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已完成3年规划建设任务的40%,97个扶贫新村项目加快实施。现代畜牧业试点和畜牧业重点培育县工作深入推进,出栏生猪715万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验收,森林覆盖率达35.5%。实现劳务收入114.1亿元,增长15.7%。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坚持把服务业摆到重要战略位置来抓,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扎实开展,服务业“双百佳”评选、“百户商贸流通企业资阳行”等活动成效明显,家乐福签约入驻,苏宁电器资阳店开业,三贤公园等特色街区逐步形成。房地产投资增长36.5%,投资额居全省第4位。旅游开发迅速升温,长岛国际会展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提速,安岳圆觉洞—紫竹公园启动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家政、餐饮、住宿等民生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开放合作全面深化。依托简阳、安岳“双桥头堡”,加快融入成渝。与成都经济区7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领域由“路、园、湖”不断深化拓展,与成都实现通信同网、共享“028”区号,积极参与成都经济区金融服务同城化,连接成都的快速通道加快建设,成资工业发展区引进项目32个,“两湖一山”规划和开发有序进行。安岳重庆山洞工业园首批5户入园企业开工建设。与北京石景山等地的战略合作继续加强,赴香港、唐山、柳州、玉林等地交流活动成效明显。
  招商引资成效喜人。坚持会展招商、产业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多措并举,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304.6亿元、增长34%,引进到位外资1390万美元、增长37.6%。成功引入百威英博、现代汽车、家乐福等世界500强企业项目,中国城建、深圳泰邦、重庆建工、华西集团等纷纷扩大投资。在第十一届西博会上签约引资1124亿元,居全省第2位。
  发展要素保障有力。按照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用地、保证政府收益的原则,大力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建立土地与项目的对接机制,基本保障了重点建设用地需求;深化金融创新,引入成都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组建民生村镇银行,规范发展五大政府性投融资平台,积极搭建“信贷孵化园”,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282.4亿元,比年初增长30%;资阳500千伏输变电枢纽竣工投用,建设改造农村电网1026公里;3G信息网络加快建设。
(四)统筹发展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九大民生工程”,投入资金35.6亿元,89项目标任务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开展各类农民工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2.9万人次,新增就业2.1万人。新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房源4825套,实施棚户区改造5512户。政府补贴生活费的寄宿贫困学生达5万人,资助中职学校学生和经济困难高中生2.5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2个县(市)44.2万人,城镇、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分别达144.1元和60元。城镇居民医保覆盖42.1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7.3%。解决2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提供法律援助1.2万人次。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列全省第8位,高新技术企业达16户。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有序发展,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三年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基本完成,藏区学生“9+3”免费教育扎实推进,四川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签约,建成留守学生之家233所,新改建中小学校舍3.1万平方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加快建设,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30个。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协同发展,5751个自然村实现“村村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新建健身路径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2处,组团参加省十一运会取得较好成绩。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民政福利创新园开工建设,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成功。节能减排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获全省第4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开展。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坚持开展“严打”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6.1%,连续8年被评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群众和信访工作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圆满完成,“大调解”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严格执行征地“三公告一听证”制度,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初见成效。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国防动员成效明显,人民防空建设扎实推进,再次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城,陆军预备役工兵团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严格落实安全“一岗双责”制度,安全生产状况良好。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坚持依法治市,健全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接受司法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件、政协委员提案267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办理市长信箱和市民热线来信来电1.6万件,民意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机构改革稳妥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切实精简市、县行政审批项目,保留项目比省通用目录减少60项。并联审批范围扩大,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两集中、两到位” 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办结率达95%,按时办结率达99%,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电子政务大厅。政府网站建设不断加强,召开市政府新闻发布会4次,政务、村务公开不断深化。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廉政准则,坚持政府性工程必须公开招投标、工业和经营性用地出让必须公开招拍挂、财政资金必须“收支两条线”、政府性工程必须审计锁定和一切政府性资金归财政、一切预算外资金审批归例会、一切专项资金要审计报账,对重大问题实行例会研究、集体决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得到有效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健全。
