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资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8-03-07   录入:资阳市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OO七年工作回顾

 

2007年,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两强立市”,大力推进“三千工程”,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发展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局面,本届政府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坚持把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强力推进工业“千百亿工程”,五大骨干产业发展加快,4户企业进入省重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名单,园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纵深推进畜牧业“千万工程”,现代畜牧业发展纳入全省试点,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粮食生产在干旱之年实现稳产增产,劳务经济成效明显,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商贸流通持续繁荣,城乡消费较快增长,金融创新力度加大。超额完成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方生产总值实现374亿元,增长15%,增幅居全省第5位,比上年上升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43.8亿元,增长34.6%,增幅保持全省第2位,总量居全省第8位,上升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增长30.3%,增幅居全省第7位,上升3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4.2亿元,上升4位,增长84.2%,增速居全省第1位,上升14位。

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发展方式不断转变

经济结构持续趋优。工业化程度达39.4%,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53.1%,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交通和社会事业投入增加,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品牌创建成效显著。新创5个国家级、16个省级品牌,实现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总数达8个,居全省第4位。财税收入较快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21.5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0.6亿元,增长55.4%;综合效益指数达208.5,提高43.6。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686元,增加1892元,增长21.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846元,增加577元,增长17.6%。节能减排取得进展。加大建材、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重点企业节能力度,万元地方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下降4.4%8户省控、9户市控企业完成污染治理任务。

三、重点建设强力实施,发展条件不断改善

深入推进“项目带动”战略,启动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工程”,突出抓好“策划、规划、细化、具体化”四个关键环节,重点建设步伐加快。工业投资不断增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42.6亿元,增长39%。南骏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法派西部服装产业园、资阳钢管厂15万吨螺旋焊管技改等42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顺利开工,36个竣工投产。交通建设力度加大。积极实施“打通四通道,构建大循环”的交通建设行动方案,成安渝等4条高速公路列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国道321 线和省道106206线资阳境内干道改造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改建通乡公路162公里,提前3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硬化到乡”任务;建成通村公路765公里,增长565%。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通过水利部专家评审。完成4个中型灌区渠系配套、21座病险水库整治、12个旱山村集雨节灌等工程,解决了农村17.8万人的缺水和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2.4万口,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金土地”等项目顺利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城市建设强力推进。雁江“两区一带”、简阳“两湖一山”、安岳“两城一带”和乐至“两镇一带”等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培育工作逐步启动。资阳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7.1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7.3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亿元,城镇化率达2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坚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探索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

扩权改革有序进行。简阳、安岳扩权强县和雁江扩权强区试点顺利进行,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招商引资工作网络及信息平台进一步健全,招商方式和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百日招商”、赴沿海四省市招商及第八届西博会、第四届珠洽会项目签约和落实情况名列全省前茅。招商引资履约项目713个,引进到位国内资金105.9亿元,居全省第8位。

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1.1亿美元,增长23.9%。发展机制不断创新。畜牧业“六方合作+保险”机制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在全国推广;城市建设“六换+三大市场互动”机制进一步完善,逐步推广到交通建设、畜牧业发展等领域;土地“六改”机制扎实推进,找到了保护耕地和保障建设用地的新路子;金融安全发展示范区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展顺利,“信用建设年”活动成效初显,中小企业融资“五方联动”迈出积极步伐。

五、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惠民行动扎实开展。13项“惠民行动”年度任务全面完成,群众在就业、就学、就医和生产生活保障等方面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得到落实。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落实,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130个、科技合作项目32个,3户企业列入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在全省推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两免一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稳步推进,职业教育较快发展,高考文理科本科批次上线率居全省第1位。城乡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4.2%,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个,覆盖居民27.1万人,公共卫生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稳步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获全国先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8‰。扎实推进国防教育和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持续增强,城镇新增就业1.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城镇低保符合条件保障面达100%,农村低保覆盖9.38万人。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和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验收。“八化”综合整治暨文明和谐场镇创建成效明显,“知荣辱、树新风”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获全国组织奖。

