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区教育和体育局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雁江区教育和体育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资阳市雁江区教育和体育局 关于“十四五”教育和体育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1-04-16   录入:雁江区教育和体育局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是改善供给体系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胜期。教育和体育作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基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为深入实施新时代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发展战略,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教育体育的决策部署,深化教育体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现代化教育体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立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增强教育体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现结合雁江实际,制定雁江区教育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一、发展形势

(一)外部环境。一方面良好的国际人才环境。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与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制定教育国际化战略规划,广揽全球顶尖人才为己所用,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教育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另一方面优先发展教育的国内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要竭尽全力让更多的学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快培养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和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教育发展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二)发展机遇。一方面“十四五”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我国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国家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为推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期。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先后作了重大决策部署,必将带来长期性战略红利和制度性改革红利。雁江位居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具备17分钟至成都、45分钟至重庆的现代交通网络,教育体育成资同城化也势必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渠道。

(三)自身优势。一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全区共投入资金7.72亿元,新建和改建校舍面积16.36万平方米。其中重点工程有“全面改薄”建设工程,学前教育建设工程,航校学校、三贤九义校扩建工程,幸福博文学校新建工程等。2017年、2018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省检和国家督导评估均以98.5分名列全省受检县(区)第一名。二是各类教育蓬勃发展。全区学前教育加快发展,现已建成小区配套幼儿园3所;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均衡优质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连续8年在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职业教育稳步推进,积极探索“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三是生态教育成果丰硕。立足雁江教育实际,由雁江区教体局主研的省级科研课题《县域生态教育建设策略》,2018年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开发出了“四类十二模块”近300门校本课程,生态教育研究成果在全区推广。2019年,区教体局再次立项省级重点课题《县域中小学选课走班管理研究》,已顺利通过开题论证会。四是教育信息化全面升级。投入资金1.75亿元,实施城乡一体化“三通两平台”项目,所有学校实现网络全覆盖,全面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185月,成功举办“全国信息化试点县授牌仪式暨生态教育研究现场会”,雁江区人民政府被正式授牌为“西促会教育信息化试点县”,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育部门领导等近600人,对雁江教育信息化发展及生态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极大提升了雁江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五是素质教育硕果累累。近三年,建成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6所,全国体育示范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所,省、市级艺术特色学校2所,省、市级阳光体育示范校7所,省、市级校风示范校26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12所。六是优质教育逐步增长。2013年,引进高规格、高标准、现代化、园林式的十二年制民办学校绵阳中学资阳育才学校;2018年,投资5亿元,举办民办学校资阳天立学校,可容纳学生近2万人;2019年,引进资阳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雁江区高校零突破。民办学校的兴办,让雁江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端教育,雁江教育逐步实现分层级发展,满足雁江人民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七是校园文化全面塑造。精心打造了马鞍九义校“仁爱”、碑记镇双山小学“礼信智恩”、东峰初中“剪纸”等校园文化,初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发展格局。八是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蜀人原乡”“长寿雁江”为理念,切实开展好届制性体育活动、两年一届农运会、每年机关职工运动会;举办了雁江区“新华文轩杯”第六届艺体节、首届高中生足球比赛等赛事;大力推广川剧资阳河体操、气排球,着力打造气排球之乡;积极支持老体协开展工作,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打造了雁江群众体育“全民健身”品牌,营造了生态健康之城良好氛围。

(四)面临挑战。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雁江教育体育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与雁江人民群众对教育体育的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前教育方面。目前全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为29%,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9%,按照80.50(即公办幼儿园占比50%、普惠性幼儿园占比80%)目标有一定差距,主要集中在公办幼儿园学位的缺口上,据测算,全区公办园学位总量缺口为6504个,教师编制缺口929人。二是义务教育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反馈的大校额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其中尚有3000人以上的中小学4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运动场馆不达标和教师结构性缺编依然存在;同时镇政府所在地和城区学校入学矛盾异常突出。三是高中教育方面。近三年初中毕业生均在10000人以上,按照目前公办高中的容纳能力,最多可容纳6500人(公办普通高中4500人、公办职业高中1500人)就读,缺学位4000个。公办高中学校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所有学校高中仪器设备已经近20年没有更换和补充,开齐开足实验课程存在困难;除资阳中学、外实校,其他公办高中住宿条件差、生均运动场馆不能达到国家要求,距离即将进行的高考综合改革要求有较大差距。公办高中师资力量有所欠缺,按照编制标准测算,高中教师缺口为320个,同时还存在着学科不配套、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缺编问题。四是公共体育方面。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不足,仅为0.7平方米,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求1.8平方米,差距较大,特别是老旧小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不够。体育设施比较传统单一,主要以健身路径、篮球场地、乒乓球台为主,没有标准的大型体育场馆,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人民满意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鼓励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共享网络教育和名师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组建跨区域教育联盟,建设文旅大学城。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好特殊教育。发展数字教育、在线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体教融合,加快发展体育事业。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体育工作全过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体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和体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二)坚持优先发展原则。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发展作为全区最大的民生、民心工程,作为雁江全面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教育民生底线,加大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持续优化学校布局和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全区适龄儿童入学数量和结构需求变化、教育资源布局等要素,坚持科学规划,适度超前规划,分布稳步实施,制定我区学校建设中长期规划。结合雁江教育实际,着眼于优化教育结构,统筹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四)坚持质量为先原则。将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抓实教研教改,强化“新高考”“新中考”研究,通过打造品牌学校和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等措施,全力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全区中考、高考质的突破。

