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区卫生健康局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雁江区卫生健康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雁江区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1-10-28   录入:雁江区卫生健康局

 

为贯彻落实资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2部门《关于印发<阳市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资卫健发〔2021〕34号)精神,进一步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对象范围
全区农村低收入人口(含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63个脱贫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的原则,设立5年过渡期,与“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推动健康扶贫工作重心由补齐短板、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向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夯实乡村振兴健康基础转变,工作机制由集中攻坚向常态推进转变,政策导向由特惠向普惠转变,工作方法由事后保障向事前预警转变,大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目标任务
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扶贫政策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强“预防、治疗、保障”三重措施,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到2025年,实现以下目标: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疾病防控救治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具备重大传染病快速检测能力,建成区域协同、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维持无脊灰状态。
区内至少有1所区级公立医院设置精神科。签约家庭医生的农村低收入人口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规范管理率达到90%。
有效遏制艾滋病流行与蔓延,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成功率均达到90%。肺结核疫情持续下降,肺结核发病率控制在49/10万以下,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
开展健康促进区创建,健康素养水平“十四五”期间总上升幅度达到5个百分点。
——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区内6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建设一批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每个镇乡办好1所达标卫生院,行政村因地制宜设置并办好达标村卫生室,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实现全覆盖。
加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逐步提高区域内就诊率,力争一般疾病在区内解决。
——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构建部门协同联动、高效医疗救治、费用综合保障“三位一体”大病救治新机制,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达到45种。按市级对应部门要求优化调整脱贫人口医疗救助资助参保政策,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过渡期内不属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逐步转为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取消不可持续的过度保障政策,确保政策有效衔接、待遇平稳过度、制度可持续。
三、主要工作
(一)推动防病关口前移,让群众“少生病”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支持区疾控中心达标升级,加强疾病防治快速检验能力建设,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支持区疾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或改造升级,提升常见传染病采样检测能力。加强精神卫生工作,至少1所区级公立医院设置精神科。加强医疗机构公卫人员队伍建设,探索整合区镇医疗和公共卫生资源。继续开展慢病示范区和免疫规划示范区建设,强化健康管理员培训工作,开展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类风湿关节炎健康管理工作,开展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早期筛查。
加强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持续加强儿童保健人员和新生儿科医师培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保健医师配备。深入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扎实做好孕产妇健康管理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大力实施国家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逐步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扩大产前筛查(诊断)服务覆盖面。加强农村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在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统筹考虑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
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2021-2025年),防治病种从艾滋病扩大到与艾滋病相关的结核病、丙肝、梅毒等传染病,实施多病同防。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肺结核主动发现,落实精准诊断和治疗管理,提升防治工作质量。开展预防肺结核的健康促进传播活动,推广“医院结核病健康教育处方”。
持续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工程,推行一家一张“健康明白纸”,一家一个“健康明白人”。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区建设,鼓励整合资源、多城同创,将健康促进区与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慢病示范区创建融合开展。大力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工作,制作一批健康科普作品,普及健康知识。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机构的健康教育职能,每个社区、乡镇至少有1名健康教育人员。
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统筹协调作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重点场所、薄弱环节,加大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立长效管理维护机制。
继续固化或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乡村干部计划生育“包村包户”、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联系和长效节育措施奖励等制度,落实率达100%,达到生育上限的育龄妇女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75%以上,减少政策外多孩生育。
2.建立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健康帮扶机制
继续做好在户籍所在地居住且有意愿的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药干预等综合服务,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四种主要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通过适宜方式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宣传和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
开展防止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强化信息化平台集成,加强与民政、医保、乡村振兴等部门数据对比和共享,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群众的优势,对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大病、重病救治情况进行监测,主动发现及时跟进,做好救治、预约转诊、康复等健康服务,配合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对监测预警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反馈当地政府做好防返贫致贫工作。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四个不摘”落实情况进行监测。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健康帮扶措施,大病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措施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落实,加强农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和教治保障,做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医疗照护、0-3岁婴幼儿托育指导和妇女儿童保健服务,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健康预防政策。
(二)加强乡村机构建设,让群众“有地方看病”
3.筑牢村卫生室网底
巩固村卫生室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消除成果,进一步改善村卫生室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条件。新进入乡村医生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医师以上资格,没有执业(助理)医师的村卫生室,采取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专业应届毕业生免试注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执业(助理)医师定期驻点或巡回的方式开展工作。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推动落实乡村医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结合实际,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年满60周岁乡村医生养老待遇。
4.强化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
撤并乡镇所属卫生院根据需要,可调整归并为建制乡镇卫生院分院。建制乡镇卫生院和分院在服务功能等方面要相对错位发展。乡镇调整为街道的,原乡镇卫生院逐步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依托中心镇和特色镇卫生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纳入“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打造为区域内片区医疗救治、急诊急救、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和公共卫生中心。
做实做优医共体建设,加强医共体试点经验总结和效果评估,适度扩大试点范围。探索推进“岗编适度分离”,结合乡镇实际,开展“区招镇用”招聘试点。完善定向医学生诚信管理办法,提高定向医学生履约到岗服务率。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大学本科及以上医学生、区级医疗卫生机构招聘中级职称或者硕士以上人员和全科医学、妇产科、儿保科、儿科、精神心理科、出生缺陷防治等急紧缺专业人才,可采取面试(技术操作)、直接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对公开招聘报名后形不成竞争的,可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划定分数线。
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配备中医医师,加大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启动“十四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特色科室建设项目,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业务发展。继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建设,补齐业务用房、设备和人才短板。
(三)提升区级机构服务能力,让群众“看得好病”
5.提升区级医院诊疗能力
重点加强呼吸、重症、肿瘤、急诊、传染病等核心专科建设,稳步提升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水平,全面提高区级医院综合诊疗能力,逐步提升县域内就诊率。
整合现有远程医疗网络,搭建医疗健康远程服务“一张网”、医疗健康应用服务“一朵云”,推动5G技术在远程医疗、应急救援、远程查房、远程培训等方面的应用。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建成一批智慧医院,区级医院至少建成一家互联网医院。
6.深入开展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
聚力聚焦“传帮带”,持续实施临床进修、远程教学、专项培训、组团帮扶、设备规范使用、管理帮扶、师带徒、服务质量审查、远程诊疗指导九大行动,提升受援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落实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制度。
(四)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让群众“看得起病”
7.强化综合保障减负功能
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致贫返贫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分类资助参保;坚持基本标准,分类调整医疗保障扶贫倾斜政策,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梯次减负功能,建立健全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加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医疗保障“一站式”及时结算。
8.完善大病专项救治和严格控制医疗费用
进一步增加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范围。优化调整各大病病种的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和专家组,积极推进定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和病种规范化治疗,对专项救治病种实施医疗质量控制、评价和考核。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优先选择基本医保目录内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诊疗技术和药品、耗材。加强综合监管,防止过度治疗、过度检查等违规行为。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发挥社会监督职能,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维护好医保基金安全。
四、工作要求
(一)做好领导机制衔接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一把手责任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机制。建立统一高效的巩固拓展健康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做好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组织保障、工作力量、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注重从优秀党员、优秀帮扶干部种选拔培养干部。
(三)做好规划和项目建设衔接将实现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纳入“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现有各类政策、资金和项目在过渡期内保持总体稳定,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支持,并尽可能向脱贫村倾斜。鼓励各类公益基金、企业等社会力量支持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