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培育技能人才。立足全镇少数民族群众特长和家庭实际情况,按照蔬菜种植、家禽养殖、水产养殖等类型,依托农民夜校、专家讲座等平台分类别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并根据群众实际需求,进行点单式培训和送教上门。截至目前,全镇培训少数民族种养能手28人,为特色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吸纳少数民族农户积极加入村级集体经济务工,鼓励民族群众参与经营管理,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生产技能,务工群众每年增加收入8000元以上/人,有效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因地制宜规划特色产业。稳定发展3.8万亩“三瓜两椒一蔬菜”优势产业的同时,合理选点试验示范,科学推广“油.粮.菜”“藕.稻.虾”“瓜.果.菜”复合种养模式1.2万亩。在二湾等村推广示范种植羊肚菌400余亩,亩收入达到2万元;在团碑村推广无花果、磨子椒等特色蔬果300余亩。复耕撂荒地1277.67亩,复耕率92.07%,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发展生猪规范化大型养殖场4个、适度规模养殖户118户,生猪产能加速恢复;发展林下规模家禽养殖户6户,发展特色水产养殖1000余亩,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因事为制创新发展模式。建立“红石榴”民族产业园,实现民族产业试点示范500余亩,多方联动“引活水”,探索“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基层惠农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农户”四方合作模式,采取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模式,形成家禽、特色果蔬育、产、供、销服务“一条龙”模式。目前红薯等农产品已入驻“拼多多”电商平台,并创立“洛重”“川雁”等本土品牌;采取“村集体经济+农技服务队+农户”三方合作模式,将整理的撂荒土地用于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种植,切实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