社会大局稳定安全。切实改进信访工作,新的群众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大力推进“平安资阳”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打黄扫非”等专项斗争,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六、政府自身建设加强,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认真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监督,坚持开展市政府约见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活动,70件市人大代表建议、239件市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和法律服务活动,全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注重政府决策前的调研和论证,不断完善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和例会制度,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制和重大项目手续代办制,组建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专门推进机构,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切实加强重点工作督查及目标管理和考核,政府工作执行力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商、质监、药监、审计、统计、人事编制、旅游、供销、农机、民族宗教、外事台侨、档案、保密、人防、残疾人、地方志、气象、防震减灾、应急管理、政府采购、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划、测绘、拆迁、老龄、妇女和儿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解放军和武警驻资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资阳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令人鼓舞,问题不容忽视。我们清醒地看到,资阳目前正处在 “爬坡阶段”和“赶超阶段”,从总体上看,建市晚、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是资阳最基本的市情,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佳是资阳最紧迫的问题,开放发展、重点发展、跨越发展是资阳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进取意识,奋起直追,努力缩小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

 

OO八年工作意见

 

今年是本届政府组织动员全市人民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承前启后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追赶跨越中始终争取主动十分重要。今年的总体形势是:宏观调控趋紧,微观发展更活,竞争愈加激烈,跨越发展为本。今年的总体取向是:从思想上弄清宏观调控是手段,从工作上突出加快发展是主题,从导向上明确科学发展是主调,从结果上体现又好又快发展是目的,以更加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强力推进发展。今年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九届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围绕市委二届六次全体会议确定的“提速增量、提质增效”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23423工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化+三产”,坚定不移地开放发展、重点发展、跨越发展,确保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确保各项约束性指标按时完成省下达任务,确保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加快打造“一区、四基地”,为把资阳建设成为以“西部车城·绿色资阳”为品牌、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兴工业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年的预期目标是:综合经济方面,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引进到位国内资金100亿元、外资400万美元,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质量效益方面,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20%以上;耕地保有量保持在省下达指标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限定指标以内。民生社会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2007年水平;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融入成渝经济区,打造跨越发展高地

大开放带来大突破,大合作推动大发展。我们将以融入成渝经济区为突破口,推进城市间无障碍合作,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努力把资阳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的重点城市、成都平原城市群向东扩展的第一高地。

在思想理念上融入。跳出资阳看资阳,充分认识资阳是成渝经济区尤其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融入”理念,增强主动融入、抢先融入、敢于融入的意识,积极置身于成渝经济区的大格局中谋求发展。

在硬件设施上融入。率先推进交通对接,多点启动直通成都的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外连周边市县和畅通市内的骨干道路,积极规划连通重庆高速公路网的联网道路,真正实现“硬融入”。

在发展取向上融入。把产业对接作为融入成渝经济区的重要取向,努力建设东部产业转移和成渝工业布局调整的承接基地、绿色食品生产配送基地、旅游度假休闲基地、劳动力资源培训输送基地,以产业快速发展支撑全市跨越发展。

在工作措施上融入。建立资阳与成都、重庆及毗邻地区之间的协作机制,主动加强与成渝经济区相关城市、部门、企业的对接,共同研究资源和项目合作开发、产业和企业联动发展的措施,促进跨区域的产业、人才、技术、资金、物流和产权联动,把共同合作落实到平台建设上,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落实到利益共享上。

