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教育信息
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4-13   录入:资阳市人民政府

各县(区)教育和体育局、市直属学校: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学校推迟开学一个多月,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标准,聚焦“六大内容”,强化“六个载体”,实施“六项举措”,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关键能力和健全人格为主线,完善德育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各县(区)教育和体育局、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组织学习、解读和研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川教工委函〔2020〕12号)和《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加强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通知》(资教体函〔2019〕103号)等精神,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目标与内容体系,细化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和要求,准确把握各学段德育工作重点。结合实际,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资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同时确定每月德育主题,适时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注重实效,逐步形成鲜明特色。
  
  二、聚焦“六大内容”,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持续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厚植爱国情怀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深化“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系列活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 在教育系统扎实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春季开学复课后,各县(区)教育和体育局、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及时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教育系统落实进展情况,加大相关政策举措解读,生动讲述教育系统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引导师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寻访改革开放历史足迹等活动,筑牢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养学生对国家对党对民族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重点结合少先队活动、共青团建设、生涯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展。
  
  (三)抓好品格教育。各地和学校要按照《关于开展“正品成格,立德树人”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程的通知》(资教体发〔2018〕54号)要求,积极建设重德重品的学校文化,努力开展立德塑品的特色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成长环境。各校特别是全市51所市级试点学校要充分挖掘此次疫情防控中的优秀资源,开展“学抗疫先进人物”、“学科学家精神”、“讲品格故事”等主题式活动,形成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程教育常态。今年,要进一步研制学校、家庭、社会品格教育指南,初步形成资阳市中小学品格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形成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核心价值的品格教育内容及方式。要建立有利于中小学生品格成长的学校、家庭教育运行机制,构建学生品格发展指标及评价体系。要打造一批“品格教育特色样板学校”,对优秀试点学校及优秀德育工作者进行宣传和表扬。
  
  (四)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强化亲情、友情,爱家、爱国,孝敬父母、报效祖国等意识和情感培养,着力解决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不足、流于形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使学生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培养家国情怀。积极开展校训育人活动,用校训立德、励志。重点是结合传统节日,深刻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五)抓好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重点结合志愿者、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展。
  
  (六)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重点结合家庭教育、教师全员培训、积极吸纳优质社会教育资源,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及志愿者,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三、强化“六个载体”,牢牢把握中小学德育工作主阵地
  
  (一)强化课程育人。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重点是抓住学科、课堂、教师三大要素,推进全员德育、全科德育、全程德育格局。
  
  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采用适当的策略与方法,在课堂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课堂常规教学加强养成教育,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营造课堂环境,倡导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交往,形成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协作、竞争的课堂人际关系。着力解决德育课程吸引力不强、其他学科不重视融合德育、地方课程德育比重不够等问题,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二)强化活动育人。利用节日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重点是社团活动特色发展、传统节日资源挖掘等项目的常态开展。着力解决主流德育活动吸引力不强、非主流活动特别是西式活动渗透影响大的问题,增强主流德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强化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着力解决学校不愿、不敢、不能开展实践活动等问题,改革思路创新方法,积极保障学生参与研学实践的机会、条件和效果。
  
  (四)强化网络育人。通过开设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举办主题网络文化节、网络文明志愿行动、网络评选、网上夏令营、数字图书馆、微视频创作展示等活动,打造中小学立德树人新阵地,师生精神文化活动新空间。着力解决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小说、依赖手机电脑、受网络色情暴力不良信息侵害、受网络非理性舆论误导等问题,用信息化德育打赢中小学生精神世界的网络攻防战。
  
  (五)强化管理育人。推进学校管理精细化,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重点是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抓好学生常规管理。着力解决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内部管理不清正、言传身教不到位等问题,规范学校内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德育环境。
  
  (六)强化协同育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办好家长学校作为中小学校的重要职责,着力提高家校合育水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大教育格局。重点是落实全市中小学教师大家访活动,加强家长学校建设。着力解决家长不承担教育责任、教育理念偏差、教育方法不正确等问题,让家长教育回归家庭,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各县(区)教育和体育局、各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四、实施“六项举措”,全面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一)进一步加强德育教师能力的提升。各县(区)教育和体育局要继续举办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德育论坛、德育教师培训等,培训突出理想信念、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综合实践、研学旅行等教育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活动、校外、网络等教育教学方式。
  
  (二)进一步加强特色示范课堂的创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教学“特色示范课堂”为抓手,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各县(区)教育和体育局、各学校要掀起德育课程“对标争先”热潮,有效提升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基地的管理。创建一批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为保证中小学办学方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条件保障,带动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等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四)进一步加强德育观影教育的推进。各校每周要通过班队(会)播放或者结合主题教育活动集中播放主题电影,主要安排在德育类课堂上,时间长短不限。影视作品形式可以是大电影、微电影、小视频,影视作品内容必须是能让人感动、能吸引人、能触发共鸣的社会正能量。各县(区)教育和体育局要对内容进行审查或备案,并形成作品库。
  
  (五)进一步加强德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各县(区)教育和体育局要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宣扬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舆论方向、引导学生网络兴趣与需求、建立心理问题师生沟通渠道,疏堵结合,为打赢中小学生网络攻防战集聚有利因素。
  
  (六)进一步加强德育的协同教育。一是与规范办学行为协同。用德育作为思想武器助力规范整治,用规范整治新气象鼓舞德育气势,相辅相成,协同互进;二是与家庭教育协同。各县(区)教育和体育局指导各学校继续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认识到自己的教育主体责任,意识到目前家庭教育缺失的严重性,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意识与水平,进一步凝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三是与校外教育协同。各县(区)教育和体育局、各学校要结合不同学段的特点,课内课外相结合,共同研发和丰富本土活动课程。四是与德育教育专家、智库和德育教育研究部门协同。融入成资同城发展,积极引入成都德育工作经验和做法,共同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形成德育工作的区域特色。
  
  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0年4月13日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