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水务局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水务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 行政规范性文件
资阳市水务局关于印发《资阳市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1-20   录入:资阳市水务局

资水发〔20233

 

资阳市水务局

关于印发《资阳市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水务局,高新区社会事务局,临空经济区社会事务局:

根据《四川省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资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资阳市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另附),请认真组织实施。

 

 

资阳市水务局

2023120

 

 

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

 

 

资阳市水务局

20231

 

 

 

 

 

水土保持工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提升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推进沱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高质量完成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资阳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迈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重塑资阳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市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规划目标纲要》和水利厅《四川省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的新要求新任务,做好今后五年的水土保持工作。在认真分析了全市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系统总结水土保持经验和成效,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资阳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分区防治模式和重点工程,为维护良好生态、促进江河治理、保障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资阳市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基础数据来源于2020年资阳市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国土三调数据和资阳市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规划目标在(资府发〔2017321号)批复的《资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基础上,按照水利厅《四川省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下达给资阳市十四五阶段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74平方公里和水土保持率达到61.95%的总目标设置。总体布局按照《资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划定的生态建设分区,防治重点延续《资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确定区域,并结合2020年合乡并镇资料进行了归并。

方案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水利厅水保处、资阳市水土保持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各区县意见,得到了有关各部门和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一章 建设成效与存在问题 1

一、建设成效 1

二、新形势新要求 3

三、存在问题 4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6

三、主要目标 7

第三章 总体布局 9

一、低丘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 9

二、低中丘保土生态维护区 10

三、中丘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 10

第四章 预防保护 12

一、范围对象与措施 12

二、重点预防任务 14

第五章 综合治理 15

一、范围对象与措施 15

二、重点治理项目 19

第六章 综合监管 20

一、监督管理制度与机制 20

二、监督管理任务 20

三、监管能力建设 22

第七章 监测支撑 24

一、监测站网能力提升 24

二、重点监测任务 24

三、监测站点标准化建设 24

第八章 保障措施 27

一、组织保障 27

二、政策法规 27

三、投入机制 28

四、能力建设 28

附表 29

附表:

附表1 资阳市水土流失现状表(2020年)

附表2 资阳市水土保持分区布局表

附表3 资阳市各县(区)水土保持十四五治理规模表

 

 

第一章 建设成效与存在问题

一、建设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市按照新时代资阳“12345”水土保持工作思想,扎实有效、全面推进了我市水土保持工作跨上新台阶、步入新里程。即一中心。紧紧围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改善修复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对生态产品日益增长和美好生活需要这个中心;二强补。认真落实新时代治水新理念,强水土保持执法监管、补水土流失治理短板;三借力。借地方党委生态文明领导之力、人大水土保持法规监督之力、政府水土保持工作主体责任之力;四举措。对涉嫌水土保持违法违规项目采取挂牌、约谈、处罚、曝光之举措,达到处罚一处、震慑一方、教育一片的执法维法守法目的;五到位。水土保持宣传组织发动到位、协调配合服务到位、法规政策配套到位、技术资金保障到位、监管核查精细到位。为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生态文明,筑牢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铺垫了坚实基础。为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生态文明,筑牢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铺垫了坚实基础。

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我市高质量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1.5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全市完成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总投资9417.69万元,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2平方公里,建设范围覆盖3个县()。各地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治理区实现了由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转变,流域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水土保持工程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1个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新建1条省级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资阳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突出,小流域治理经验多次在全国介绍推广,得到水利部、水利厅充分肯定,得到兄弟省(市)人大和同行来资学习考察的一致赞同。

预防监督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大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问题责任追究和执法监管联动机制创新构建,预防监督管理和执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认真落实水利部放、管、服改革各项要求,全市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095个,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4745.36万元,创历史新高。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执法专项行动,通过宣传发动、自查清理、梳理排查、检查督导、遥感核查、监测监管、四个一批等方式推进长江经济带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全市共清理排查2011年以来生产建设项目2300个,重点梳理排查出疑似涉嫌违法或者不规范或者手续不完善等项目220个,均已完成整改。同时,持续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先后集中对17个生产建设单位21人次开展了涉嫌水土保持违法行为约谈,持续抓好新四批性质分类一批、义务认领一批、责任追究一批、措施整改一批)工作,同时实施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两单工作。十三五期间,处罚项目20个,罚款217.822万元。2020年,水利部长江委督察组来我市开展督查,督导组对我市监督工作充分肯定,将资阳市贯彻水土保持法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树立为长江流域贯彻水保法开展监督管理的排头兵