二、坚持做强做优产业,培育跨越发展支撑

产业是跨越发展的支撑。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做大做强做优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实现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战略,以建设四川工业强市为目标,围绕五大骨干产业,积极整合同类企业和关联企业,承接成渝及东部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延伸产业链条,确保五大产业总产值实现477亿元。突出培育大企业,抓好5户全省百强企业、35户市级重点企业和50户成长型企业,新增亿元企业15户以上,产值上10亿元企业达到8户,其中南骏公司力争上50亿元,四海公司力争上40亿元。大力培育规模以下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0户以上。加快发展工业集中区,建成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以上,工业集中度提高到65%,促进产业和企业积聚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把城镇化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支撑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放眼成渝经济区大格局,把握成都平原城市群东向扩展的机遇,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按照科学策划、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科学推进、科学考核的要求,着力打造“一个高地”,做大“五个支点”,建成大中小微城镇体系。本着“沿路布工业、沿水布商住、沿城布三产”的思路,完成“资三角”城镇集群规划,做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四大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策划和规划,启动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形成增长极框架。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畜牧业现代化引领整个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走“四建三配套”的路子,把“农村建新村、养殖业建小区、种植业建园区、农民建合作社”结合起来,把“六方合作+保险”运行机制、“三级良繁+合作社”生产体系、“生态养殖+特色种植”循环经济模式联结起来,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加快培育一批繁育、养殖、屠宰、运销、副产物加工等畜牧业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千社计划”,培育一批生猪养殖示范合作社,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避灾农业,加快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积极发展水果、蔬菜、蚕桑、林竹等特色产业,不断提高种植业素质。继续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完善维权救助体系,提升劳务经济规模和质量。

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以打造成渝经济区“商旅宜居城市”为目标,抓紧编制第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行业规划,策划、包装、实施一批三产重点项目,鼓励三产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连锁经营快速壮大,努力引进三产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启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旅游总收入增长30%。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资阳城区商贸物流和烟草物流项目建设,引导企业从生产加工向服务外包、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延伸。着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一批购物中心,突出发展特色专业市场和商业街,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工程、“双进”工程,力争列入生猪期货交割地。充分挖掘资阳美食的特色和潜力,促进餐饮业提质上档。以“两湖”区域为重点,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打造面向成都的房地产精品。

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机车、空分公司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玉兰、禾邦公司争创省级技术中心。大力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进行项目申报和攻关。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国际先进标准,积极推进品牌创建,力争创建国家级品牌3个,培育省级品牌8个,充分发挥品牌效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突出重点行业的用能控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快简阳、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和天然林保护工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行种养结合、林牧配套,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处理好发展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抓好一批超千万元的税利大户,推动企业效益大幅增长。着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财政收入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促进财政收入均衡入库。

三、坚持项目带动,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将以兴工、修路、治水、建城和信息化为重点,抓好一批对经济和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千亿工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

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大产业,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20个;新开工投资上亿元的项目10个、上10亿元的项目4个。加快推进机车产业园、南骏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海大集团21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等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资阳钢管厂、东方乐渝公司等企业的10项投资上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坚定不移实施“打通四通道,构建大循环”的交通建设行动方案。抓紧做好内遂高速公路项目开工核准工作,强力推进三岔湖、龙泉湖旅游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成安渝高速公路、眉资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启动资阳至三岔、资阳至乐至公路前期工作,配合做好内遂铁路、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前期工作,建设成渝高速公路石盘立交桥。完成国道321线资阳境内干道改造工程,启动省道106线干道改造。抓好8条县道路面整治。完成“通达工程”213公里,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通达到村”任务;建成“通畅工程”800公里、通乡联网公路54.5公里。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毗河供水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快进入可行性研究。加快实施一批病险水库整治、集雨节灌、饮水安全、红层找水和户办增收工程等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积极推行水利“四方合作”机制,鼓励农民新建、扩建水利设施,及早作好抗旱防洪准备。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扎实推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大中型沼气工程。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启动资阳沱江东区开发和沱江三桥、东岸景观带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简阳城市与成都市区东向扩张的互动发展,积极启动“两湖一山”区域开发;加快安岳县城东大街、工业大道建设,形成老城区、新城区、工业集中区“三区”连片发展格局;强力推进乐至县城“三线”建设,尽快启动北环线西段和西延线建设工程,加快“天童经济带”的放射延伸。进一步加快用水、用能、通信等基础设施,公厕、垃圾库等公用设施和商贸流通、社会事业等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讯、邮政、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及公共服务互动融合。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启动国家农村畜牧业信息化试点,全面建立生猪电子溯源系统和生猪电子交易平台,为农民提供实用信息服务。积极推进重点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加快工业园区与五大骨干产业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成城市报警与监控网络系统及公共应急指挥平台。

