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其他规划
【十二五】关于印发资阳市种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2-05-02   录入:资阳市人民政府

资府发〔201223号

 

 

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资阳市种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单位):

《资阳市种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一二年    


资阳市种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推进资阳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优质粮油生产和特色效益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资阳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推动绿色资阳建设和新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种植业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效

1农业工作成绩显著201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完成817.33万亩,粮食总产量235.28万吨,已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是建市以来第二高产年。雁江、简阳、安岳三县(市、区)列入了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县,乐至县列入了四川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县。2010年实现蔬菜、瓜果类产量157.85万吨,比上个五年计划末(即2005年)增加30.45万吨增长23.9%。实现水果产量57.7万吨,比上个五年计划末增加18.6万吨增长47.6%。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5552元,比上个五年计划末增加2563元,增长85.7 %,其中种植业农民人均收入2169元,比上个五年计划末增加751元,增长53%。2006年、2007年分获省农业厅粮食增产一、二等奖,2008年获全省唯一粮食增产特等奖,市、县(市、区)自2008年省政府设立粮食生产丰收杯奖以来,先后6次获此殊荣,获农业部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7次;农机化工作连续五年获得省农机局目标考核一等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农机项目2007年获省政府二等奖。

2产业基地建设卓有成效按照“一县一业,一业一策,种养互动,区域发展”的要求,围绕市场需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增收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依托四川若男面业、乐至运达粮油、简阳建元油脂、雁江若愚粮油等龙头企业建成优质粮油基地460万亩,油料(油菜、花生)产业的面积和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分别达到142.18万亩和20.67万吨;依托安岳华通等龙头建成特色水果基地60万亩(其中:雁江蜜柑基地14万亩,简阳晚白桃基地10万亩,安岳柠檬基地31万亩);依托乐至英瑞达食品、临江味业等龙头建成绿色蔬菜(辣椒、榨菜、莲藕、食用菌)基地50万亩;雁江区建成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基地0.84万亩2009年雁江区、简阳市和安岳县入围全省6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行列。2010年安岳县获得了四川省政府命名的特色产业20个强县之一。

3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通过基地促动、龙头带动、市场互动,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强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基地农户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重点培育和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专业合作组织涌现若男食品、运达粮油、华通公司、永康菜业、临江味业等一批农产品加工、物流龙头企业。2010年,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户,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510个,社员20万多户,农机专业大户1015户,村级农机服务组织1976个。安岳柠檬的营销队伍多达3000人,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营销格局,2008年成功进入欧盟市场。

4农产品竞争优势逐步显现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行种植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良种化和品牌化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农产品竞争能力。到2010年,建成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6个100余万亩,居全省之首;雁江区和简阳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整体认定,绿色食品基地认证12个,面积637万亩,有51个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安岳柠檬、临江豆瓣、雁江蜜柑和简阳晚白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5农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承担良种推广补贴、农村能源建设、标准粮田建设、增粮增收“三百”工程、粮油高产高效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项目,通过完善农业机械装备、提高耕地质量、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有力促进了种植业的平衡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6年2010年全市共实施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良种推广补贴面积2045.64万亩,落实补贴资金2.33亿元;实施“三百”工程水稻、玉米项目58.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271.3万亩,改造开发中低产田土56.38万亩,建成高产稳产粮田203.9万亩;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31.58万口。农村机电提灌、乡村道路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农村提灌、脱粒、农副产品加工及农民生产、生活资料的运输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植保工作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水稻耕地机械化率达62.5%,栽播机械化率达24.8%,收获机械化率达19.7%。

6农机化装备得到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以推广中、小型农机具为重点,农机化装备发展实现了速度、质量、实用的协调发展。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151.1万千瓦,较“十五”末增长28%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总动力36.85千瓦。全市耕、种、播、收等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的农业机械增长较快,拥有耕整机1.65万台,较“十五”末增长1.1倍;拥有栽、播机械7655台,较“十五”末增长2倍;拥有收获机械1002台,较“十五”末增长5.5倍。全市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实现机耕作业面积197.5万亩,实现机电提灌面积349万亩次,机械植保、机械脱粒、农副产品加工及农机运输均比上年有大幅度的增长。