监测和信息化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已恢复1个省级直属监测点运行,遥感监管及监测和信息化实现全覆盖。2018年雁江区天地一体化省级监管示范县工作顺利推进,2019年全市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2020年起开展全市遥感监管加密遥感频次工作,持续强化遥感监管工作。全面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数据录入任务。

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十三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完善资阳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工作规则资阳市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资阳市市级水土保持补偿费管理使用办法,逐年制定年度水土保持工作要点、年度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建立了水保委各成员单位联合协作机制,出台了《资阳市级水土保持行政审批、行政检查(核查)、行政处罚工作协作机制(试行)》,进一步明确水土保持工作在行政审批、行政检查(核查)、行政处罚等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强化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

二、新形势新要求

十四五时期,我市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水土保持必须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十四五期间,我市农村地区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美丽资阳、宜居乡村建设行动,系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特色鲜明的丘区民居风貌,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此,水土保持要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和生活生态质量提升结合起来,与农村河道水系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助推乡村振兴。

服务国家战略的要求。资阳是长江上游沱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十四五期间,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海陆新通道建设,全面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成渝中部崛起示范区,要求发挥水土保持改善生态、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市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要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为主线,科学配置各类技术措施,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打造沱江绿色生态廊道的重要载体。

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更是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我市经济发展迅速,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提升的意义重大,事关农民安居乐业、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生态环境改善。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推进协同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构建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全面加强预防保护和生态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防洪安全,推进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实现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机制体制障碍,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水土保持必须加强技术支撑,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监测技术、遥感影像自动识别和信息化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加快数字水保、智慧水保建设,提升监管能效和治理水平。持续深化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为企业提供更优质便捷服务;推进依法行政,构建系统完备、务实管用的水土保持制度体系,实现监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健全以信息化监管、信用监管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方式,以公正监管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三、存在问题

与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相比,当前我市水土保持工作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面临新的挑战。

我市水土流失量大面广,沱江干支流局部严重状况没有改变,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2020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我市水力侵蚀总面积为2642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5.91%,与省水利厅下达的水土保持率差距较大。按十三五时期全市年均统计数据治理531平方公里的速度(包括各部门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治理水土流失的统计数据),至少需要25年才能初步治理一遍。这还不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和人为活动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积。

我市大规模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人为水土流失压力依然突出,综合监管任务艰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不可避免的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个别生产建设单位还存在水土保持意识不强,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对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重视度不够,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水土保持基础支撑能力较为薄弱的局面没有改变,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建设保障亟待增强。我市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中,运用高科技手段和方式强化监管力度的能力与国家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亟待提升。

十四五期间既是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也是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破解发展难题、解决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更是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攻坚期。必须深刻认识我市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明确水土保持工作思路,着力保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加快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奋力推动实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建设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资阳为总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稳步提升水土保持率,增加水土保持功能,减少土壤流失量,维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行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水土保持工作新格局,推动全市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独具特色山水魅力公园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水土保持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民生水利的重要措施,是保护水土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举措。要立足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为稳固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等提供支撑。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土资源保护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在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

(三)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在分析评价全市不同区域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特定,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强化科技支撑作用,科学配置工程、林草和农业耕作等措施,统筹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四)坚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坚持深化水土保持事业改革,落实各级政府水土保持主体责任,创新多元化投入和建管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政策制度,强化制度执行与有效监管,保障水土保持改革发展持续深入。

(五)坚持夯实基础,强化支撑。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应用等基础工作,切实掌握我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突出先进技术手段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三、主要目标

全面加强预防监管能力:根据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建立健全我市水土保持责任体系。保护林草植被和治理成果,强化生产建设活动和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全面预防水土流失,重点突出饮用水水源地水土流失预防。全面建立系统完整、职责明确、严格高效、规范有效的监管体系,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监管全覆盖,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实现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有力提升综合治理水平: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74平方公里,实施重点工程治251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61.95%。不断提升防治实效,强化示范化治理、科技化治理水平。

不断完善监测信息化支撑能力:水保监测点的自动化采集程度明显提高,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动态监测能力持续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现全面、全程监控。新技术应用全面强化,智慧水保建设有效推进。

专栏1:资阳市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指标

主要指标

状值

2020年)

目标值(2025年)

属性

水土保持率(%

54.09

61.95

约束性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km2

531.55

574

预期性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面积(km2

148.2※

251

预期性

的值指十三五期间完成的指标值。

分县(区)规划目标任务见附表3

 

