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岳县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安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1-12-07   录入:安岳县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6日)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第十四届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查,请各位委员协商,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第十四届县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县第十四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组织动员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着力破解制约瓶颈,积极搭建发展平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统筹发展,特别是城建、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十一五”发展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兑现了向全县人民的承诺!

2011年,全县GDP预计实现(下同)180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固定资产投资82.5亿元,是2006年的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亿元,是2006年的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0元,是2006年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360元,是2006年的2倍。2010年,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在全省及全省丘陵地区排位中,比2006年分别上升25位、16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五年来,我们着力推动重大规划升级,探索优化了符合安岳实际的经济布局。在“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框架内,启动生活用水、环境用水、发展用水的保障体系规划,关刀桥水库纳入全省“8+2”重大项目并已开工、城西水库纳入西南五省重点水源项目;提升“六路十八通道一中心两环线”综合交通规划,资安潼广高速公路、绵遂资 内自宜城际铁路纳入全省“十二五”建设规划;加快修编“东拓南延、三区统筹”的县城总体规划,安岳纳入全市“2+4”中等城市总体布局并加快建设;完成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新村建设发展规划,石思路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纳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与此同时,各产业、各行业、各领域分别完善专项规划,生成并实施一批项目,优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导体系。我们抓住规划升级推动重大项目布局、带动重大产业调整的时机,立足区域竞争和安岳实际,依托区位优势,跳出安岳看安岳,形成“一极一区一枢纽一中心”区域经济布局,已作好打造次级交通枢纽、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聚集成渝“双核”资源的项目准备,并在争取全省重大项目布局,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上取得历史突破;在承接成渝产业转移,特别是机械制造产业上实现重大进展。依托交通骨架,形成“一极二轴三带三区”县域经济布局,已作好建设通道经济、打造板块经济、推动南北并进的项目准备。高速公路连接线规划为重点小城镇拓展预留空间。北部经济带龙台、石羊中心城镇加快拓展,正在形成县域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中部经济带烽石路前期工作已完成,关刀桥水库生态旅游核心区、库区乡镇新农村及产业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为中部发展蓄势;南部经济带生态畜牧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逐步升级。依托产业基础,形成“一区三角五镇”工业经济布局,已作好推进工业强县的产业布局和项目准备。完成30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规划,为壮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区化功能创造条件;推进石羊、李家工业集中区和五个工业重点镇建设,加快产能配套,推动产业分工,拉动了镇域经济发展。三大经济布局,总体构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岳的发展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城乡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

实践证明,只有在发展布局上广泛对接并深度融入区域经济,提前谋划支撑,集中突破重点,才能作好准备、抢占主动,科学引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五年来,我们着力推进产业提质转型,不断完善了体现丘陵特色的发展路径。2009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4:37.8:26.8,首次实现二产超一产,提前两年完成“二一三”经济结构调整目标。2011年预计调整为32.2︰43.3︰24.5,一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畜牧、柠檬、蔬菜等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逐年增加;二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占GDP比重比2006年提高17.4个百分点;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比2006年翻一番。我们立足丘陵地区实际和产业发展基础,农业上,大力推进“区域化布局、板块式建设、互补式发展”,建设柠檬“三百工程”,完善畜禽“良繁体系”,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在柠檬基地乡镇、新农村示范片等区域基本构建柠檬宜种区、畜禽宜养区、传统农业互补区“三区”协调发展格局;坚持走“规划生成项目、项目引进业主、业主建设基地、基地孵化企业、企业提升产业”的路子,推动21.2亿涉农资金向农业集成投放,发展20万亩柠檬基地,培育38户龙头企业,组建658个专合组织,柠檬种植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柑橘20强县和全省现代农业基地强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工业上,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柠檬产业园、纺织产业园、渝资工业园规模扩张,台资工业园、模具产业园启动建设,入驻企业71户,提前两年建成“百亿园区”。坚持走“拉框架、强功能”的路子,北环线、东环线、工业大道拉开15平方公里园区框架,实现园区梯度开发向框架拉开转变;以企建园、以园引企和“大企业+孵化园”模式实现政府建园向企业建园、规模扩张向集约节约用地转变;规划建设蓝领公寓和集中安置小区,实现划地自建向集中安置、生产生活集中向生产生活适度分离转变。全县规模企业总数达158户,比2006年增加106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3.6%,工业已经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服务业上,切实完善符合资源布局、利于重点突破的服务业发展框架完成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心三九板块”发展格局。坚持借势发展、打捆经营,安岳石刻景区列入全省东方佛教文化之旅线路,与大足共同打造唐宋石刻精品旅游区;坚持整体包装、分块突围,圆觉洞国家AAAA级旅游区通过初步验收。创建“四川省丘区人口大县商贸流通示范县”,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新兴业态发展壮大,消费拉动作用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