(二)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1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目前全市农村人口420万,耕地面积总计41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98亩比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8亩)仅相差0.18亩且仍在继续减少。而我市耕地后备资源极为有限,且开发投资较大,组织开发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耕地刚性减少是资阳农业和粮食安全的最大隐患。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市农业基础条件有所改善,但仍以“雨养农业”为主,“十年九旱”,水资源较为缺乏,机电提灌设备老化,有效灌溉面积仅为240万亩,不足耕地面积60%。同时,农田基础设施差,中低产田地面积较大,农机作业面比例小,农村交通相对落后,给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运输和产业化发展带来诸多不便,从而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

3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由于受基层农技人员缺乏、服务手段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全市种植业先进实用技术应用率不到60%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成果和新设施推广落实差,现代农业装备缺乏,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低于全省4个百分点,全国16个百分点。有特色、有效益的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所占比例不到30%,影响了整个农业生产和新农机的发展后劲。

4农业投入的比重偏低随着我市经济实力的逐年增强,虽然财政对农业支出的绝对值有所增加,但其增加的比率并没有随财政增长而增长,明显低于二、三产业的投入。特别在基础性投入和农业科技、农业机械等资金支持方面严重不足。农民、业主对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扣除农业生产资料物价上涨因素外,也呈下降趋势。

5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我市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够,且多属于市场鲜销产品,或处于初级加工阶段,开发链条短,精深加工少。加工企业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产加销联结不紧密,季节性分散生产与集中均衡加工的矛盾突出,带动力不够。所组建的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实力弱,影响小,服务不到位,难以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

二、全市种植业“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市种植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深入实施“一区两带四基地”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为原则,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机械化、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和品牌化,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和机械农业,走互动型、绿色型、外向型发展模式,确保粮油安全,特色产业突出,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1粮油生产能力目标

“十二五”期间,保持粮食播种面积750万亩,粮食总产250万吨。其中水稻面积150万亩,产量75万吨玉米面积170万亩,产量65万吨小麦面积150万亩,产量46万吨红苕面积140万亩,产量38万吨;油料种植面积140万亩,20万吨。

2特色产业基地目标

2015年,规模化、标准化的特色种植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00万亩,新增农业产值60亿元,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0%以上,农民从种植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

3农民增收目标

“十二五”期间,种植业为农民增加收入比“十一五”期末增加300元以上。

4土壤肥料及农村能源目标

“十二五”期间,规划改造开发中低产田土5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000万亩次。新建农村户用沼气8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10座,新建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200个,服务沼气用户能力30万户,沼气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

5绿色防控目标

到2015年,组建基层植保专合组织达到400个,病虫害专业防治面积达到发生面积的20%以上,绿色防控示范面积达到50万亩,力争完成安岳县和雁江区两个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项目建设。

 

6绿色食品目标

“十二五”期间,新认证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6万亩,实现全市拥有绿色食品基地面积80万亩;引导和帮助企业开展绿色食品产品申报和认证工作,全市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比“十一五”末有大幅增长。

7科技培训目标

“十二五”期间,计划培训农村基层干部2.5万人次,计划开展短期实用技能培训农民5万户,计划从农村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中,招收、培训职高生1.5万人,使受训农民掌握1—2门致富技术。

8农机化主要推广及作业目标

“十二五”期间,推广耕地、插秧、植保、收割、及运输等各类先进适用农业机械20000台套;完成机耕作业面积950万亩、机播及机械化抛插秧50万亩、机收面积120万亩,农副产品加工800万吨,农机运输225亿吨公里;农机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范围内。

9农村机电提灌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完成新改建规范化电灌站100处,维修改造机电提灌设备35000台、34万千瓦,新增提灌机具5500台套。