第三章 总体布局

十四五阶段延续《资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根据全市生态环境背景、水土流失现状、问题及生态功能,划定的资阳市生态建设分区,包括3个区域:1、低丘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2、低中丘保土生态维护区;3、中丘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详见附表2)。针对各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水土保持防治方略,明确水土流失防治重点。

一、低丘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

分区概况:本区集中在市域东部,包括安岳县的卧佛镇等26个乡镇、乐至县的蟠龙镇等2个乡镇。本区水土流失约占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7.25%,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本区以低丘为主,在乐至~安岳县境一带有一道连片深丘成岭脊状,其余地区为川中丘陵区,海拔高程在300400米之间,丘陵间分布有平坝。本区因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较好,本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为主,耕地面积较大,人口密集。

防治策略:水土保持功能为土壤保持和人居环境改善。针对该区的问题,其防治模式应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自然修复为辅,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维护人居环境。

防治重点:本区纳入资阳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镇(乡)有23个,其中:市级重点预防区有安岳县的毛家镇、永清镇、石羊镇、东胜乡、白塔寺乡,乐至县的蟠龙镇,共6个镇(乡);市级重点治理区有安岳县的卧佛镇、通贤镇、长河源镇、姚市镇、鸳大镇、龙台镇、乾龙镇、岳阳镇、协和镇、林凤镇、来凤乡、天马乡、云峰乡、岳新乡、高升乡、横庙乡,乐至县回澜镇共17个镇(乡、街道)。

二、低中丘保土生态维护区

分区概况:本区集中在市域中部和北部,包括的乡镇有安岳县的朝阳镇,乐至县的金顺镇、良安镇等19个镇(乡、街道)和雁江的丹山镇,共计21个乡镇,本区水土流失约占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7.27%,土壤侵蚀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地貌以低丘、低中丘为主,海拔高程主要集中在300600米之间,境内沟壑纵横,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物产丰富。区内水资源丰富、排灌便利,是全市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大豆、杂粮、油菜等粮食的主产区。

防治策略:水土保持功能为生态维护。本区土地利用结构以农耕地为主,水土流失的形成主要以农林生产活动为主,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较高。区内主要河流为沱江,因此水土保持应以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保持水土,同时在部分区域实施预防保护、涵养水源。

防治重点:本区纳入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镇(乡)有17个,其中:市级重点预防区有乐至县龙门镇、石佛镇、中天镇、佛星镇、东山镇,共5个镇;市级重点治理区有安岳县的朝阳镇,乐至县的金顺镇、良安镇、中和场镇、盛池镇、大佛镇、宝林镇、高寺镇、石湍镇、通旅镇、双河场乡,雁江区的丹山镇,共12个镇(乡)。

三、中丘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

分区概况:本区位于市域南部、西南部和西部,包括安岳县驯龙镇、华严镇、等19个镇(乡),雁江区老君镇、临江镇等21个镇(街道),共40个镇(乡、街道),本区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45.48%。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本区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以丘陵为主,丘顶多呈浑圆状或条状,主要河流湖泊为沱江、阳化河和蒙溪河、鲤鱼水库等。

防治策略:水土保持功能为土壤保持和生态维护。水土保持应以预防保护,维护水源地水质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并重。

防治重点:本区纳入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镇(乡)有30个,其中:市级重点预防区有安岳县的镇子镇、清流镇、天林镇、两板桥镇、南熏镇、忠义镇、元坝镇、大平镇、周礼镇、千佛乡、拱桥乡、双龙街乡、和义乡,雁江区老君镇、保和镇、祥符镇、丰裕镇,共17个镇(乡);市级重点治理区有安岳县的驯龙镇、华严镇、兴隆镇、护建镇、李家镇,雁江区的宝台镇、中和镇、东峰镇、小院镇、南津镇、伍隍镇、堪嘉镇、石岭镇,共13个镇。

 

第四章 预防保护

一、范围对象与措施

(一)预防范围

按照全面预防的原则,预防范围涵盖资阳市管辖范围内所有区域,其中重点预防区域包括: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风景名胜区,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市区和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主要河流的两岸及小型湖泊和水库周边。

(二)预防对象

主要包括天然林、郁闭度在0.7以上的人工林;植被或地貌人为破坏后,难以恢复和治理的地区;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河流沿岸及湖泊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已建成并发挥效益的水土保持项目区和集中连片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区。