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丘区实际区域化布局产业、立足产业实际差异化设计路径,才能推进资源充分利用、加快产业互补发展,实现经济板块集中打造、示范带动。

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了决胜区域竞争的重大支撑。采用“重点突破、激活全局”的基本手法,实施345个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1亿元,全县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大城市、大交通、大水利”格局正在构建。城市建设上,实施“东拓南延”战略,推进安岳大道等城市干道建设,建成普州大道、柠都大道等“三纵三横”城市道路,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1平方公里,是2006年的3.5倍;加快“安三角”、“两极一带”建设,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1平方公里,承载人口近30万,全县城镇化率比2006年提高17.8个百分点。特别是高起点修编县城总规,正在构建的“五纵五横”城市道路框架,有序实施的城东城南新区、工业园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为打造成渝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城市面貌和城市秩序明显改善。交通建设上,启动内资遂、成安渝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完成国道319、省道206路面改造,完成资安快速通道、烽石路、国道319台场镇3条中通道前期工作;建设通乡、通村公路3656公里,并于2007年实现乡乡通水泥路(油路),提前3年完成目标任务。特别是逐步实施“六路十八通道一中心两环线”综合交通建设,“连接成渝、并网全省”的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框架正在形成。水利建设上,关刀桥水库正式开工,安岳人民近半个世纪夙愿即将实现。完成178病险水库整治,有效灌面增加到65.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平方公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0%。县城二水厂完成技改,三水厂扩能接近尾声。建成乡镇集中供水工程48处,实现乡乡通自来水,解决近30万人饮水困难。特别是正在推进的书房坝自来水厂,规划实施的城西水库、城市湿地公园、灌区连通工程,总体构建生活用水、环境用水、发展用水“三水统筹”格局。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基础先行,实施项目“引爆”,切实完善支撑长远发展的硬件体系,才能推动重点领域不断突破、关联领域打开局面。

五年来,我们着力打开区域合作局面,有效探索了遵循发展规律的方式方法。积极参与渝西川东九区县合作,深度融入成渝直线经济联盟,相继与北京市石景山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瑞丽市等地建立友好关系,开放合作呈现出新的局面。路径选择上,探索形成“搭建载体、主动融入,优势优先、重点融入”思路,坚持走“企业融入带动产业融入、产业融入带动区域融入”路子,促成重庆山洞工业园组团转移、重庆东亚专修学院整体迁建,重庆·资阳工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迅速启动,初步实现企业融入和产能配套。机制创建上,建立完善整体联动的领导机制、社会参与的互动机制、定期联系的协调机制、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信息整合的共享机制和市场主体的运作机制,推进规划共商、基础共建、产业共兴。安岳柠檬实现跨县域扩张,出境道路加快建设,与大足县联合推出唐宋石刻精品旅游线路,与周边部分地区实现治安共防、“新农合”共认、生态环境共保。招商方式上,注重招商选资,着力招大引强,促成山东安德利、江苏雨润大集团落户安岳,与五粮液集团在柠檬加工等领域实现合作,台资工业园、模具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成功签约,打开了与中国百强企业合作发展新局面。五年来,累计签约招商项目1260个,引进到位县外资金323.8亿元,是前五年的11.3倍。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开放合作为重要推手,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变挑战为机遇、变劣势为优势,才能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助推跨越发展。