10乡村机耕道便民路目标

“十二五”期间,新建、改建乡村机耕道便民路5600公里,其中:硬化300公里。

三、全市种植业“十二五”规划实施重点

(一)推进“七大”产业基地建设

1优质粮食产业基地

以项目为带动,着力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逐步形成连片集中、高产稳产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市建优质粮食核心区60万亩以上,产量70万吨以上。重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强化集成栽培,狠抓高产攻关,充分挖掘以玉米为核心的粮食增产潜力。基地内全部获四川省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引导和扶持粮食、饲料加工和专业合作社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布局,推进我市粮食的精深加工和产业化发展。

2类食品产业基地

加快优质专用薯类生产基地建设,坚持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延长产业链为重点,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构建我市菜用马铃薯产业带和红薯生产加工产业带。到2015年,薯类食品生产基地达到100万亩以上,总产鲜薯200万吨,为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提供菜用优质马铃薯20万吨以上,生产条粉等红薯加工产品10万吨以上,把我市建成全省重要的鲜食马铃薯生产基地。

3优质油料产业基地

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要素支撑,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支持“双低”油菜生产核心区、示范园区建设,着力培育油菜产业强市,把我市建成全省最大的“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展示推广“双低”油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核心示范面积20万亩。

4绿色蔬菜产业基地

一是商品蔬菜产业。沿国道321线的祥符、宝台、保和、中和、贾家、太平桥、石桥等乡镇,沿沱江流域段以及资三路、简三路的松涛、临江、石板、草池、三岔等乡镇,沿国道318线的简城、东溪等乡镇为重点布局建设商品蔬菜常年菜地、设施蔬菜基地和加工蔬菜基地。到2015年,全市建成蔬菜产业基地面积70万亩,实现产量120万吨,产值20亿元。二是简阳食用菌产业。以简阳石盘、海螺等乡镇为重点布局,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到2015年建成优良菌种繁育基地1个,打造食用菌品牌5个;实现年产2亿袋或平方尺,其中,黄背木耳达到1亿袋;产量24万吨,产值8亿元。

5柠檬产业基地

奋力推进柠檬产业“三百”工程建设,将安岳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发展迅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柠檬之都。柠檬产业基地以安岳县鸳大、岳阳、石桥铺、永顺、岳新、龙台、白水、东胜、毛家等乡镇为重点,沿国道319线、内遂高速、成安渝高速、龙(台)大(足)公路、“永顺永清龙台”沿线集中布局建设。到2015年,安岳县柠檬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区)种植柠檬15万亩,产量70万吨,年加工鲜果能力20万吨,产值70亿元

6雁江蜜柑产业基地

沿国道321线,以雁江区丰裕、迎接、碑记、忠义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打造“全国特早熟蜜柑之乡”品牌,保持早熟蜜柑生产基地西南地区最大,蜜柑栽培技术全国领先。到2015年,建成早熟蜜柑基地达20万亩,实现产量40万吨,产值10亿元,新建3万吨以上的深加工企业1个。

7简阳特色水果产业基地

一是简阳晚白桃产业。沿简阳市石三路以龙泉山阳面的贾家、周家、五指、丹景、灵仙等乡镇,沿两湖路的三岔、石盘、玉成、坛罐等乡镇布局建设2015年,简阳市建成水蜜桃基地16万亩,实现产量32万吨,产值9.6亿,其中简阳晚白桃单一品种面积8万亩,实现产量16万吨,产值4.8亿元。二是冬草莓产业。沿简阳市简三路,以草池、石板凳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到2015年,简阳市建成冬草莓基地3万亩,实现产量3万吨,产值1.5亿元。三是枇杷产业。沿简阳境内321、318国道沿线乡镇建立大五星枇杷标准化示范园区,辐射带动枇杷种植。到2015年,简阳市建成枇杷基地6万亩,产量3万吨,产值1.2亿元。

(二)推进“四大”重点项目建设

1粮油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1)粮食产能建设。坚持“小春为大春服务,大春为晚秋铺路”的农业发展思路,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高科技到位率,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科技人员创新增粮的积极性;改善基础条件,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总量增长,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提升。到2015年,全市主要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750万亩以上;新增高产稳产农田100万亩,耕地质量提高1个等级;粮食良种全面更新换代1~2次,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技术到位率达到90%以上,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5%,粮食单产水平提高10%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40%。