(三)措施体系

包括建立预防制度、明确准入限制等管理措施和封育管护、生态修复及局部治理等技术措施。

建立预防制度包括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生产建设项目分区预防管理方案。

明确准入限制,依据不同生态分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设定区域限制性条件,确定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的防治标准等级,明确生产建设项目在不同地区所应采取的特定防护措施。

 

 

专栏2:资阳市水土保持预防管理措施

01压紧压实四方责任

011压实属地责任。市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水保委主任,完善并出台各级《关于推进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012压实监管责任。各级水保委每年制定重点工作清单,将任务分解到行业、落实到项目,强化部门协同。

013压实河湖长责任。将水保工作纳入河湖长制重要内容,各级河湖长强化巡查暗访、督促整改。

014压实生产建设单位主体责任。把水土保持要求贯穿项目建设工程选址、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程,着力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02完善规章制度制定

021 重大水土流失案件(事件)报告制度。指发生重大水土流失案件(事件)后,按照水土流失不同的规模,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022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有序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村民自建等建管方式,研究多渠道投入机制,充分释放政策活力,发挥中央投入的撬动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023完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管理制度。对已经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项目区应设立管护标志,建设管护设施,定期报告管护区情况。逐步实现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03完善生产建设项目分区管理方案

031 明确各区区域限制性条件,低丘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和低中丘保土生态维护区的城镇发展和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时应注意:保存和利用表土,封闭施工、遮盖运输,河网应保持原有水系畅通,防止河道淤积,控制地面硬化面积,综合利用地表径流。中丘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应提高植物措施比重,涵养水源。

032按照各县(区)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确定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的防治标准等级,各等级具体要求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

生态修复及局部治理措施包括封育措施、生态修复措施和局部治理措施。封育措施主要是指拉网围栏、设立封禁标志碑、标志牌等措施,防止人类活动对预防保护区植被的破坏,促进预防区内植被自然恢复。生态修复措施是指通过一定的人工辅助措施,加速植被的持续生长发育和演替,修复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幼林抚育、疏幼林补植等措施。局部治理措施是对预防区内局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采取坡耕地整治、人工林草、侵蚀沟治理等措施。

二、重点预防任务

十四五期间,重点预防任务集中在重点河流沿岸和饮用水水源地,项目以封育保护为主,辅以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专栏3:资阳市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任务

01 河流生态廊道建设

围绕沱江干流、九曲河、阳化河、蟠龙河、琼江支流等河流开展生态廊道建设,重点涉及沱江流域安岳段、乐至段;九曲河临空经济区段、阳化河、岳阳河的河流沿岸,对岸线进行生态综合治理。

02 饮用水水源地水土保持

围绕老鹰水库、朝阳水库、鲤鱼水库、双石桥水库等水源保护地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全面实施水源涵养工程,采取综合措施防止饮用水源地区域内土壤污染,开展封禁保护、种植水保林,培育地力等措施确保水质安全。

 

 

第五章 综合治理

一、范围对象与措施

(一)治理范围

以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主要范围,还包括其他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二)治理对象

 包含坡耕地、荒地、水蚀林(园)地;侵蚀沟沟坡;重力侵蚀坡面;生产建设活动扰动区域等。

(三)措施体系

    坚持科学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治理模式主要包括两类: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针对水土流失特点及其规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配置各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实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对传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更高层次的发展和提高,是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重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村落人居环境整治和沟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工程四个方面。

各项建设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坡耕地整治,类型包括水平梯田、坡式梯田、保土耕作等。

梯田重点是及以上坡耕地,尤其是10°20°陡坡耕地,沿着等高线修成台阶式或坡式断面的田地,改变地形坡度,拦蓄雨水,增加土壤水分,防治水土流失。田坎建筑材料可分为土坎梯田、石坎梯田和新材料梯田。保土耕作措施主要有三类,一是改变微地形的保土耕作法,主要有等高耕作,沟拢种植;二是增加地面植物覆盖度的保土耕作法,主要有推行间作、轮作、套种等种植制度;三是增加土壤入渗、提高土壤抗蚀性能的保土耕作。

坡面水系改造,是坡耕地治理和人工林草措施的配套措施,可改善田面拦沙、保土、蓄水,提高防御能力,减轻水土流失。措施类型包括蓄水池、沉沙池、排灌沟渠、山坪塘整修、谷坊、拦沙坝等。