五年来,我们着力促进民生民本改善,加快完善了贴近群众需求的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72%。全面化解“普九”债务,基本消除D级危房,基本完成职教三年攻坚计划,栋梁工程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4869名;深入开展“五创工程”,劳务开发成效明显,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创新“新农合”监管机制,“新农合”参保率达98.6%;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县22万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已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文体设施逐步完善,柠檬文化特色凸显,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建设“百姓安身工程”3286处,建成廉租房1490套、经济适用房216套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得到有效保障。总结五年来的民生工作,我们着力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养老、工伤、医疗、失业和生育保险扩面征缴,成功争取列为全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新农保”参保率达60%,覆盖55万人,基本构建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格局。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扩面提标。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残疾人“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和特殊重大疾病专项医疗救助创新开展。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住房救助、灾害救助、司法救助、惠民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高百岁老人生活补助标准,对90岁以上高龄老人实行生活补贴,乡乡建有敬老院,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健全群众工作体系。创新建立县域联合接访、县际联动维权、三级会审化解积案工作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信访总量逐年下降,群众信访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防控,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逐年提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躬身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形成共建共享局面。

五年来,我们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打造了顺应发展要求的新型政府。严格落实《政府工作规则》《涉及群众利益重大事项听证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政务运行机制“五五”普法和法治示范县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正在创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县。面对新形势、新思想和新要求,政府的政策创新能力在提升。深化扩权强县试点改革,稳步推进企业产权集体林权、投资体制、财税体制、行政审批、政府机构等改革建立完善项目1+8”、民生工程“1+5”、畜牧业六方合作+保险”、中小企业融资五方联动+信用管理”等机制。创新金融服务,引进辖外金融机构,民生村镇银行正式营业,两个小额担保贷款公司挂牌成立,2010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59.6亿元,比2006年翻一番特别是在转变一些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发展需求的方法和机制上,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明显实效。城市建设“组团推进”、工业园区“五个转变”等,既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又提高了城市和产业的发展质量。政府的资源整合能力在提升。建立矩阵式管理、组团式推进、并联式拓展工作机制,重大项目推进有力。特别是按照“六换思路,采取招商引资方式,累计引进资金120亿元,加快了南山片区、安岳大道等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树立“向规划要资源、向资源要资本、向资本要资金”的理念,以经营城市资源推动城市发展,盘活了存量,做大了增量。涉农项目集成投放、关联项目组团包装迈出了积极步伐。五年来,累计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6个,启动建设城乡挂钩试点项目10个;争取到位国省专项资金39.6亿元,促进产业性投融资公司实现融资9亿元。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在提升。建立健全例会决策、论证评估制度,率先在全市建立律师顾问团;加强行政监察工作,认真办理效能投诉;创建政府门户网站,设立县长信箱、县长热线,完善新闻发布、政府信息公开度,行政决策、政务运行更加规范、高效、透明。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充分采纳县政协的协商意见,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

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非禁即入”意识,充分发挥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关键性作用,才能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与此同时,人民武装、国防建设、双拥、科技、人口计生、妇女儿童、红十字会、审计、统计、物价、工商、质监、房管、住房公积金管理、殡改、扶贫、移民、供销、气象、地方病防治、人防、档案、保密、文物、民族、宗教、外事台侨等工作统筹推进,获得了全国绿色名县、生态文明先进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县、科技进步县、科普示范县,全省革命老区县、双拥模范县、绿化模范县、敬老模范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等殊荣,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生动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增强了我们加快新一轮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征程上团结拼搏、奋勇前行!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五年的团结拼搏,五年的开拓奋进,为加快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追赶跨越奠定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诚协作,得益于历届县委、县政府和老领导、老同志奠定的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干部,向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安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省、市驻安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安岳建设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建议离开报告席,向代表和委员鞠躬致敬)

二、第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工作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压力同在。西部大开发向基础、向产业、向社会民生的政策投入有增无减;成渝经济区争人才、争技术、争项目布局的资源竞争只强不弱;安岳“大水利、大交通、大城市、大园区、大能源”正在构建,更高平台上的大发展局面正在形成。可以预见,未来的五年将是安岳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转变发展方式进入提速期;区域资源聚集和辐射将形成一个新的局面,极点经济带动进入提升期;基础设施规划和成型将创造一些新的条件,城乡统筹建设进入扩面期;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将迈上一个新的水平,改善社会民生进入提质期。然而,这些变化也将受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的牵制: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仍然不优、农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财力增长与支出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社会转型期问题仍然突出。“发展不快、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依然是安岳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强力推动发展,着实改善民生,优化更为科学的经济布局,打造更为有力的支撑载体,聚集更为广泛的区域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一区两都五中心”,这就是新一届人民政府最大的任务!