(五)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阻碍雁江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突出体制机制和教师人事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活学校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将人才作为强师兴教的第一资源,加大引才、育才力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育发展活力和动能。

(六)坚持依法治教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切实保障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广大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七)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八)坚持促进公平原则。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接受到更有质量的教育。

(九)坚持教体融合原则。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深化体校改革,规范社会体育组织。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公共体育资源管理机制改革,会同相关部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四、发展目标

2025年,全面完成学前教育“8050”攻坚任务;巩固和发展义务教育均衡成果,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同步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健全特殊群体入学保障体系,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以及体育对外交往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体育治理新格局。

(一)教育规模与结构更加合理。职业教育规模显著扩大,适应城市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要;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规模与城市人口发展,学位需求相适应,优质教育资源显著扩大;终身教育满足学习型城市建设需求。

(二)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8%,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各项改革措施基本落实。

(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校际间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进一步增强,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适龄青少年能够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服务全民的教育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更加完善。

(四)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逐步探索教师管校聘”,深化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校长管理能力、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引领带动全体教师,形成奋发向上的教师团队。

(五)教育质量显著提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学生思想道德、核心素养、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素质、公民意识全面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劳动创业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县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深化、成效显著。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和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优化,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七)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利用“三通两平台”,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八)教育保障更加有力。教育法规体系更加健全,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依法、足额、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校园安全、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得到优先保障。

(九)服务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教育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对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引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适应市民终身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全区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十)教育发展生态全面优化。依法治教、规范办学、协同育人成为常态,学生获得感、教师荣誉感、家庭幸福感和社会参与度、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十一)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推动社会力量办体育,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共服务完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投入竞技体育发展的积极性。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体育产业发展活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五、工作思路

(一)全面整合资源,逐步优化校点布局。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变化,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原则,推动适度集中办学管理,着力增加城镇学位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城挤乡弱村空”问题。

(二)聚焦热点难点,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构建以公益性、普惠性为主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快新(改扩)建文明幼儿园、泥河幼儿园、二幼等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逐步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同时逐步提升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比例,强化幼儿园精细化管理,提升省、市优质园覆盖率。

(三)坚持公平优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学校、群体之间差距,逐步提供优质充足的教育资源,保证区域内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就近入学需求。通过新(改扩)建雷音小学、字库山九年义务教育学校、雁江一小等中小学,实施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等,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加强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城乡优势互补、特色多样、整体提升。

(四)深化课程改革,实施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构建高质量、多样化的高中教育发展格局,力争高中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加快新(改扩)建白沙完全中学、伍隍中学、中和中学等学校项目建设,增加高中阶段学位,同时进一步推进高中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改革,重视教材应用研究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开展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改革试点。