蓄水池是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拦蓄坡面降雨径流,减轻或制止土壤侵蚀,灌溉农田,以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一般布设在坡脚或坡面局部低凹处,也可布设在排灌渠旁边。设计容量一般在80150立方米之间。

沉沙池一般布设在蓄水池进水口的上游附近和排水沟较长、坡较陡的陡槽跌水段,起到沉沙和降低流速的作用。设计容量在12立方米之间。

截水沟能有效地拦截山坡以上汇水面积所形成的地表径流,以减少雨水对坡地的侵蚀作用。排水沟一般布设在坡面截水沟的两端或较低一端,用以排除截水沟不能容纳的地表径流。设计断面多矩形,底宽为3050厘米,深度在3050厘米之间。

塘堰整治是对老、旧塘堰挖潜改造,迅速恢复和提高蓄水能力,既可有效提高项目区农田灌溉率,又能达到蓄水保水,减少水土流失。塘堰整治按蓄水能力多以1000立方米设计。

田间道路建设,措施类型包括生产便道。

田间道路路面为混凝土路面,生产便道的路宽在0.62.0米之间。

人工林草措施,措施类型包括生态林、经果林等。

人工林草措施主要利用1525°不宜耕坡地,开展人工造林,人工造林分为水土保持生态林和水保型经果林。人工林草措施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的原则,做到乔、灌、草相结合,带网片相结合,人工营造与原有疏幼林补植相结合。

耕作措施,措施类型包括等高带状耕作、套种、轮作、增加复种指数、少耕免耕、增加作物覆盖时间等。

改变坡耕地零星小块种植和顺坡种植的方式。因地制宜,实施带状横坡种植(横行开厢)、等高垄作、等高间作等方法,缩短坡长,减缓坡度,减轻地表径流冲刷,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轻水土流失。

改变耕作习惯,提高复种指数。根据小流域实际情况,实行麦菜等一年多熟制,推行增种、间作、套作、轮作制度合理密植,合理搭配作物品种,增加农作物覆盖时间和覆盖度,减少侵蚀。

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抗蚀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地力,保持水土。增种绿肥,秸秆还田,推广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挑沙面土,提高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

间作:从坡脚基线沿等高线按一定带幅开沟分厢,并根据间作目的和作物的生长生态习性,确定间作方式,并将厢按2.0米分行,厢沟宽0.3米,深0.3米。然后间作种植生育期相近的作物。

套种:从坡脚基线沿等高线按一定带幅开沟分厢,根据套种的类型,将厢按2.0米分行,厢沟宽0.3米,深0.3米。相隔种植前茬作物,为后茬作物预留一种植行(带)或间作绿肥,待前茬作物的生育后期,在预留行或绿肥带上套种后茬作物。

间作、套种方式采用粮粮组合型、粮经组合型、粮菜组合型等多种形式。

等高垄沟按坡面统一规划布局,3~5道沟垄联成菱形区。垄沟宽0.4 米,深0.4米,垄埂宽0.8米。

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综合实施源头减控、过程消纳和末端治理措施。

源头减控措施,措施类型包括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推广农家肥、有机肥、生物农药等。

过程消纳措施,措施类型包括生态沟渠、跌水、沉沙池等。

末端治理措施,结合小流域现有水田、池塘、凼坑,因地制宜构建小型污水处理湿地,种植截污拦沙水生植物,投放鱼苗等。

3)村落人居环境整治

生活垃圾收集,措施类型包括分类收集垃圾桶、垃圾转运站等。

农村污水处理,措施类型主要是小型湿地,不含工厂和大型养殖场废水处理;小型湿地是利用现有废弃坑塘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水池,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填料层,种植芦苇一类的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将污水由湿地的一端通过布水管渠进入,以推流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而获得净化。

美化绿化环境,措施类型包括清理废弃物、庭前屋后种草种树、新建景观步道、生态水渠等。

4)沟道及湖库周边整治

水系疏浚,措施类型包括清淤、疏浚、控制水草。

清淤、疏浚:根据农村河道规划断面开挖,保证河道疏通彻底,提高河道防洪和排涝能力。疏浚挖出的淤泥用于修补河堤,不再外运。

生态护岸护坡,措施类型包括植物护坡、工程护坡、综合护坡等。

生态护岸护坡是对农村河道两岸的整治,主要类型有草木等自然材料护岸、砌石护岸和混凝土护岸三类。从稳定性、建设成本、河道水环境改善等多方面比较,目前多用生态混凝土护岸,此护岸形式具有一定的抗水流冲刷能力,且孔洞部分适合植物生长,两栖类动物的栖息繁衍,形成和谐的水、岸交流共生系统。