(2)耕地质量建设。一是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高标准粮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为抓手,以标准粮田建设为重点,以建设“平、厚、壤、固、肥”的标准粮田为中心,规划改造中低产田土50万亩,着力改善生产条件二是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抓手,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规划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3000万亩次,年示范推广面积600万亩次,其中配方肥推广面积500万亩,年示范推广面积100万亩,从而改变农民盲目施肥、过量施用化肥的习惯,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地防止农民因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对土壤和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着力提高土壤肥力。三是以国家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广高留桩、垫圈、过腹、堆沤腐熟、食用菌培养、机械粉碎和秸秆覆盖栽培等多种还田技术,重点扩大以水旱轮作稻田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栽培、免耕连作固定厢沟埋草和秸秆腐熟剂应用等三种利用方式的示范推广,着力加强地力建设,规划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利用途径多元化。

(3)高产高效创建。以“良种良法入户工程”为依托,加强高产高效技术的培训和科学指导,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加大粮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集成、创新、推广力度,继续深化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分作物划区域建设集中连片的粮油作物高产示范带、展示线和辐射区。每个作物核心攻关1万亩以上,辐射带动3~5万亩。引导种粮大户和业主主动参与高产创建活动,有效集成推广节约化、轻简化综合增产技术和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科学创建不同作物、不同规模的高产典型,将品种和技术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粮油作物单产平均提高5%以上。

(4)粮油新技术集成创新。重点进行水稻的优化定抛、精确定量栽培、机插秧、直播等现代稻作新技术的试验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旱地耕作制度的进一步深化、玉米精简超高产配套生产、秋(冬)马铃薯集约化高产高效栽培、套作大豆高产高效栽培等技术的集成与创新。进一步完善推广已成熟先进实用的粮油高产高效保优栽培技术,扩大推广规模,实现最佳效益。“十二五”期间全市粮油新技术集成年推广面积在200万亩以上。

 

2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1)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涉农项目,开展以平整土地、增厚土层、调整田型、培肥地力为重点的耕地质量建设,以排灌渠系、小型集雨蓄水和提灌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田间耕作道路、干道连接基地路为重点的路网建设,产业基地的耕地质量达到省标准农田三级以上,田成方、土成型,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灌、排、蓄功能齐全。

(2)核心示范园区建设各县(市、区)要开展1万亩主导产业核心示范园区建设,辐射带动2—3万亩。核心示范园区重点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生产管理、产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和机制创新等全方位示范。核心示范园区要求基础设施完善,设施比重大,灌溉保证率100%、农业可机械化程度80%;良种覆盖率、标准化生产率、高产及省工节本增效技术覆盖率、病虫害专业防治和农产品无公害100%;产品优质专用率、单位面积产量、产值高于基地20%以上。

(3)产业基地强县创建。按照产业基地强县的标准,进一步细化和落实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划及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投入保障、扶持政策和工作措施,经过努力,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雁江区、简阳市和安岳县在2015年进入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行列。

 

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所需的国家和省级品种区试站建设、潜力品种示范及配套技术研究基地建设、优良品种展示及推广基地建设。

(2)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体系建设。建设先进农作物病虫害监控实验室和标准的田间病虫观测场,建立群众测报点。组建专业化的植保队伍或植保专业合作社。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各县(市、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区域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点,建立田间档案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大型超市、农贸批发市场的农药残留速测站。

(4)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抓好乡镇农技站配套改革,建立政府为主导,科技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网络,建立分产业的技术专家组和分基地的技术服务团队,扩大产业辅导员试点,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5)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培育本地稳定的农产品销售网络、营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扶持发展集基地建设、仓储加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交易于一体的农产品流通企业,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4农村人才培训工程