立足基础和现实,面对困难和任务,要实现县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确立的“四个跨越、四个改善”目标,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总体要求,围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工作基调,突出“充分开放、融入成渝,投资引领、基础先行,统筹城乡、三化联动,以人为本、发展惠民”科学路径,依托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夯实“一区两都五中心”支撑载体,建设经济实力强、城乡环境美、生活质量优的幸福安岳。

对此,我们的总体安排是:围绕区域经济布局,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建设融入重庆“桥头堡”,实现投资引领发展;围绕县域经济框架,以交通骨架为依托,建设特色经济板块,实现极点带动发展;围绕城乡统筹,以“两化互动”为纽带,建设一批多规衔接的示范区,实现“三化联动”发展;围绕加快改善社会民生,推进项目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创新,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我们的基本手法是:创新机制体制。加强符合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差异化发展需求的政策研究和设计,形成有利于实现“优势优先、重点发展”的区域性政策体系,有利于加快“重点突破、激活全局”的差异化机制体制,并在适当领域先行先试。培育极点经济。着力推动不同区域错位发展、借势发展、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城乡建设、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物流商贸、旅游开发等区域性极点经济,并在成熟区域优先布局,着力打造成渝中部特色产业优势发展区。构建项目集群。立足区域竞争和长远发展,突出“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城乡统筹”的项目着力方向,形成点、线、面不断拓展的项目包装、生成、建设局面,并在关键环节集中突围,强化“一区两都五中心”的政策支撑、产业支撑、项目支撑和要素支撑,推动加快发展,奋力追赶跨越。

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上台阶、五年大跨越”的要求,我们的工作重点是:

(一)走基础先行之路,建强长远发展支撑。坚持把“建设大通道、打通中通道、推进一体化”作为未来五年交通工作的重点,建成内资遂、成安渝高速公路,力争启动资安潼广高速公路、绵遂资 内自宜城际铁路建设,做好内资潼广高速公路、内遂铁路、成渝普铁前期工作;建成成安渝、内资遂高速公路6条连接线,推进岳八路、李石路、龙兴路、烽石路等中通道建设;完善产业环线、旅游环线,加快重点乡镇联网路建设,提升县级道路,改造村社道路,发展农村公交,整治“裸桥”、危桥。到2014年,形成县内“半小时”、成渝“1小时”快速交通网。到2016年,建成“联接双核、贯通南北,内联成环、外联成网”的成渝中部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坚持把“建设骨干工程、推进连通工程、完善饮水工程”作为未来五年水利工作的重点,建成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安岳段)、关刀桥水库,建设城西水库等5座重点水源工程,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完成康家桥水库连通工程;建成书房坝自来水厂,扩大农村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面,全部取缔水库、河流施肥养鱼及网箱养鱼。到2014年,基本形成区域性水网。到2016年,新增蓄水1亿立方米,新增灌面17万亩,保障城市发展用水、环境用水,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坚持把“能源项目提前准备、要素支撑提前跟进”作为未来五年保障工作的重点,规划实施岳新500千伏,城南、乾龙220千伏变电站,每年建设一座110千伏以上变电站,形成坚强电网。建成天然气处理厂,推进“气化安岳”;成链式包装天然气产业项目,作好四川大气区能源化工布局的项目准备。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优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投入机制,建设“六支”人才队伍,在重点领域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推进“人才强县”。强化土地市场管理,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加大用地保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川陕革命老区建设等政策扶持,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走高端切入之路,打造工业集聚中心。按照“抓高端产业、抓产业高端”思路,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与成渝双向配套、集合装配的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壮大汽摩配套、模具加工等机械制造产业;策划高端精细化工项目,创造条件突破天然气产业;加快提升医药、纺织、建材三大传统产业并形成竞争优势,构建以柠檬为主导的食品加工业引领、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崛起的“1+3+3”产业体系。按照“抓高端市场、抓市场高端”思路,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企业集聚。瞄准市场,找准优势,选择一批龙头企业,确立一批拳头产品,在项目安排、要素保障、政策配套等方面集中力量扶优扶强,以企业品牌拓展市场,以高端产品占领市场,构建市场主导的产业链条延伸、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的产业集群。到2016年,形成食品、机械、纺织、医药4个“百亿产业”。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思路,加快建设重庆·资阳工业发展示范区,夯实工业集聚平台。建成东环线、北环线等园区道路,完成园区配套保障工程,拉开30平方公里园区框架,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15平方公里,打造柠檬产业园、渝资工业园、台资工业园3个“百亿园区”,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启动工业块状、带状布局规划,加快龙台发展区、李家和石羊工业集中区、工业重点镇建设,带动形成“一区三角五镇”同步发展格局。