湿地恢复,指改善立地条件、栽植水生植物、投放鱼苗等。

二、重点治理项目

根据《四川省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和资阳市分区防治重点,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按照重点区域结合重点流域设置,其中重点区域为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治理流域涉及沱江流域、涪江流域。在此基础上,资阳市根据全市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和水土流失具体分布,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科学安排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

十四五期间,新增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1平方公里,各县(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模见附表3

专栏4:资阳市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

01 重要区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011 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为主,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结合美丽资阳建设、乡村振兴的工作,统筹配置沟道治理、生物过滤带、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坡耕地治理等措施,打造美丽乡村。

02 重点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

021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坡改梯及配套水系工程,修筑沟道塘堰配套引灌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柠檬、柑橘等特色林果业,促进和巩固陡坡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荒坡营造水土保持林。

 

 

第六章 综合监管

一、监督管理制度与机制

系统梳理现有监管制度,不断健全细化查、认、改、罚各个环节制度,全面实施清单管理,推进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水土保持监管长效机制,理顺行政审批与监管的关系,建立审批与监管的衔接机制,加强市级与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的沟通,推进跨部门区域联合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协调配合,依法惩治人为水土流失严重违法行为。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监管制度,发挥教育、科研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作用。

二、监督管理任务

规划监督管理工作中,持续开展水土保持规划目标考核评估,不断优化考核评估指标与方法,加强过程考核管理,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发挥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切实落实市级和县(区)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报备制度,完善水土保持补偿制度,持续推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三色评价,进一步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制度,加强城市水土保持预防监督。

重点治理工程监督管理工作中,注意科学合理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严格按照水土流失分区治理模式配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规范治理工程管理,努力创建优质示范工程,重视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管护。

监测监督管理工作中,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规范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信息化监管,全面提升遥感信息化监管。

 

专栏5:资阳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重点任务

01 强化规划目标考评

011加强过程考核管理,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发挥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

012持续开展市级和县(区)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考核指标与美丽四川建设评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中水土保持指标相协调,提高新技术手段运用水平,确保公平公正。

02 生产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

021 进一步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制度:1、转变观念,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要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服务;2、按区域协调发展功能定位对不同区域项目实行不同的分类审批政策;3、建立水土保持方案选优审批制度,发挥更大调控作用;4、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5、实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公告制度。

022 抓好水土保持补偿制度落实。

023 实行水土保持监测三色评价。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监测单位应当及时报送监测季报。对监测结论为色的,应随机抽取不少于20%的项目开展现场检查和验收核查。对检测季报和总结报告结论为色的,应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核查。对存在未按时报送监测季报、监测季报不符合规定、作出不实三色评价结论以及监测工作未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等情形,根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两单制度等规定,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责任。

024 进一步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制度。1、建立健全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制度;2、建立健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联动机制;3、深入推进生产建设项目验收报备管理。

025 重视城市水土保持预防监督。1、加强完善城市建设用地的审批制度;要严格限制在陡坡上修建建筑设施,保护城市的现有植被;2、严格控制城市树木的砍伐、公共绿地的占用和湖泊、水塘的填埋;3、加强对城市工矿企业的水土保持监督和管理;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范城市公民的行为;5、持续加强水土保持重要性宣传,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03 规范重点工程监管

031 严格按照水土流失分区配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应以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主要范围,根据功能分区定位、水土流失情况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因地制宜制定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

032 规范管理,重视管护。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工程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不同角度全面评价水土保持工程,以此作为工程验收的主要依据。相关部门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程管理,保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033 创建优质工程,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建设一批水土流失治理优质工程,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搞好工程宣传工作,调动地方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争创优质工程的良好氛围。

04 提升遥感信息化监管

04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采用遥感调查和现场复核的方法对公路、铁路等各类生产建设项目的扰动情况按照要求进行监管。

042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信息化监管。侧重于水土流失防治效益的监测和评估,对部分在建项目和竣工项目通过采用遥感影像、无人机、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以水土保持措施图斑为单元,对实施措施图斑逐个进行现场复核。

05 持续创新机制加强放管服

051 生产建设项目全覆盖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生产建设项目管理台账、制定年度抽查计划,加强违法问题突出、行业和项目监管,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体系。开展水土保持违法行为全面排查,抓好问题整改,采取遥感发现一批、集中约谈一批、挂牌督办一批、处罚惩戒一批、信用监管一批、宣传教育一批等六个一批举措,推进水土保持监管。

