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乡村振兴
细说脱贫攻坚中的资阳特色亮点
发布时间:2020-10-14   录入:资阳市人民政府

   回望资阳脱贫攻坚历程,有不少富有成效的“资阳经验”,医疗扶贫“三大体系”、产业扶贫“十大模式”、精准扶贫“120”、贫困村“幸福超市”,它们是资阳脱贫路上最具特色的亮点。

  1

  医疗扶贫“三大体系”

  针对因病致贫难题,全市于2016年起把医疗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创新医疗扶贫救治、社会保障、监督管理“三大体系”,统筹施治斩断因病致贫返贫“穷根”,走出了一条医疗扶贫带动长效脱贫的幸福之路。

  “五位一体”,精准救治。构筑起“五位一体”精准救治体系:“锁定贫困病员-集中诊断病情-分类制定治疗措施-定向落实医疗机构-全域全程包干负责-一站式服务和一单制结算”。市、县(区)、镇(乡)、村四级联动调查摸底,精准识别因病致贫返贫患者,集中诊断建立病历档案,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实行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建立市、县(区)、镇(乡)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绿色通道,组建“一站式”医疗服务、实行“一单制”费用结算,贫困患者就医时仅结清个人自付费用即可,实现了贫困患者生病能治疗、就医有保障。

  “梯次保障”,多元负责。构筑起多元责任主体的“一减免四保险一救助四基金”梯次保障体系:整合扶贫、财政、卫计、民政、医保以及商业保险等政策资源,构建起“医疗机构减免,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大病医疗保险赔付,补充医疗保险赔付,基本医疗保险倾斜支付,特殊补充医疗保险赔付,医疗救助,及‘四项基金’(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医药(疗)爱心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托底的八顺位梯次保障体系。同时,医疗扶贫梯次报销体系覆盖了重大疾病就医的所有费用,最大限度降低贫困群众看病支出。自政策优化调整至今,资阳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未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人口住院个人自负费用仅占总费用的9.87%,实现了贫困对象医疗费用“微支付”。

  “一体监管”,把控风险。制定了《资阳市农村贫困人口救治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强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监管,相关部门全过程监管,党委、政府专项督查、巡察监管,纪检监察部门常态监管的“一体化”监管体系。同时,卫生计生部门、医保部门加强常态化检查。对情节较重的,约谈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纳入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当年不得评优评先;对情节特别严重的,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查处,确保医疗救治救助资金用到实处、发挥实效。

  2

  产业扶贫“十大模式”

  围绕产业扶贫,我市大胆创新探索,总结出十大接地气、效果好、易复制的成功模式。

  “租赁返聘”园区带动模式--加快贫困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将土地流转后释放的贫困户劳动力组织起来,返聘到产业园区务工。

  “保底回购”订单生产模式--通过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或社会化组织,与贫困村及贫困户签订农产品产销协议,指导帮助建设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基地农户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和扶持,农户按协议数量不低于保护价向业主销售农产品,从而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收益。

  “折股量化”股份合作模式--贫困村及贫困户将土地和劳务折资入股、财政资金股权量化,注入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按股份合作的方式进行管理和利益分配,经营主体实行分年度保底分红,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

  “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模式--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采取全程托管、劳务托管或环节托管方式,承担贫困户农业生产所需的物化投入、生产管理环节服务费,或利用闲置土地耕种,从而实现收益分成。

  “龙头带动”先借后还模式--通过当地龙头企业垫资,解决贫困户农业生产的短期投入的费用问题,待产出后通过“回收”成本,销售产品帮助贫困户增收。

  “合作经营”金融扶贫模式--通过合作社、能人、大户,将有劳动能力有技术无资金贫困户组织起来,集中互保贷款,自主发展产业,既解决贫困户无钱创业,又解决了生产分散、产品销售无门的问题。

  “线上线下”电商扶贫模式--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引进电商企业青联众创,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点”,对接县城超市,在村建立农特产品供货基地,同时为村民提供电商网络代购、农产品代销、快递收发等便民服务。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扩展农产品市场,实现贫困户的创收增收。

  “参股分红”集体经济模式--主要依靠市级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和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运作。整合发改、财政、扶贫等部门的相关项目,重点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一三互动”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景区景点开发,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实现脱贫致富。

  “科技示范”驻村帮扶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专家服务团和驻村农技员的技术优势,帮助贫困村及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提高良种化率、先进技术推广率和农机化率,带动贫困村及贫困户脱贫。

  3

  精准扶贫“120”

  为高效处理和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各类实际问题,乐至县借鉴“110”“120”等模式,设立“精准扶贫120”,建立起四川省首个“精准扶贫120工作体系”,用一个电话热线、一个指挥中心、七个分中心、一套保障制度搭建起为群众解难、帮干部解惑、替行业减负的综合平台。

  该平台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热线电话23322523设在县扶贫办,由专人负责接听。下设“七中心”,根据职责任务分别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组建专家团队,开展贫困村定期巡诊、接诊和咨询服务,精准解决工作推动中的各类问题,确保“四个一批”精准脱贫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一个电话就能解决贫困群众的“大事”“难事”“烦心事”。

  4

  贫困村“幸福超市”

  针对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我市各地量身定制,“幸福基金”“幸福超市”应运而生。

  2018年,乐至县决定设立“幸福基金”,开办“幸福超市”。“幸福基金”具体筹集方式为:县扶贫资金为每个贫困村补助5000元,镇、村、帮扶单位再为其筹集不低于1万元资金。当年9月,该县万斤沟村率先试点开办“幸福超市”,鼓励村民通过优良表现积攒“积分”兑换日常用品。村里每个月从村“两委”、群众代表等中选出志愿者随机分组,对全村农户入户进行打分统计。坚持“正向激励”与“约束引导”并重,推广设立“红黑榜”。试点成功后,乐至县通过扶贫资金补助,镇、村、帮扶单位筹集等方式,在全县87个贫困村设立起了“幸福基金”,用基金购置农资农具、生活用品等,开起了“幸福超市”。截至今年4月,该县已经设立“幸福基金”、建立“幸福超市”87个,开展评比400余次,所开展村群众内生动力、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均有明显改善,惠及群众10万余人。这一做法被中国青年网、四川日报、封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报道,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