(三)走三化叠加之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坚持走“规划生成项目、项目引进业主、业主拓展基地、基地孵化企业、企业提升产业”路子,推进特色优势效益农业始终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三化叠加”方向发展,着力建设川渝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优先发展柠檬产业。大力推进柠檬“三百工程”,稳步推进柠檬宜种区规模种植和标准提升,建成全国出口柠檬质量安全示范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依托龙头企业推动柠檬种植模式转变;培育国家级柠檬研发中心,建成全国柑橘体系柠檬试验站;整合安岳柠檬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建成中国柠檬国际交易中心;培育壮大柠檬加工龙头企业,形成高端引领、中端配套的柠檬加工集群,加快构建中国柠檬产研销中心创响中国柠檬之都品牌。加快提升传统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水产、薯类、蚕桑、通贤柚、中药材等传统优势农业。完成区域性立体农业布局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规划,坚持涉农项目集成投放,加快建设“四园四带”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全县农业“区域化布局、立体式发展”。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升农业生产装备水平。制定完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农产品流通等领域的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到2016年,全县农业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0%以上,创响“安岳产”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品牌。

(四)走集中突破之路,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按照“整体包装、板块突围”思路,整体规划、组团包装全县旅游资源开发,强力推进“一院三洞”核心景区板块突围,建成安岳石刻国家AAAA级旅游区,创响中国佛雕之都品牌。按照“借势发展、打捆经营”思路,借大足石刻之势,联合打造唐宋石刻精品旅游区,推动安岳融入全国石刻旅游经典线路,构建国际石刻文化旅游中心。着力提升区域生态资源优势,强力打造中国柠檬文化“原产地”,建设产业、生态、老区、历史多种文化融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按照“打造载体、集聚资源”思路,立足成渝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组团包装商业综合体、金融服务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安岳物流园区和李家、石羊物流集聚区,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完善区域物流网络,形成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网络畅通的发展格局,构建成渝中部重要物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到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

(五)走极点带动之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框架式拉开、组团式推进、跳跃式发展”思路,依托不同区域、不同节点,策划包装“引爆性”项目,形成不同功能主导区。提前实施城市路网,做到基础设施先行;提前开发式建设安置小区,做到拆迁安置先行;提前打造湿地公园等生态涵养区,做到环境配套先行;提前规划城市综合体、教育园区等城市功能区,做到城市功能中心布局先行。将文化“两化互动”示范区纳入城南新区统筹建设,推进城东城南新区、工业园区、老城区组团开发,形成“东拓南延、三区统筹”发展格局。到2016年,构建“五纵五横”60平方公里的山、水、林、城相融,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现代山水生态城市雏形,打造县域核心经济增长极。按照“做大副中心、建设小城市、打造城镇群”思路,依托资安潼广互通和国道319绕龙台场镇,拉开龙台副中心建设;依托高速公路连接线和中通道,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规划建设石羊、李家小市,打造一批不同特色、不同功能的小城镇,带动形成成渝中部重要的“两心四线”城镇群。到2014年,城镇化率力争赶上全市平均水平。到2016年,城镇化率力争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按照“区域性推进城乡统筹”的理念,突出示范带动,分区域、分板块推进文石路统筹城乡试验区、“四带七片”新农村示范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旅游开发区、重大项目布局区新农村综合体,打造城乡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城乡统筹。到2016年,建成新农村550个以上,覆盖全县60%的行政村。