052 推进水土保持信用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强放、管、服和积极推动区域评估、自主验收、承诺制的同时,针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情形,继续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重点关注名单黑名单制度,纳入全国及省级水利建设监管服务平台,实行联合惩戒。强化社会监督,形成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监管到位的水土保持服务市场。

三、监管能力建设

(一)增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履职能力

1、机构保障。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要依法落实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明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责,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能。

2、人员保障。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要充实配备与执法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监督管理人员。从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全部参加监督执法培训和考核,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参与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设施验收、技术评估等人员要参加专项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的颁发合格证书。

3、办公场所保障。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要有固定办公场所,配备计算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管理数据库系统,将监督管理的相关信息全部录入数据库。有标准规范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检查、验收以及案件查处档案资料库(房)等。

4、工作经费保障。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要有稳定的经费渠道,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监督检查、案件查处等的公正、公平。

5、取证设备装备保障。各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要配备照相机、摄像机、经纬仪等执法取证设备,有专用交通工具或在执行公务时有用车保障,设备装备的运行情况良好。

(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示范推广。针对我市不同区域土壤侵蚀特点和问题,有针对性建设科技示范区,推广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经验和科研成果。示范推广水土保持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生态清洁型、生态观光型、生态产业型等小流域建设模式,示范推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基础上的高效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第七章 监测支撑

构建以年度动态监测为主、监测站网为基础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围绕水土保持管理需求,进一步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提供更高质量的监测成果,强化监测成果管理与应用,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

一、监测站网能力提升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运行保障能力,确保监测站点良性运行。

二、重点监测任务

为全面反映全市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围绕水土保持管理需求,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监测,有效发挥监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

专栏6:资阳市水土流失监测重点任务

01水土保持地面定位观测

在水土保持直属监测点,持续开展小流域径流泥沙、降雨情况、坡面侵蚀状况等内容观测。

02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按照国家要求部署,持续配合开展每年一次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定量掌握全市各级行政区及重点关注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变化情况。围绕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保障力度,采集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优化完善动态监测关键技术,深化动态监测成果分析,推动动态监测评价向全面精准转变,为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03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水土保持监测

选择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集中连片、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集中和频繁、扰动地表和破坏植被面积较大,水土流失危害和后果严重的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开展监测。应采用遥感监测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三、监测站点标准化建设

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作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神经末梢,承担着观测、试验、数据采集和传输等任务,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中之重。监测站点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是推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预测预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重点在以下内容:

(一)设施设备标准化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设备主要包括水土流失试验观测设施设备、样品测试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存储与传输设备等。确保监测数据获取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提高数据获取质量,提高水土保持监测预报的精度。

(二)人员队伍标准化

监测站点的运行与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配备专职人员。在人员数量上,应本着因需设岗,按岗设编的原则进行配置,一般不少于2人。在人员结构上,由专业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组成。专业技术人员应为固定人员,至少1人。

要根据监测站点业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培训与流动机制。将专项技能操作和监测理论知识作为主要培训内容进行上岗培训。随着工作深入,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研究培训。在岗位练兵和业务学习的同时,应建立能力素质培训和学历深造的机制,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机会。此外应通过定期轮流换岗、升迁等方式,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监测站点工作顺利开展。

(三)监测数据标准化

按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等不同的应用需求,分尺度确定指标内容和精度要求。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量、泥沙量、气象信息、以及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监测信息,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增加面源污染、生态效益等监测指标。按照省级要求,确定本区域内各类监测站点监测数据采集精度,数据格式等规范标准,对监测数据质量进行规范,保证监测数据的统一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规范数据库建设。设置规范的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规范化存储与管理。

(四)运行管理标准化

数据采集与处理规范制度。根据监测点的类型及使用的设施设备,分别建立设施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数据的记录与存储、数据处理的规范化流程,减少数据采集与处理人员变更因素的影响,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审核上报制度。建立完整的核准、审查、入库机制,确保数据精确与完整。

数据共享与发布制度。主要包括建立数据安全机制,根据国家及水利行业信息安全的有关规定,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合理使用数据,维护信息安全;建立数据发布制度,充分共享数据。

 

 