(五)强化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实效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教融合”,大力推行订单培养,提高就业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和办学实力明显提升。引进社会力量,共建文旅大学城,新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促进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满足人民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六)关心“三残”群体,健全特殊教育保障体系。加强普特结合,推进融合教育发展,建立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教育安置方式,改扩建雁江区中宏保险特殊教育中心,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力争让每一个残疾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七)创新体制机制,确保教育稳定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一是创新办学理念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抢抓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加强与成都市成华区、锦江区、简阳市、龙泉驿区、浦江区、温江区等先进县区交流合作,整合两地队伍培养资源,安排管理(后备)干部、骨干教师到对方机关、学校开展中长期挂职和跟岗锻炼,实现学校办学品质、教学质量的根本转变。建立现代服务业(教育)招商信息库,促进教育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落实。二是是创新投入机制。根据新建学校性质,探索将学校建设交由国有平台公司建设,区政府采取回购的形式,按年逐步支付本息,减轻区财政压力。三是创新办学模式。鼓励公办、民办幼儿园合作办学,积极拓宽办学途径,可由政府或企业牵头举办幼儿园,民营企业入股,办成合资性普惠性幼儿园。四是创新管理体制。借鉴成都等周边县区的做法,新建白沙中学,拟实施“两自一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两自一包”学校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低步入轨,逐年提升,采取临聘教师每年补助2-5万元,将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职工工资待遇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幼儿教师编制缺口问题。五是创新应急处理机制。依法成立学校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细化应急小组角色分工,安排专人分别负责急救、现场协调、公安、医院、交通等部门协调,清场、媒体协调、家长协调和事件记录等工作。同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深入分析事件产生原因,形成社会共同参与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校园治理新格局。六是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推行“区管校聘”,加强区级在教师招聘、师资配置、培训培养等方面的统筹。创新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深入实施学校、教师之间双向选择交流轮岗制度,探索跨学段教师交流和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规范全区公办学校临聘教师招聘和管理工作,对临聘教师实行注册审核、登记入库、选聘派遣等区一级管理。七是创新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考核机制,培养一批高素质干部队伍。雁江教体系统现有教育管理组20个,管理组成员148人,拟按人均1万元划拨管理组办公经费,合计148万元,全面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减少辖区学校公用经费支出。

(八)带动全民健身,全力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倡导全民健身、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彰显生态新城的发展规划,指导老体协及各分会开展好雁江区老年人健身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完善健身设施建设,实现健身设施全覆盖,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做好青少年竞技体育组织开展好篮球、足球、气排球、羽毛球等各项目联赛。一是拟建雁江区体育公园。以城东新区字库山公园为基础,在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基础上再建气排球、羽毛球、轮滑、网球、乒乓球等5-7个体育场地,将字库山公园打造成为1个综合性的体育公园,共计划投资500万。二是拟建雁江区、高新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在雁江区15个乡镇、高新区2个乡镇所在地拟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共占地170亩,建成综合球类场地、健身广场、管理用房等设施,计划投资80/个,共计1200万。三是拟建雁江区体育中心、文旅大学城体育中心。占地200/个,建田径场(馆)、综合球类场(馆)、体育广场、国民体质监测站等设施,共计划投资30亿。四是拟建健身步道4个。在雁江区、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建设40公里健身(骑行)步道,共计划投资2000万。五是拟建临空经济区体育馆及市民活动中心。项目规划用地20亩,建设面积20000平方米,包含室内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桌球、棋牌等活动室内游泳馆、国家体育比赛演播厅等大型体育活动场所。六是拟建临空经济区市民户外体育活动基地。项目规划用地100亩,修建含标准化足球场地体育场一处,有标准化的观众席2000个、体育看台和主席台;修建含标准化篮球场8个,有标准化的观众席2000个;另建设市民日常休闲健身场所30处。七是拟建雁栖湖大众文化体育健身区项目。项目规划用地约3300亩,建设骑行步道、跑道、户外健身场所等。八是在高新区拟建城市社区健身中心。建设社区健身中心6个,规划建设面积约为2200/个,建有:标准篮球场1个并带看台,羽毛球场1个,气排球场1个,乒乓球台4副,健身路径1条,5人制足球场1个,能容纳300人的健身场地。九是拟建高新区体育公园。在高新区建气排球、羽毛球、轮滑、网球、乒乓球等综合性体育公园。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区人民政府为主体的责任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密切配合协作,加强对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服务和管理。结合教育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建全由区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规划、投入、监管和保障公平等方面责任。同步规划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场地布局。

(二)多方筹措资金,健全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教育体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连年只增不减,拓宽所需教育体育经费筹措渠道,实行“财政投入为主,上级适当补助、鼓励民间投资”的投入机制。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发展规划的基本制度和相关标准,健全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三)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采用辖区负责制,主动对接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同步将学校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中,由规划部门提供选址,国有平台公司集中投资建设,并将建成的幼儿园、中小学及时投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编制实施行动中的重大问题。辖区内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议,科学合理编制学校建设项目、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力促教育体育发展的强大工作合力。

(四)推行依法治教,维护校园稳定。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的能力和自觉性。加强教育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及时查处各类教育违规违法办学行为。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依法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推动学校与相关部门和镇村合作,及时化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保障全区学校正常教育秩序和全体师生的安全。

(五)强化教育督导,护航教育发展。制订教育督导中长期工作计划,加强对本区域幼儿园、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优质特色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推动各类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编制政府履职工作责任清单、材料清单和工作流程,推动年度政府履职工作流程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调整完善专职督学工作职责,加强专职督学队伍建设。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