(六)走统筹协调之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围绕“社会保障更全面、公共服务更充分、文化产品更丰富、人民生活更安稳”的总体目标,推动社会保障全覆盖。建立财政民生投入逐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强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百姓安身工程等民生工程,规划建设养老服务中心、民生福利园,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推动社会事业大发展。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校点布局,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三年内基本解决县内“大班额”问题,积极引进1至2所大学或大学校区,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高端发展民营医疗,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全面贯彻三大基本国策,加快生态县建设,狠抓节能减排,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文化事业大繁荣。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公民道德、社会诚信建设;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改善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公共服务网络;继续举办石刻艺术研讨会、柠檬花节、柠檬歌会等特色节会,规划体育中心、文化创意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管理上台阶。推进社会管理项目化、制度化、规范化,着力解决“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着力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增强群众安全感;切实加大投入,强化基层基础,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体系;落实“一手抓事要解决,一手抓依法治理”,坚决保护合法权益,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2012年经济社会工作打算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按照县委确立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路径,我们将继续采用“重点突破、激活全局”的基本手法,推动重点领域加快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同比增长(下同)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7亿元,其中国内省外资金1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工作重点是:

(一)打牢基础。区域竞争和周边发展警示我们,安岳正处在需要打牢基础、作好准备、提升速度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加快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交通建设。全年完成交通总投资39.5亿元。建成内资遂、成安渝高速公路和6条连接线。顺应旅游板块破题,适时启动岳八路、烽石路建设,开工建设国道319绕龙台场镇段,做好李石路、龙兴路、资安潼广高速公路连接线、龙中路改造前期工作,为贯通南北五区,连接北部、中部、南部经济带作好准备。建成农村联网路134公里、通村通畅工程500公里。到年底,构建县外快速达成渝、县内重点城镇连高速的格局。

加快水利建设。全年完成水利总投资6.5亿元。开工建设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安岳段)、关刀桥水库、书房坝自来水厂,关刀桥水库主体工程完成40%、移民安置完成50%,书房坝自来水厂完成工程量50%。完成县城三水厂技改扩能和朝阳水库、黄家沟水库等2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启动岳阳河防洪治理工程,推进城西、生基坝等5座中小型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到年底,形成中等城市发展用水的保障能力;解决8万人饮水安全,新增和改善有效灌面1.8万亩。

加快能源建设。全年完成能源固定资产总投资17亿元。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完成110千伏龙台站扩建和镇子站新建工程;全力争取110千伏秀才站立项,并创造条件提前实施;推进农网改造、城市电缆下地等工程,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加快天然气勘探开采和有效利用,完成天然气处理厂一、二期工程建设,一期工程投产达效。推进清洁能源村试点,加快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建设。

(二)做大城市。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城镇新区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加快城市建设。完成县城总规、重要片区控规和详规修编,完成城市风貌塑造、水环境打造等专业规划。建成安岳大道、贾岛路一期等13个城市重点项目,启动西环线(省道206绕县城)、东环线、贾岛路二期、城南大道等道路建设,形成道路环线。拓展城东新区,建设五星级酒店,建成党政机关办公楼、南山公园、普州广场,启动柠都大道中段公建公用配套设施、物流园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拉动形成城东新区雏形;规划城南新区,率先启动城市路网、湿地公园等配套项目,规划包装城市综合体、教育园区等城市功能中心项目,打好城南新区建设的基础。到年底,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安置还房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3580套、集中安置区16个。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重点治理“五乱”等问题;推进北部片区改造,打造国道319城区段、普州大道、柠都大道等入城道路沿线风貌,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