第八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进一步健全水土保持组织协调机构

各级政府应强化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落实水土保持地方主体责任,发挥好现有水土保持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分工明确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级水土保持机构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领导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逐步规范水土保持监理等水保中介机构。市级成立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监理分部,重点项目涉及县成立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监理组,配备专职技术人员,逐步形成自上而下的水土保持监理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

充分认识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抓好水土保持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具体体现,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地方行政领导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以及地方政府向同级人大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保持工作的制度,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水土保持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要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水土保持工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二、政策法规

(一)深入推进水土保持依法行政

依法办事,认真履行职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要不断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地方配套法规体系、监督执法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二要严肃查处各类水土保持违法案件,把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降至最低;三要通过领导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公正执法,行政执法人员准入制、培训制、考核制、责任制和淘汰制等有效手段,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执法素质。

(二)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地方配套法规

水土保持立法和执法过程中,应当根据行业特点,不断完善和修订相关法规、规章。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持续增大,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的规章,迫切需要修改完善。

(三)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媒体及各级领导干部培训机构和平台的作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全民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国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作为普及水土保持知识、感受水土保持成就的重要阵地,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的社会认可度,积极营造全社会珍惜保护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的良好风气。

三、投入机制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合力。地方各级政府逐步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制度创新,强化政策支撑,调动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投入主体的积极性,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积极投入水土流失治理。

四、能力建设

加强水土保持队伍能力建设,完善监测、监督等相关装配配置,提升水土保持监测、监督、执法能力。加大水土保持勘查设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执法等专业培训力度,培养水土保持高素质人才队伍。

 

 

附表

 

附表1 资阳市水土流失现状表(2020年)

行政区

雁江区

乐至县

安岳县

合计

面积(km2

占侵蚀面积比%

面积(km2

占侵蚀面积比%

面积(km2

占侵蚀面积比%

面积(km2

占侵蚀面积比%

土地总面积

1632

 

1425

 

2700

 

5757

 

水力侵蚀

836.21

51.24

688.03

48.28

1118.71

41.43

2642.95

45.91

轻度侵蚀

527.62

63.09

409.28

59.48

664.73

59.42

1601.63

60.6

中度侵蚀

164.34

19.65

135.11

19.64

235.72

21.07

535.17

20.25

强烈侵蚀

99.65

11.92

87.31

12.69

126.05

11.27

313.01

11.84

极强烈侵蚀

41.94

5.02

52.36

7.61

77.08

6.89

171.38

6.48

剧烈侵蚀

2.66

0.32

3.97

0.58

15.13

1.35

21.76

0.82

 

 

 

附表2  资阳市水土保持分区布局表

低丘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

安岳县

岳城街道、石桥街道

卧佛镇、通贤镇长河源、姚市镇鸳大镇

龙台镇、乾龙镇、岳阳镇永顺镇、毛家镇、思贤镇

协和镇、林凤镇、永清镇、护龙镇、石羊镇

来凤乡、天马乡、云峰乡、岳新乡东胜乡

高升乡、横庙乡、白塔寺乡26

乐至县

蟠龙镇、回澜镇2

低中丘保土生态维护区(

安岳县

朝阳镇1

乐至县

南塔街道、天池街道

金顺镇、良安镇、中和场镇、盛池镇、大佛镇

劳动镇、宝林镇、龙门镇高寺镇、石佛镇

童家镇、中天镇、佛星镇、东山镇、石湍镇通旅镇

双河场乡19

雁江区

丹山镇1

中丘保水保土生态维护区(

安岳县

驯龙镇、华严镇、文化镇、镇子镇、清流镇

兴隆镇平镇、周礼镇、两板桥镇、护建镇

天林镇、南熏镇、李家镇、忠义镇、元坝镇

千佛乡、拱桥乡、双龙街乡合义乡19

雁江区

莲花街道、资溪街道、三贤寺街道、狮子山街道、宝莲街道

老君镇、临江镇、保和镇、雁江镇、祥符镇、宝台镇

松涛镇、中和镇丰裕镇、东峰镇、小院镇、南津镇

伍隍镇、堪嘉镇、石岭镇21

注:为市级重点预防区,为市级重点预防区。

 

 

 

附表3  资阳市各县(区)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任务表

单位:km²

市州

县(市、区)

水土流失面积

(水力侵蚀)

十四五任务

水土保持率%

总体规模

重点规模

资阳市

雁江区

836.21

57.65

183

64

安岳县

1118.71

65.52

243

97

乐至县

688.03

60.12

148

90

小计

2642.95

61.95

574

251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