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乡村振兴
这是一份有目共睹的漂亮成绩单--“十三五”时期我市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0-12-17   录入:资阳市人民政府

  亮点看台

  ●累计投入各类专项扶贫资金47.36亿元。

  ●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2435元增加到2019年的6969元;全市325个贫困村如期全部退出,2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900余个,培育特色农业31.8万亩。

  ●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21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660个。

  5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全市上下闻令而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扎牢乡村振兴基础。“十三五”时期,全市325个贫困村如期全部退出、23.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部完成。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走进乐至县龙门乡金鼓村,新居如画,水泥路通村达户,柑橘林连山遍野,高标准农田一片接一片。贫困户曾树琼搬进了位于聚居新区的180平方米两层小洋楼,脱贫榜样杨均养殖的黑山羊年出栏30余头,留守妇女刘小蓉拿出3万元养起了大白鹅……5年来,作为省级重点贫困村,金鼓村咬定青山不放松,顺利脱贫。类似金鼓村的巨大变化,还有安岳县狮子坝村、乐至县方广村、雁江区黄谷村……

  我市是全省“四大片区”外脱贫攻坚任务最重、贫困人口总数最多的市(州)之一。2013年年底,全市有325个贫困村、23.6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7.96%。贫困人口分布在全市1988个村(其中,325个贫困村分布有贫困人口8.7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6.9%;1663个非贫困村分布有贫困人口14.9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63.1%),“插花式”贫困特征十分突出。

  5年来,我市累计投入各类专项扶贫资金47.36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52亿元,行业专项资金22.84亿元。2020年,全市所有贫困村如期退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7年,在政府帮扶下,安岳县石羊镇石包村贫困户王达学利用撂荒地种上了10亩砂仁,第二年挂果卖了1万多元。如今,石包村还引进业主建起了280亩的优质水果产业园,解决80余人务工就业。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带动,2020年石包村全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由2014年的2715元增长到12900元。

  5年来,全市贫困群众“两不愁”全面实现,“三保障”根本解决。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万人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5.6万人得到低保、特困救助供养等政策兜底支持;完成3774人易地扶贫搬迁和2.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2.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无一例因贫辍学、因学返贫;贫困群众医疗保险费用由财政全额代缴,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全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2435元增加到2019年的6969元,年均增长19.2%。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92元,增长9.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324元,增长8.7%。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我是石岭镇高峰村的,建制村通客车为我们这些偏远村庄带来巨大变化。”今年6月30日前,我市乡镇和建制村实现100%通客车。

  长久以来,交通落后、十年九旱、因病致贫、产业脆弱等问题持续困扰和阻碍我市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发展,严重制约了丘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5年来,我市统筹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解决贫困村路、水、电、讯、网等基础设施“短板”突出问题,改变“穷村”落后面貌,畅通贫困走向振兴的“造血”大动脉。全市325个贫困村全部建成通村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网络宽带,建成通村、通组、入户和产业便道1300公里,建成小型水利设施项目1600余处,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水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普遍解决。

  5年来,我市不断探索优化健康医疗扶贫公共保障政策,建立起了“五位一体”精准救治、医疗扶贫梯次保障、“一体化”监督管理的医疗扶贫公共政策保障“三大体系”,让全市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得了大病生活过得去。

  5年来,我市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龙头带动、能人引领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租赁返聘”园区带动、“保底回购”订单生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等“十大产业扶贫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900余个,培育特色农业31.8万亩,贫困村村村有集体经济,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实现了由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再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乡村振兴全面发力

  走进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随处可见灰瓦白墙、庭前花开。每天,来到这里的南北旅客,尽情欣赏十里沃野的新农村风光,陶然沉醉于美丽幸福的乡愁记忆。

  从曾经的最差“留守村”、全镇有名的“贫困村”,到揽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AAA级景区”等众多闪亮头衔。当前,晏家坝村正借力乡村振兴,以“乡愁野趣”助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示范乡村公园社区。

  晏家坝村的巨变,是我市乡村振兴取得突出成效的生动缩影。5年来,我市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系统谋划农业农村未来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都市农业消费体验区、成渝特色农产品供给地和美丽乡村旅游目的地。

  5年来,全市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安岳柠檬、雁江柑橘、乐至蚕桑三大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升级;“资味田园”美丽宜居乡村加快重塑,5个农旅融合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21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660个;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在全省率先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累计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000多户,被纳为全国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三个试点地级市之一。

  回望“十三五”,全市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将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小康社会;面向“十四五”,我市将开辟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加广阔的道路。(记者 王继)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