加快小城镇建设。完成龙台、石羊、李家小城市总规修编。依托资安潼广互通,提前规划飞龙大道等城市干道,加快实施国道319绕龙台场镇,拉开龙台副中心框架,培育北部经济增长极;推动石羊镇依托滨河路加快拓展,建设旅游主导型小城市;启动李家镇“一轴三区”建设,打造安岳融入重庆“桥头堡”。依托高速公路、中通道、重点旅游开发区、重大项目布局区,启动一批物流节点、旅游开发等特色小城镇建设。树立经营小城镇理念,研究政策,支持有经营条件的小城镇率先发展,扶持其他小城镇加快建设。全县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比2011年提高3个百分点。

加快新农村建设。结合城市规划,启动建设岳阳镇南桥村、岳一村,文化镇隆恩村、新回村4个新农村综合体,示范带动安岳大道南段县级新农村示范片发展;结合高速公路拆迁、水库移民安置,启动建设内资遂、成安渝高速公路沿线和关刀桥移民新村示范区;围绕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全力打造石思路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魅力柠海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和岳新乡桃坝村、思贤乡道台村新农村综合体。

(三)提升产业。坚持“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农业现代化,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联动发展。

推动工业经济量质双增。加快培育“1+3+3”产业体系,力争以柠檬为主导的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98亿元,医药、纺织、建材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产值130亿元,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值30亿元;天然气和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破题。坚持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通过盘活企业闲置资产、整合企业闲置资源,变存量为增量;确立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集中政策资源实施技改扩能,完成技改投入24亿元;加快在建项目建设,确保10个项目建成投产,年内新培育5亿元企业2户。加快柠檬产业园、渝资工业园建设,启动台资工业园起步区标准厂房建设;建成北环线东段、东环线园区段、柠香路南段三大基础设施,开工污水处理厂、供水站、变电站三大配套项目,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

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79万亩,总产量81万吨。加快建设高速公路柠檬产业带,着力打造柠檬出口备案基地示范区。扩面推广柠檬标准化生产,依托龙头企业推动种植模式逐步转变,强化科技攻关,提高柠檬单产,实现产量35万吨。完善柠檬营销体系,加强柠檬冷链设施建设,扩面推进柠檬出口贸易,柠檬出口及转口贸易10万吨以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建立完善猪肉储备、畜禽疫病防控等机制,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健康养殖,建设一批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和小区,带动全县出栏生猪228万头以上。用好用活通贤柚、薯类、蔬菜、水产、蚕桑等专项资金,推进产业基地提质扩面。着力实施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探索集体经营、业主开发等多种模式,盘活撂荒地;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双创双带”,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成卧佛院、毗卢洞-华严洞、圆觉洞-千佛寨三大核心景区详规编制,引进实力企业整体打造旅游景区、开发旅游商品、拓展旅游市场,推动旅游经济板块整体打造破题。加快建设重点石刻景区配套基础设施,成圆觉洞国家AAA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并通过国家验收;完成五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启动建设石刻博物馆。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亿元,增长10%。围绕建设成渝中部重要物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修编《安岳县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启动建设中国柠檬国际交易中心,加快建设柠都新城商贸中心、东大街商业集中区、特色商业街,完成度假中心规划并力争启动建设,推进城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大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培育支持力度,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消费服务水平升级。

(四)扩大开放。坚持“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夯实协作平台,突出招大引强,创优投资环境,形成开明开放、亲商安商的局面。

深化区域协作。以渝资工业园为平台,采取“以园引企”方式,组织重点企业对接重庆、成都、资阳造车产业,力争机械制造产业提速;以台资工业园为平台,采取“大企业+孵化园”模式,对接东部沿海、台湾等地电子产业,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园。以渝西川东九区县、成渝直线经济联盟为平台,围绕成渝经济区“双核五带”总体布局,深度策划成渝中部基础共建、产业共兴的重大项目,着力打造融入重庆“桥头堡”。加强与国际国内协会、商会、企业集团的对接联系,拓展合作领域,增强合作实效。

强化招商引资。抢抓东部沿海、成渝等地产业组团转移、大企业战略布局调整机遇,围绕招大引强,突出产业招商,以机械制造、电子产业为主攻方向,继续强化重大活动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和节会推介,力争在引进国内1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上有新的突破。抓好第十二届西博会、各重大专题招商活动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台资工业园、模具产业园等重大签约项目落地建设。

