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资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0-02-20   录入:资阳市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二○○九年工作回顾

 

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的总体要求,突出“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路径,紧紧围绕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实现“两个着力”的总目标,强力实施“23423”工程,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1亿元、增长3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6亿元、增长5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3亿元、同口径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6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3元,分别增长12.2%8.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250.425.4,首次实现“三产超一产”,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3位。

 

一、抓住政策机遇,项目带动强力突破

紧紧抓住中央和省扩大内需的重大政策机遇,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投资强劲增长。

科学规划项目。对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省“73”主导产业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深入研究并有序编制我市“十大规划”。围绕重大规划,遵循“四划(化)”思路,扎实推进项目生成和储备工作。规划未来三年重点项目500余个,总投资1700余亿元。

积极争取项目。报批重大项目和争取国省投资取得重要进展。成安渝高速、遂资眉高速等交通项目,雁江、安岳行政中心排危迁建等城市建设项目,四川汽车零配件检测中心等产业项目,医院、职教中心及民政、计生等社会民生项目落地建设,4个园区列入省“1525工程”,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水利部审查并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争取到位上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和部门资金72亿元,增加10.3亿元。

全力实施项目。交通项目加速突破,内资遂高速资阳段全线动工,成安渝高速、遂资眉高速资阳段实现控制性开工,成资、成简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国道321线简阳至成都界段改造扎实推进,省道206线安岳至内江段整治基本完成。城建项目扎实推进,雁江“两区一带”、简阳“两湖一山”、安岳“两极一带”、乐至“两城一带”加快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32.7%,提高3个百分点。资阳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基本完成,九曲河综合整治强力实施,沱东新区骨干道路建设取得突破。能源项目加快实施,资阳500千伏输变电枢纽顺利建设,5110千伏以上输变电站改扩建工程如期开工。产业项目有力推进,完成工业技改投入70.3亿元,增长68.6%。大功率六轴电力机车、大中小功率柴油机、南骏5万辆轻卡涂装、唯鼎100万吨干法水泥等项目建成投产;210万套全钢子午胎、10万吨熟食品等项目相继开工。

 

二、发展优势产业,经济实力加速提升

坚持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互动相融。

工业迎难而上。主导产业加速壮大,造车、食品产业产值双双突破200亿元大关,建  材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医药、纺织产业向“百亿产业”加速迈进。重点企业运行较好,南骏、四海公司产值双双突破50亿元,钢管、机车、空分、海大、征峰、禾邦等骨干企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一批中小企业加速成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3户。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达46.1亿元、增长32.4%,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271.8、提高20.5点,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0.2%。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十园一带”发展加快,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启动建设,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南骏汽车产业园加快建设,一批入园企业建成投产,全市工业集中度达70.9%。技术创新力度加大,机车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光农化等5户企业成功创建省级       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天府”、“征峰”2件中国驰名商标。

农业提质转型。生猪一体化经营步伐加快,三级良繁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六方合作+保险”机制不断深化,国家畜牧业信息化试点有序推进,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4个县(市、区)均列入省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出栏生猪681万头。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成效,新建农业循环经济园4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506个,实现粮食总产231万吨。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91个,居全省首位。3个县(市、区)列入省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片。劳务产业巩固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150.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8.5亿元、增长14%。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48个。

三产发展加快。抓住国家促进消费的有利契机,编制和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双百”、“双进”、“万村千乡”工程和家电、汽车、农机下乡活动扎实开展,消费稳步增长。房地产业巩固回升,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4.7亿元、增长65.3%,施工面积增长32.4%,销售面积增长60.1%。金融业乘势而上,净增贷款57.4亿元,创设区建市以来新高。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58.5亿元,贷款余额218.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7.7%35.6%。保险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稳步发展,“两湖一山”开发加快,“唐宋石刻国际精品旅游区”启动规划,陈毅故里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

 

三、推动开放兴市,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把充分开放、融入成渝作为重要战略取向,大力推动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进一步形成。

区域合作强力突破。与成都合作不断深化,签订“1+7”合作协议,三岔湖环湖路加快建设,长岛国际会议度假区、台湾蕃薯藤等项目成功签约,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建成标准厂房5.6万平方米,引进企业20户。电信并网改号升位工作圆满完成,实现与成都通信同网。与重庆合作扎实推进,签订区域合作、产业发展、旅游开发与保税港区合作4个协议,以安岳县为桥头堡,两地合作从企业合作、项目合作逐步迈向政经全面合作的新阶段。多区域合作加快拓展,与北京石景山区的产业承接、农产品进京等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广东省商会、深圳投资商会和中山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东西南北”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成渝产业扩散,扎实开展“三会双百”招商活动,引进到位国内资金292亿元、增长34.6%。第十届西博会上签约引资额比上届翻番,超过前九届总和。外贸出口克难而进,实现出口1.45亿美元。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扩权强县改革深入推进,乐至列入省扩权强县试点,简阳、安岳扩权强县和雁江扩权强区措施进一步落实。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水务一体化改革有序推进。投融资改革力度加大,争取到四川发展(集团)等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工业、农业、城市、交通、开发区五大市级投融资平台,与省工行、农行、邮储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签订授信总额400亿元的合作协议,国开行、农发行、浦发银行、成都银行等融资渠道不断拓展。发展机制进一步创新,城市建设“63”、畜牧业发展“61”、中小企业融资“51”等机制加快推广,“信贷孵化园”试点初见成效。项目机制不断健全,重大项目“六个一”、“三个量化”和领导挂联等推进机制深入落实,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得到有效保障。