四、坚持创新和开放,增强跨越发展动力

创新出动力,开放增活力。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为跨越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大力创新体制机制。深入开展扩权强县、扩权强区试点工作。强力推行城市建设“六换+三大市场互动”机制,进一步向社会事业等更宽领域拓展。大力推广“企业主导型”工业集中区建设模式,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型”、“业主经营型”模式。加快畜牧业“六方合作+保险”机制提质扩面步伐,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行中小企业融资“五方联动”办法,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重点企业效益评比和优先支持制度,充分激发企业自主发展的活力。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树立科学招商理念,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大引强转变。充分挖掘区位、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以园招商、驻点招商和节会招商,突出专业招商、企业招商、产业招商和项目招商,积极面向成渝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重点区域开展主题招商和小分队招商。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搞好招商项目跟踪推进和落地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努力拓展外贸出口。重点抓好机车公司机车及曲轴配件出口、空分集团成套设备出口和海大集团轮胎出口,提升明剑、玉兰、锦绣、帛秦等中小企业出口水平。切实抓好车产业和肉食品出口基地建设,争取列入全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基地,支持四海公司争创中国出口名牌企业。确保外贸出口实现1.32亿美元。

五、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强化跨越发展要素保障

发展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努力解决土地、资金、能源、人才等要素保障问题,变“瓶颈”制约为比较优势。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在用好用活“六个渠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投融资机制。搭建多个投融资平台,组建工业、农业等多个投资公司,在更高层次进行市场化运作,聚合更多发展资金。探索推广财政资金“拨款改投资”和“直接投入改担保放大”等办法,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建设机制。深入开展“信用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深化金融安全发展示范区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努力扩大直接融资,确保实现企业上市“保一争二帮三”目标。

用好用活土地资源。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合理调整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结合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编制未来5年用地规划和年度计划,增强土地利用的前瞻性。强力推进土地“六改”,新增耕地超过10万亩。坚持集约用地,对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和投入产出、时间进度达不到要求的土地坚决予以处理直至收回。严格依法管理土地,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建立煤、电、油、气等能源调控平衡机制,做好企业饱和生产的能源需求量测算评估,积极争取资源和能源产品配置指标,认真落实错峰供给、临时调剂等措施,确保工农业生产能源供应和城乡居民用能需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优势优先原则,引导各类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向经济发展主战场聚集,向重点产业和项目集中。树立正确的人才意识,坚持才重一技、德看主流,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一步关心、爱护和支持企业家,充分调动企业家的发展激情。

六、坚持以民为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们将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推动和谐资阳取得新成效。

切实改善人民生活。认真落实物价调控政策,切实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努力解决低收入家庭因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困难。深入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就业观念教育,鼓励全民创业。进一步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残疾人和困难群众救助水平,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长效机制,抓好减灾救灾和农村扶贫开发,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移民后期扶持和优抚安置工作。推行廉租住房制度,建好经济适用住房。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普高和中职教育。扎实推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试点面,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资阳人”等文化品牌建设,加强文物保护,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突出“迎奥运”主题,抓好全民健身活动,实施青少年体育“阳光工程”。加强广播电视媒体的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做好预备役和民兵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统筹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准备。启动《资阳市志》编纂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加强工商、质监、药监、人事编制、农机、民族宗教、外事台侨、档案、保密、人防、气象、防震减灾、应急管理、政府采购、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划、测绘、拆迁、老龄、妇女和儿童等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公正执法,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加强和改进群众、信访工作,积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深入开展“平安资阳”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公安“三基”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城乡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努力把资阳建设成为全省最平安、最稳定、最和谐的地区之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发生。健全社会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和社会动员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人人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七、坚持提高自身素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与管理创新是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进一步创新和落实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政府施政水平。