创优投资环境。树立环境兴县意识,打造“政策更优、门槛更低、审批更少、服务更好”的投资洼地。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着力解决“中梗阻”问题,推行审批集中办公、代办服务,畅通“绿色通道”,兑现“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我们办”的承诺。落实优惠政策,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格执行对企业检查申报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五)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惠民,着力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全县人民幸福指数。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进北坝中小学改扩建、方林中学新建、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和西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启动教师培训中心、7个中心场镇第二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建设,规划城南高级中学、南山片区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县人民医院急诊综合大楼、县中医院新院大楼、县康复医院业务用房建设,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升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体育健身场馆等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加强双拥、征兵、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社科联、老促会团工作,抓好残疾人、老龄、妇女儿童、慈善、邮政、烟草、盐业、石油等事业发展,做好人事编制、监察、审计、统计、工商、质监、房管、军休、殡改、住房公积金管理、供销、气象、爱卫、地方病防治、县志、档案、保密、文物、民族、宗教、外事台侨、政府采购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做好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工作。深入推进“五创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城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成社会救助福利中心,启动建设革命烈士陵园、革命历史纪念馆,完成养老服务中心、民生福利园规划。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以“警民亲”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管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完善“大调解”体系,大力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及时排查和妥善处置各类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完成规范化社区建设,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加强网络舆情监管,提高应对能力。加大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饮食、用药安全。

为民办理“九件实事”。为了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笑容更多、生活更好,着力在创业帮扶、保障救助、教育资助、科普文化、医疗扶助、普法治理、百姓安居、便民通畅、生态环保方面,投入资金20.8亿元,为民办理9大项70小项实事工程。

(六)增强保障。合理配置资源,有效破解土地、资金、人才难题,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增强用地保障。严格耕地保护,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质量稳中有升。完成5个土地整理项目、10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向上争取、向内挖潜、向前创新,大力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盘活存量土地,处置闲置土地,统筹安排用地时序,充分保障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民生工程用地需求。严查未批先建、批而未建等行为。

增强资金保障。大力培植财源,引进税源项目,加强税收征管。积极引进辖外金融机构,推进产业性投融资公司商业化运作,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政策资金、金融资金、民间资金、招商资金投入发展。采取以资源换资本、向规划要效益等方式,增强发展的财力保障。

增强人才保障。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吸纳、回引、培育各类优秀人才。重点在柠檬、石刻、竹编等传统产业领域,汽摩配套、电子产业、能源开发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及资源经营、企业管理、文化创意等领域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切实强化产业人才支撑。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把政府自身建设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发扬“卧薪尝胆、艰苦奋斗”八字精神,倡导“务实兴安、效率兴安”工作作风,全面建设开拓创新、勤政为民、务实高效、清正廉明政府。

(一)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民主党派、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做好人大执法检查、代表视察和政协委员研究成果的采纳和落实。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二)建设创新型政府。坚持解放思想,注重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积累新经验,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先闯不争论,凡是政策法规没有禁止的都可以去闯去试,凡是政策法规有一定空间的要用足用好,凡是外地成功的经验都可以借鉴运用,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推动工作。

(三)建设务实型政府。坚持“务实兴安”,强化政府的主导责任,量化部门的目标责任,细化干部的工作责任,发扬执行任务不找客观、为了工作不计得失、履行职责不谋私利、争创一流不甘落后的“四不精神”,踏踏实实做好造福百姓的事。

(四)建设效能型政府。坚持“效率兴安”,强力推行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政务运行机制,深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切实加强行政效能监察,确保政府运行规范高效。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健全政务服务体系,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五)建设廉政型政府。坚持廉洁从政,深入贯彻《廉政准则》,严格落实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国有资产交易、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制度,依法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事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加快发展上、用在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回顾过去,我们万众一心、成就辉煌;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斗志昂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与时俱进、合力攻坚,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着力打造“一区两都五中心”,为建设惠及160万人民的幸福安岳而奋斗!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