 

四、坚持统筹兼顾,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牢固树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理念,高度关注民生,构建和谐资阳步伐进一步加快。

民生工程有效实施。“八大民生工程”59项具体任务全面完成。“暖冬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启动试点。97个扶贫新村开发有效实施,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和城镇住房灾后维修加固任务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廉租房源3044套。改造通乡联网路50公里,完成村通畅工程1152公里。中小学校舍排危有序推进,10所县级以上医院、84所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启动实施,97所敬老院完成建设改造,成功争取38个慈善捐赠项目。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四城同创”深入开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五乱”治理有效开展,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村貌改造不断加强,清洁整齐、舒适优美的城乡环境正在形成。

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组建市科技顾问团,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高考文理本科上线率保持全省前茅,职教攻坚扎实推进,“93”藏区学生免费教育计划顺利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有序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力,未出现死亡病例。市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建成开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加快建设,成功举办“欢乐中国行·魅力资阳”等大型文艺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快推进,数字电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口计生工作有效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

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节能减排、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农村环保等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名跃居全省第5位。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巩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工作成效明显,预备役和民兵队伍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群众和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大接访、大调解等矛盾纠纷化解活动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深化,公安“三基”建设深入推进,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连续10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五、加强自身建设,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效能不断提升。

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2件、政协委员提案279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在99%以上。高度重视“两院”司法建议,深入推进普法教育。通过网络和“12345”市民热线体察民情,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深化效能建设。扎实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政务服务延伸,精简市级行政审批85项,废止过时或失效的市政府规范性、政策性文件305个。政务、村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四条底线”、“三个一切”,坚持重大问题例会研究、集体决策,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务运行更加透明规范。

人事、编制、外事、侨务、对台、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统计、物价、烟草、邮政、供销、气象、保密、地方志、应急管理、政府采购、住房公积金管理、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夯基蓄势、克难奋进的2009年,我们在压力下磨砺坚强,在挑战间抢抓机遇,在困难中推动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支持参与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资部队官兵和关心、支持资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总量较小、质量不优、财力不强仍然是资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不高,服务业发育程度低,投资增长难度大等问题仍然存在;政府及其部门行政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警醒,深入研究,采取创新的办法和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一○年工作意见

 

2010年是资阳撤地建市十周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编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回首十年历程,纵比进步巨大;分析现实市情,横比差距明显;审视未来发展,千帆竞发、时不我待,百舸争流、慢进亦退!当前,我市正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期和蓄势突破的战略机遇期,全市人民必须发扬卧薪尝胆、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状态,努力推进资阳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的总体要求,突出“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发展路径,以“重点突破、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以“基础设施建设年”为工作主题,以投资拉动、产业支撑为着力重点,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奋力推动“两个着力”,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工作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耕地保有量在40.61万公顷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限定指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项目带动,保持投资强劲增势

规划是龙头,项目是载体。我们将以编制“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狠抓项目的策划、生成和建设,促进投资快速增长。

科学编制系列规划。加强与国家、省特别是成都、重庆的“十二五”规划对接,紧扣成渝经济区规划及四川“一极一轴一区块”等重大规划,抓紧编制我市“十二五”规划。加强各领域、各行业基础性研究,进一步完善“一区两带四基地”、工业“11333”、综合交通“43111”、城市增长极“23”、水利“1311”等专项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规划,加强项目储备,为“十二五”发展铆足后劲。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按照“六个一”、“三个量化”的要求,强力推进300个、年度投资270.6亿元的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深入落实“打通四通道,构建大循环”交通突围方案,实施交通重点项目20个,力争完成投资63亿元,加速构建区域性交通枢纽。围绕培育“23”城市增长极,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37个,力争完成投资28亿元,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主攻二产,加速三产,提升一产”的思路,实施产业重点项目116个,力争完成投资69亿元,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落实民生“五有”目标,实施社会民生重点项目44个,力争完成投资24亿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有效提供要素保障。坚持“资源资本化”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的作用。土地方面,积极争取用地计划指标,加大统筹对接力度,健全土地储备制度,推进城市一级土地开发,督促已供未开发土地限期开工和竣工,盘活城乡土地资源。资金方面,推广城市建设、畜牧业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三大机制,用好政策、金融、民间、招商四大资源,充分运用和规范管理工业、农业、城市、交通、开发区五大投融资平台,引导成长型企业上市、发债融资,探索小企业股权融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能源方面,加强煤、电、油、气综合协调,抓好“十园一带”管、网、站配套,加快实施电网“1518工程”,建成500千伏输变电枢纽。