进一步加强干部能力建设。提高解放思想的能力。坚持在实干中解放思想,在发展中统一认识,把非禁即入、非均衡发展、非行政配置资源、非进即退的“四非理念”贯穿工作始终,以思想观念的率先突破带动跨越发展。提高把握机遇的能力。善于在上级政策措施中发现机遇,在学习借鉴别人经验中创造机遇,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利用机遇,以抢抓机遇的先人一步促进跨越发展。提高突破难点的能力。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只为成功想办法,真抓实干不为失败找理由,切实发扬“四不精神”:完成任务不推客观,为了工作不计得失,履行职责不谋私利,争创一流不甘落后,以工作措施的开拓创新推进跨越发展。

进一步加强政府制度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法治、务实、高效、廉洁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提高行政效能。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坚持“例会”决策制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严肃财经纪律,加大审计力度,规范公务支出,厉行勤俭节约。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而光荣。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领导下,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开创我市跨越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和说明】

1.“两强立市”:指建设四川工业强市和现代畜牧经济强市。

2.“三千工程”:指工业“千百亿工程”、畜牧业“千万工程”和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工程”。工业“千百亿工程”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2011年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实力进入全省前7位,打造南骏、四海、机车3户百亿企业,建成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机车工业园、简阳工业园、安岳工业园4个百亿园区,培育造车、食品、医药、纺织、建材5个百亿产业。畜牧业“千万工程”的目标是:到2011年出栏生猪1000万头、山羊400万只以上,年规模屠宰加工生猪600万头、山羊100万只以上,形成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把我市建成全国全省知名的以生猪为主导的畜产品生产基地、肉食品加工配送基地、畜牧业“五化”生产示范区、畜禽种质资源基地。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工程”的目标是:2007年至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亿元以上。

3.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为进一步优化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四大新的城市经济增长极,即:资阳城区打造“两区一带”,拓展沱西主城区,开发沱东新区,沿国道321线打造“侯十工业带”(雁江侯家坪至简阳十里坝);简阳市加速开发“两湖一山”(三岔湖、龙泉湖和龙泉山);安岳县发展“两城一带”,拓展岳阳镇主城区,培育龙台副中心,沿国道319线发展“岳龙经济带”;乐至县建设“两镇一带”,以天池镇和童家镇为两个“点”,沿国道318线建设“天童经济带”。

4.“打通四通道,实现大循环”:是市委、市政府为破解制约而提出的交通建设行动方案。“四通道”指“大中小微”四个方面的道路:“大通道”包括内遂高速公路、三岔湖和龙泉湖旅游快速通道、成安渝高速公路、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资眉高速公路及安岳连接重庆高速路网快速通道等道路;“中通道”包括国道321线简阳至成都段,省道106线雁江迎接至仁寿段、乐至童家至中江段,省道206线安岳至内江段、资阳至资中段等道路;“小通道”包括资阳至三岔和资阳至乐至等11条市内、县内公路;“微通道”是指通乡、通村公路。

5.扩权强县: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从20077月起全省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在保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赋予27个试点县(市)计划直接上报、财政审计直接管理、税收管理权限部分调整、项目直接申报、用地直接报批、资质直接认证、部分价格管理权限下放、统计直接监测发布等8个方面共56项经济管理权限。我市的简阳、安岳列入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市)。按照省扩权强县相关要求,我市对雁江区开展了扩权强区试点工作。

6.畜牧业“六方合作+保险”:是我市为加快现代畜牧经济发展探索创建的新机制,通过金融机构、担保公司、饲料加工企业、种畜场、协会农户、肉食品加工企业六方进行合作,保险机构对畜牧养殖进行保险,解决畜牧业发展的资金和风险问题。

7.“六换+三大市场互动”:是我市为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探索创建的新机制,“六换”指部门换政府、公司换部门、业主换公司、乙方换甲方、土地换资金、三产换二产;“三大市场”指土地、建设、资金三大市场。