  人力资源、外侨、对台、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应急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统计、烟草、邮政、供销、气象、方志、保密、政府采购等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科协、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2010年,我们团结奋进、跨越突破,努力向建市十周年交上满意的答卷!成绩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的积极参与,归功于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资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资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市情仍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群众生活还不富裕;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明显,要素保障压力大;教育、医疗等领域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我们一定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满意!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回顾“十一五”,蓄势突破,成就辉煌。全市经济总量由254.8亿元增加到657.9亿元,年均增长15.1%,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型向“二三一”型的转变。这五年,是思想大解放、基础大突破、产业大发展、开放大提升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社会文明和谐进步的五年。古老而年轻的资阳,正由农业大市向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和对外开放的优势发展区昂首迈进。展望“十二五”,蓝图美好,催人奋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成渝经济区规划获批实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加速崛起,“一极一轴一区块”和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我市发展处于重大的战略机遇期。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将大力发扬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始终保持跳起摸高、击鼓奋进的拼搏状态,奋力推进资阳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的总体要求,突出“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路径,以建设“幸福资阳”为奋斗目标,以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为载体,统筹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抓好基础设施“路、水、城”、产业发展“工、农、服”、要素保障“地、钱、能”各项工作,创响“西部车城、节能之都、绿色资阳”品牌,奋力推进“两个着力”!
  
  主要目标是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四个翻番、一个改善”:生产总值总量和均量翻番,总量达到1300亿元,人均超过4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番,达到52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翻番,达到8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翻番,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以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主要任务是:
  优化发展布局。立足建设“成渝经济区对外开放的优势发展区”的目标定位,以发展雁江简阳三岔、简阳乐至安岳两条特色经济带为重点,以“资三角”、“安三角”、“乐三角”和“十园一带”为抓手,优化区域中心城市、城镇群、产业带、交通网战略布局,形成增长极、增长带、增长点配套完善,各类产业互动发展,综合路网方便快捷,综合承载力和聚集带动力显著增强的发展格局,将资阳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成都经济圈东部增长极、成都平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
  夯实基础设施。交通方面,确保成安渝、内资遂、遂资眉、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和成渝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力争绵遂资内自宜城际铁路、成渝铁路增建二线开工建设,做好成都第二机场规划布点的争取工作,建成成渝经济区次级交通枢纽。城市方面,“2+3”城市框架基本形成,资阳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50万,城镇化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水利方面,抢抓政策机遇,积极推动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及资阳城区水环境工程、关刀桥水库工程竣工投用,抓紧规划建设配套的城乡渠系和水网工程,有效保障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信息化方面,大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提升,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建设数字资阳。
  做强产业支撑。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打造国家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西部汽车与零部件制造及节能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加工配送基地、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及会展基地。深入推进工业强市、质量兴市,建成产值1000亿元造车产业、500亿元食品产业和医药、纺织、建材、节能四个300亿元产业。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全市生猪规模化养殖达到70%,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5%以上,稳定粮食生产,新增特色种植业基地面积30万亩,建成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开发特色资源、打造特色商圈、培育特色品牌,确保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建成“两湖一山”国际会展旅游度假区和中国唐宋石刻国际旅游区。切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深化开放合作。巩固和拓展“东西南北”全方位开放格局,紧紧围绕四川省打造“一极一轴一区块”和天府新区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简阳、安岳“双桥头堡”的作用,全方位加强与成都、重庆及周边城市的区域合作,努力实现成渝经济区“中部崛起”。突出选资、招大、引强,力争新引进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10家,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80个。