 

二、突出基础建设,突破发展制约瓶颈

基础设施是资阳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我们将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年”工作主题,狠抓交通、城市、水利、园区、能源、通信、农村、基层组织阵地、社会民生九大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率先突破路、水、城三大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

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基本完成内资遂高速资阳段路基建设,加快成安渝高速资阳段建设步伐,推动遂资眉高速资阳段全线动工,促成成渝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启动成安渝高速简阳、乐至连接线的建设,加快成安渝高速安岳连接线和遂资眉高速雁江、乐至连接线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力争成资快速通道丹景段建成通车,加快资三段路基建设,启动简三快速通道建设。完成国道321线简阳至成都界段、319线安岳段、省道106线雁江至乐至高寺段路面改造。实施通乡断头路建设245公里、村通畅工程800公里。做好成都第二机场选址有关前期工作。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国家立项。以东风渠六期工程灌区为重点,加快改善城乡用水条件。实施城区“引沱济九”工程,推进南津驿电站大坝改扩建工程。狠抓病险水库整治,加快小微水利设施建设。抓紧做好关刀桥水库修建前期工作。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配套,抓好“两带”农田水利综合示范建设。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成都经济区东部增长极、成都平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力争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抓紧修编资阳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城南大道、中央大道、迎宾大道等骨干道路建设,启动沱三桥、二环路建设,加快沱东、城南新区开发,新增资阳城市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强力推进九曲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时代资阳”段建设,力争完成“人文资阳”段、“宜居资阳”段主要项目,配套推进18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打造亲水宜居宜业城市。以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为示范,加强园区规划和功能配套,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两化互动”。加快实施雁江、安岳行政中心排危迁建工程,大力推进各县(市)城市建设。按小城市标准修订重点小城镇规划,适度增加供地计划,鼓励农民进镇落户和就业;优化村庄布局,科学编制村落规划,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实施植树、治水、改路三大环境改善工程,加强城区中小学、社区卫生设施和公园、广场、绿地的配套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三、突出扩量增效,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抓紧实施工业“11333”工程,进一步做大工业总量,凸显特色优势,促进结构优化。

做大优势产业。加强政策引导,推进“14”产业纵向延伸、横向配套、集群发展。巩固造车产业优势,做大载货汽车、机车、专用车制造业,发展发动机、变速器、曲轴、轮胎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业,实现产值280亿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础,狠抓农产品加工,促进食品产业提质发展。加强技术改造,优化内部结构,做强做优医药、建材、纺织产业。积极引进和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

建设特色园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资源整合、市场运作”的思路,加快“十园一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互动发展。以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为突破口,强力推进侯十工业带建设与发展;加快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道路、能源和标准厂房配套建设,首批入园企业建成投产;完成机车产业园大型发动机、曲轴项目主体工程,加快实施锻铸事业部搬迁技改;启动南骏10万辆中重卡车生产基地建设;建成四海食品产业园一期工程;加快海大橡胶产业园和简阳、安岳、乐至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以南骏、熊猫汽车产业园为重点,推广企业主体型建园模式,实现“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并举。

发展企业集群。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有序实施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促进良性发展。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市场化引导、专业化配套和社会化协作,带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配”的路子,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上下游“抱团发展”的格局。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产值上亿元企业达230户,上10亿元企业达12户。

培育拳头产品。突出发展大功率电力机车、曲轴、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产品,统筹发展熟食品、中成药、管材等优势产品,加快培育单个产值超10亿元的拳头产品。加快实施四川汽车零配件检测中心项目,抓好商标注册、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管理,设立市长质量奖,新创国家级品牌2件、省著名商标5件以上。

 

四、突出开放合作,集聚追赶跨越动力

现代经济是开放经济。我们将抓住外资西进、内资西移和成渝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实施更加充分的开放合作。

深化区域合作。全面推进与成都的合作。加强与成都市的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全方位对接,科学规划“两湖一山”开发,扎实抓好项目落地建设,完成长岛国际会议度假区项目规划并尽快启动主体工程建设,加快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的建设、经营和发展,力促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尽早实施。加快推进与重庆的合作。以“交通对接、产业配套、物流配送、共建基地、联合开发”为内容,以“一点三线四平台五产业”为载体,实施一批道路互通、园区共建项目,加快融入重庆经济圈。深入推进多区域合作。用好行政、商会、帅乡等多种资源,巩固与北京石景山区、广东中山市和广东、浙江等地商会组织的协作关系,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增强合作实效。