8.土地“六改”:是我市为强化发展用地保障探索的新办法,包括改造农用地和耕地后备资源、改造河滩地、改农村建设用地为城镇建设用地、改城镇周边农房单独选址建设为集中成片地统一规划建设、改单一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多种途径解决建设用地问题、改粗放用地为集约节约用地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9.中小企业融资“五方联动”:是我市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索的新机制,指政府、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信用促进会、中小企业五方按照各自职能和职责,在一个统一规范的模式中进行联动运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10200713项“惠民行动”完成情况:(1)就业促进行动。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完成目标的119%;培训失业人员8086人,完成目标的115.5%。(2)最低生活保障行动。全市城镇低保应保尽保,保障面达100%;农村低保参保人数达9.4万人,完成目标的125.1%;城镇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7.8万人,完成目标的120.1%。(3)教育资助行动。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共为50.5万名学生免除学杂费,为6.7万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4.5万名贫困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均100%完成目标。(4)医疗保障行动。新农合试点覆盖率达100%;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覆盖居民27.07万人,完成目标的112.8%;全面完成58 个乡镇卫生院修建任务。(5)农村交通建设行动。建成通乡水泥(油)路95.6公里,提前3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硬化到乡”任务;建成通村公路通畅工程457.5公里、通达工程308公里、入户便民路299.5公里,均超额完成目标。(6)饮水安全行动。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17.8万人,完成目标的111.4%;红层找水打井2.38万口,完成目标的119.1%,解决饮水困难人口8.49万人,完成目标的121.3%。(7)农民工培训行动。品牌工程培训3.36万人,阳光培训完成1.2万人,扶贫培训完成2375人,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培训骨干农民5320人,带动农户科技推广4.65万户,实用技术培训达141.23万人,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8)农村安居行动。为1924户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群众建房,改造贫困残疾人危房198户,为80户重点优扶对象建房,建成农村沼气池2.4万口、“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707个,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9)扶贫解困行动。解决绝对贫困群众温饱人数达4676人,改善低收入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人数达16087人,建成扶贫新村38个,均100%完成目标任务。(10)生态环境保护行动。6户省挂牌整治工业企业、2户规模化禽畜养殖企业全部完成治污设施建设,规范管理城市污水处理厂1个,城市污水收集率资阳城区达75%,依法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9个;金土地工程共整理土地5.18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2万亩;天保工程管护森林355万亩,建设公益林2.96万亩,巩固退耕还林44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3平方公里,均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11)“光明工程”行动。实施贫困残疾人白内障复明手术1390例,完成目标的139%。(12)“户办增收工程”行动。完成2.2万户,完成目标的110 %。(13)九曲河综合整治行动。搬迁养殖场一个,安装截污干管1.66公里。

11.农村面源污染: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其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二是农业生产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禽畜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

12.“两免一补”:指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从2008年下半年起,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也将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13.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看电视、听广播困难问题而实施的工程。该工程从 1998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基本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

14.“23423工程”:是市政府提出的本届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即:聚焦“两强立市”——四川工业强市和现代畜牧经济强市,实施“三千工程”——工业“千百亿工程”、畜牧业“千万工程”和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工程”,推进“四个突破”——发展布局、基础设施、重点产业、要素保障突破,通过“两条途径”——盘活存量和扩大增量,实现“三新目标”——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两强立市”是灵魂,“三千工程”是载体,“四个突破”是关键,“两条途径”是保障,“三新目标”是奋斗结果。

15.生猪期货交割地:指在生猪期货交易中,由期货交易所指定,到期没有平仓的买卖双方可以活猪的形式进行交割的地点。

16.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和开发活动,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建设的法律制度。凡在我国领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以及综合利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其适用对象包括一切对环境有影响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和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

17.打造“一个高地”,做大“五个支点”,建成大中小微城镇体系:根据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的打造“四大城市群”的部署,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资阳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带上的重点城市、成都平原城市群向东扩张的第一高地的城市群发展定位,并确定了“打造‘一个高地’,做大‘五个支点’,建成大中小微城镇体系”的城市群发展方向,即:打造“资三角”(资阳、简阳、三岔)城镇集群高地,做大雁江、简阳、三岔、安岳、乐至五个城镇群支点,建成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四个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城镇群体系。