  改善社会民生。以民生工程为载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饮水安全、基本住房保障、就医、入学、出行、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努力提高幸福指数。强化“资源资本化”的理念,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巩固发展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办特色医院。加强科技创新,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电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二O一一年工作意见
  
  今年是“十二五”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始终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始终抓住“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着力重点,以“产业发展年”为经济工作主题,按照“巩固提高、跨越发展”的要求,坚持盘活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加快推进“两个着力”,努力建设“幸福资阳”,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34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耕地保有量、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限定指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抓提升。提升规划层次。进一步优化“2+3”城市增长极和“资三角”、“安三角”、“乐三角”规划,抓紧编制资阳城市风貌等7个专项规划。提升城市规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扎实推进资阳中心城市旧城区、城南新区、城东新区“一城三区”建设,打通城北二环路、城南外环南路、城东外环东路、城西外环路,构建骨干道路框架。加快城南新区城南大道、“四纵五横”路网、成渝高速公路城南立交等骨干项目建设,抓紧实施城东新区雁江行政会展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县城新区、经济发展区的开发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实施九曲河综合整治和凤岭公园建设,完成九曲河城区段12.5公里道路、桥梁、涉水景观建设,加快已启动的26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城市主干道柔性路面改造和景观塑造,抓好城市绿地、广场建设和城区保留山体、近郊荒山绿化,加快启动市文化体育中心建设,打造亲水宜居宜业城市。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交通建设抓攻坚。大通道方面,确保成安渝、内资遂高速公路资阳段,遂资眉高速公路遂资段年底前完成路基工程,成渝客运专线和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全线建设;中通道方面,确保成资快速通道10月底前实现成都至三岔段竣工通车、雁江段路基完工、其余路段全线建设,成简快速通道A、C段全线加快建设,启动简三、资安快速通道建设,按同步竣工的要求推进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规划并争取实施贾柏等6条快速通道项目。小微通道方面,建成农村断头联网公路250公里、村通畅公 路800公里。
  水利建设抓突破。确保毗河供水一期工程10月底前正式开工建设,抓紧规划并积极争取其渠系配套工程项目,启动关刀桥水库建设。抓好城区水环境整治工程,确保南津驿水电站改扩建全面完工,“引沱济九”和城南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整治、节水改造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解决1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狠抓主导产业发展。紧紧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以造车和食品、医药、纺织、建材及节能“1+4+1”产业为主导,实施车产业配套、节能产业引进、优势产业提升“三大产业工程”,促进产业纵向延伸、横向配套、链式发展。加快推进四川现代商用车制造基地、南车玉柴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促进汽车、机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业配套发展,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项目,力争造车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加快推进百威啤酒、四海熟食品等项目建设,抓好柠檬、粮油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力争食品产业实现产值360亿元。依托浙粤节能产业园,大力引进节能工业、节能物流、节能服务等项目,力争节能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抓好医药、纺织、建材产业发展,力争分别实现产值140亿元、140亿元和200亿元。
         狠抓园区平台搭建。以“十园一带”为重点,创新建园模式,加快配套建设,加强集约用地,引导企业建设立体厂房,实现集聚发展,园区聚集度达到75%。积极推进园区信息化,加快打造城南、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两化互动”示范区。力争资阳开发区产值突破500亿元,简阳工业集中发展区产值突破300亿元,安岳、乐至工业集中发展区产值分别突破150亿元。
  狠抓企业集群发展。坚持盘活存量、加大技改的内涵式裂变与战略重组、对外合作的外延式扩张并举,促进企业做强做大,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80户,力争南骏集团产值超80亿元,四海集团产值超70亿元。通过市场化引导、专业化配套和社会化协作,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上下游抱团发展新格局。
狠抓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达到5个,新建5个企业技术中心,新创13个国、省品牌。
(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新农村建设扩面。围绕构建新型城乡体系,年内完成县域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推进省市新农村示范片、高速公路两侧、重点砂石开采区和7个重点乡镇的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带动全市整体推进。加强村容整治,塑造文明新风。
  壮大培育特色种养业。切实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探索建立生猪生产溯源体系,加快发展小家禽,不断提高良种率。深化粮油高产示范创建,稳定粮食生产。狠抓蔬菜生产能力和流通体系建设,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大力推进柠檬等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建成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加快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农业、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开发劳务产业。以高职院校建设和农村高中转型为契机,深化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转移农村劳动力153万人。
(四)大力推动服务业提质扩量
  落实政策扶持措施。加大公共事业投入和社会保障力度,增强消费预期,扩大消费需求。市财政增加安排服务业专项资金,落实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家电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对重大商贸流通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农村生活服务业。积极支持信息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以3G网络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