加大招商力度。狠抓产业招商,以“14”产业为主导,以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载体,以西博会等会展活动为平台,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强、集聚效应高的投资项目。搞好驻点招商,瞄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及成渝等重点区域,充分发挥驻外招商分局的作用,开展七大城市集中招商活动。强化招商选资,突出招大引强,着力引进知名企业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加强项目跟踪,确保签约项目及时落地、加快建设。

扩大外贸出口。加强对骨干出口企业的扶持,引进和培育新的出口企业,建设出口基地。培育出口商品,加大机车、汽车、丝绸、机电和农产品出口力度,努力实现出口新突破。

 

五、突出优势特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以现代畜牧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统筹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深化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提升畜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广“龙头企业+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农户”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引导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建设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鼓励发展小畜禽养殖。深化畜牧业信息化试点,扩大出口备案基地范围。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商品粮基地和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按照“多村一品”、“多乡一品”的思路,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林果业发展,实施柠檬“三百工程”,建设雁江蜜柑、简阳晚白桃、乐至蚕桑和沿江商品蔬菜等特色产业带。稳步发展水产业,治理和规范湖、库、堰网箱养殖,坚决取缔肥水养鱼。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强面向成渝、北京、香港等区域的优质农产品开发与营销,创响绿色农产品品牌。

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技能提升、就业促进、权益维护、助困解忧系列行动,搭建回乡创业、综合服务、人才激励平台,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153万人。

创新农村工作体制机制。抓好雁江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加快将公共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健发展和功能创新,增强带动能力、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加大农业投入,完善财政资金整合支农机制,做强农业担保体系。统筹推进省、市新农村连片建设示范工作。分县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采取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森林资源评估体系和流转平台。

 

六、突出消费升级,发展和提升服务业

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服务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加快发展旅游业。围绕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着力培育湖泊风光、石刻艺术、红色旅游三大旅游品牌。以长岛国际会议度假区为引爆点,加快“花乐谷”等项目入驻步伐,促进旅游与会展经济联动发展。加快“唐宋石刻国际精品旅游区”规划与合作开发,力争启动石刻旅游环线建设。抓好陈毅故里、龙门报国寺和雁江“佛山橘海”等景区景点建设,努力改善旅游软硬件条件。

提升发展流通服务业。促进消费型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划商贸、饮食、休闲娱乐等街区,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形成规模,凸显特色。提升商贸业发展档次,对大型商贸设施建设给予政策扶持,加快打造和平路上西街片区、世纪广场行政商务区、沱东行政会展区和简阳“香港城”商业核心区、安岳南山片区、乐至南塔片区等标志性商贸中心,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成资阳汽车客运中心一期工程。

创新发展金融业。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四川金融创新试点市。发展会员制担保,探索建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加信贷投放。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大力培育新兴消费。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房的供给和消费,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农超对接”工程,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建材下乡力度,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大宗商品流通体系。加大文体场馆建设和开放力度,培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热点。加快3G网络建设,加强广播电视基础建设和网络整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七、突出民生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关注民情、体察民意、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建设、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民生工程,启动资阳市民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治理脏、乱、差、堵、污。以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为载体,深化农村扶贫解困行动,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社会民生“9575”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名学校、名医院,重点改善市第一人民医院硬件设施和医疗水平,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保险5项指标的覆盖率。落实抚恤补助金自然增长机制,改善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生活,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努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提高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教攻坚,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统筹解决城市适龄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有效减轻群众就医的费用负担。狠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快档案资源建设和市志编纂。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组队参加省运会。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健全利益导向、群众自治等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扎实推进生态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全力维护和谐稳定。提高群众信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努力解决群众合法利益诉求。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建好省、市综合应急救援队,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深化平安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坚持安全生产从零抓起,强化安全责任制度和监管体系建设。严格市场监管,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深化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八、突出依法行政,建设务实高效清廉政府

我们将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卧薪尝胆、艰苦奋斗,强力推进资阳跨越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程序,加强行政复议。诚恳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完善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示、听证制度,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扎实开展市、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村(居)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做好第八届村(居)委会换届工作。 

转变工作作风。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严格执行“五项制度”,深入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乡镇政务服务延伸。进一步减少投资审批和许可事项,推行外来投资和重点项目“手续代办制”,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改进政务服务,创优创业环境。深入开展作风评议和绩效评估,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加强廉政建设。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工程招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坚决查处腐败案件。

严格财经管理。加强财源培植,严格依法治税,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改革,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管,防范财政风险。

各位代表!推进资阳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如山。让我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打造“一区两带四基地”,推动“两个着力”而努力奋斗!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