18.水利“四方合作”:是我市为整治、盘活农村现有水利工程探索创建的新机制,指在各级财政引导下,村民小组(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会、农民用水户协会)、担保公司、金融机构、水利工程承包经营者四方进行合作,互动发展。

19.“通达工程”:为解决少数乡、村不通公路的问题,交通部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要求建成的通乡、通村公路达到四级路标准,保证在轻型交通量条件下的常年通达。

20.“通畅工程”:交通部实施的一项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对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在“通达工程”技术等级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改造成水泥砼或沥青路面,以提升路面等级,提高通行能力,抵御常年一般性自然灾害。

21.生猪电子溯源系统:是以畜禽标志为基础,利用移动智能识读设备识读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中央数据库存储数据,记录生猪从出生到屠宰的饲养、防疫、检疫等管理和监督工作信息,实现生猪从出生到屠宰全过程数据网上记录,达到对生猪及生猪产品快速、准确溯源和控制的系统。

22.投融资“六个渠道”:通过招商引资、市场配资、财政筹资、信贷融资、直接融资和激活民资六个渠道,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问题。

23.“保一争二帮三”目标:是我市确定的2008年培育企业上市的目标,即在全市范围内确保1家企业上市,力争上市2家,帮扶3家企业做好上市前各项准备工作。

24.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投资强度指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其计算公式:投资强度=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项目总用地面积;建筑密度指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种建、构筑物占地面积总和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建筑密度=(建筑物占地面积+构筑物占地面积+堆场用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容积率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25.场镇“八化”综合整治:即场镇建筑布局合理化、街面院落洁净化、店招广告美观化、车辆停放有序化、市场管理规范化、过境公路通畅化、垃圾处理无害化、场镇文明和谐化。

26.“三化+三产”: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突出发展第三产业。

27.“一区、四基地”:根据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全省发展战略,市委二届六次全会提出努力把资阳建设成为以“西部车城·绿色资阳”为品牌、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兴工业城市的定位,并提出围绕这个总体定位着力打造“一区、四基地”。“一区”指打造成渝经济区以造车和食品工业为主的特色产业集中区;“四基地”指建设东部产业转移和成渝工业布局调整的承接基地、绿色食品生产配送基地、以“两湖一山”为核心区的旅游度假休闲基地、劳动力资源培训输送基地。

28.成都平原城市群: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强化城市带动和辐射功能,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了重点打造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四大城市群”的战略部署。成都平原城市群主要包括成都、德阳、绵阳、资阳、眉山等大中城市。

29.成渝经济带:20076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宣布成都和重庆成为首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的成渝经济带,主要包括资阳在内的四川14个地级市的85个县(市、区)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的23个区县,经济总量约占西部的1/4和全国的5%,是西部城镇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少有的双核心城镇群。

30.“三级良繁+合作社”:指依托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原种猪场、扩繁小区和育肥养殖小区,形成“良种繁育、村级连锁、就地配送”的现代生猪生产体系。

31.“千社计划”:为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市委、市政府提出从2007年到2010年,全市新发展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

32.“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5年国家旅游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旨在提升城市旅游功能,实现旅游服务、管理与国际接轨,以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秩序适应国际旅游的需要。从2008年起我市开始全面启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到2010年,把资阳建成“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城市,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绿城,中国石刻文化、佛教文化、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33.“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商务部200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引导和鼓励城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在县城建配送中心(店),到乡(镇)、村建便民连锁“农家店”。

34.“双进工程”:指“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该工程由商务部提出,以社区商业示范创建为载体,重点在早餐工程、社区超市生鲜化改造、便民服务平台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等方面推动网点配套和服务升级,加快社区商业发展步伐,营造社区和谐消费环境。

35.“双百工程”:由商务部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主要内容是: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着力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力争用三年时间,通过中央和地方共同推动以及重点市场、重点企业示范带动,完成全国一半左右(约20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使农产品流通成本明显降低,流通环节损耗大幅减少;全国约3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经超市销售农产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使更多优势农产品进入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网络。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