  打造商业物流中心。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加快实施市区家乐福、沃尔玛大型卖场项目,大力推进城市综合商业步行街、特色美食街和农贸批发市场建设。围绕“过道变通道”,编制物流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大型企业建设物流园区。
        建设旅游会展基地。突出抓好“两湖一山”开发,强力推进长岛国际会议度假区、花乐谷等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商务会展、水上运动、生态旅游等产品体系,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完成圆觉洞—紫竹公园创AAAA级景区工作,启动龙泉湖、龙门报国寺和佛山橘海创A级景区工作。切实提升旅游相关产业档次,塑造服务特色和品牌文化。
五)进一步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深化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双桥头堡”作用,资蓉合作重点对接天府新区规划,扎实推进成资、成简、简三快速通道建设,搞好成资工业发展区的建设经营,加快推进国际化旅游会展项目建设。资渝合作重点抓好安岳重庆山洞工业园建设,着力打通大足—安岳石刻旅游通道。扎实推进与北京石景山、广西玉林、广东中山等地的合作,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
  加大招商力度。组织实施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的招商引资“百日行动”,利用西博会等平台,与发达地区和国内外大企业加强对接与合作,力争新引进1至2户世界500强企业。
  扩大外贸出口。加强对骨干出口企业的扶持,加大机车、汽车、丝绸、机电和农产品出口力度,积极培育外向型企业。
(六)切实加强要素保障
  强化用地保障。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切实保护耕地,坚决防止非法占用耕地,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按照“开源、节流、创新”的思路,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大力清理闲置土地。
  强化资金保障。突出信贷融资主体作用,实行政府性存款与贷款总量、增量和支持“三农”、中小企业的数量挂钩,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投入,新增贷款70亿元。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促进金融租赁、信托等多渠道融资,积极引进辖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和投放贷款。加快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努力实现上市公司“零突破”。争取以市为统一法人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试点,支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规范发展。
  强化能源保障。加快实施“十年三步走”电力大会战,建设并投运3座220千伏、5座110千伏输变电站,做好1座220千伏、5座11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前期工作,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城乡同网同价试点。加快中石油5万立方米、中石化20万立方米油库建设,提高能源保障水平。主动对接油气开发规划,提高天然气资源开采率和就地转化率,促进地下资源有序开发。
(七)创新推进社会建设切实改善民生
  千方百计改善民生。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健全推进机制。扎实开展“三村行动”,增强扶贫村持续发展能力。强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统筹推进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增加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扩大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工伤人员待遇。力争四个县(市、区)均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健全减灾救灾和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体系,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加快民政福利创新园建设。完善公务员津补贴制度,逐步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深入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整合和引进科技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继续教育,千方百计解决城区“入学(园)难”问题。巩固职业教育攻坚成果,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加快高职学院和重点职业学校的建设。务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办医院改革发展步伐,确保5个县级以上医院新扩建项目竣工。积极创建国家和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打造全省中医药强市。严格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改革。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校园体育活动,完善体育设施。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搞好节能减排,争创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大力开展陈毅元帅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
  维护社会稳定安全。加强群众和信访工作,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及时排查并妥善处置各类社会矛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和网络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严格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八)着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提高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质量。加快推进依法治市,全面开展创建法治政府和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完善市长信箱、市民热线等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优化政务服务。切实精简会议、文件。加快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启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政务服务向乡镇和村、社区延伸。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大厅建设,逐步推行工程建设招投标电子化。巩固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成果,严格落实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营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加强廉政建设。深入落实廉政准则,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工程投资评审和审计监管,强化工程招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的制度建设和行政监察,坚决遏制腐败。严格控制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各位代表!“幸福资阳”蓝图美好,实现目标尚须努力!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励精图治,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推进资阳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