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将市县农广校、农机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建成农村人才培训基地,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重点开展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业远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机驾操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产业辅导员知识更新培训,开展“万名农民培训”活动,依托村级阵地建设农民科技书屋,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全市种植业“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措施

(一)深化农业及农村改革

一是继续深化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二是落实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机制。三是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扶持和补贴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更多的农民享有更多的公共服务。四是建立规范完善的农民负担日常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制度。五是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指导。指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章程,建立内部组织机构。指导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红利分配方案。六是加快改革现行农业投融资体制,引导多种渠道和多种经济成分从事农业建设。七是进一步强化农机生产、农机销售、农机维修市场的监管,积极开展农机行业职能鉴定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建设工作。

(二)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强和完善良种推广、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具购置等惠农政策,进一步扩大补贴的范围和补贴力度,适度提高补贴标准,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落实龙头企业、土地承包、耕地保护、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扶持政策,积极探索适度规模的种植大户、农机专业大户,支持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及经济适用农机的引进示范和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补贴经费,突出科技创新、节本增效、轻简实用、经济安全,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收益。

(三)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加强植物病虫防治系统和检疫监督系统建设,完善农药安全使用和质量监控系统,健全防治机构,全面提高病虫预测预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重点扶持公益性事业农技(机)推广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队伍。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农业技术和农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安全意识。完善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安全和农机安全预警、市场监管和科技信息服务机制。要建立严格的信息采集标准和制度,建立信息的定期发布制度,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重点开展以水、路为核心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金土地工程、标准粮田、现代农业示范工程、乡村公路建设等项目,开展耕地质量、农田水利设施、路网和供电网络建设。加快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农业和节水农业,提高种植业的现代化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示范园区,推行“猪+沼+特色产业”、“畜+沼+优质粮油”等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业“内循环、零排放”。

(五)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有计划地开展对农业增产增效有重大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农机新机具开发,支持已有科技成果的试验和示范。加大“种子工程”实施力度,培育以优质、专用为目标,兼顾产量和抗性的新品种。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加大对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大力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着力提高粮油作物单产水平,加强经济作物优势地方品种的提纯复壮。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综合组装配套技术,抗旱节本实用增产增效技术,推广以水稻旱育(抛)秧、覆盖栽培、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蜜柑“八改”成果、旱地中(宽)厢带植分带轮作等为主的规范实用技术,增强农业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围绕绿色食品配送基地建设,扩大农业开放合作,鼓励公司、业主、个体户从事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销和商品化处理,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别对那些有基础、有品牌、有市场、有潜力的龙头企业,更是要大力扶持,千方百计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加强龙头企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搞好企业与农户,企业与基地的衔接和利益连接,发展订单农业。政府及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指导和协调作用,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基地,穿针引线,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民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多种形式的发展订单生产,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的销路,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的多赢局面。

(七)构建现代加工和物流体系

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衔接,突出农产品初加工或精深加工,扶持现有的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成长型的加工企业,构建基地农产品生产、保鲜、初加工、精深加工配套的协作体系。进一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搭建农业区域合作交流平台,开展“百企连百家(超市)”系列活动,促进资阳农产品与大超市对接与合作。加强农产品销售网络、营销大户、经纪人队伍建设,培养本地稳定的销售队伍,发展网上销售、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

(八)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标准制订与修订工作,形成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互补的农业标准体系,开展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让标准意识深入到农村千家万户。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工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要100%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50%达到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引导加工和物流企业申请中国名牌农产品、驰名商标和四川名牌农产品、著名商标认定,争创企业品牌。积极组织办节办会,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各种博览会、展销会,努力提升产业品牌影响力。

(九)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和信息网络。以建设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为重点,逐步建立起以市农产品质检机构为中心,县(市、区)农产品质检机构为骨干,以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基地、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质检站为依托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推广速测技术,实施标识管理,试行追溯和承诺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要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

 

附件:1资阳市种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图

2资阳市种植业“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附件1:              

资阳市种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图

 

 

 

 

 

 

 

 

 

 

 

 

 

 

附件2:

资阳市种植业“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地点

建设规模及建设主要内容

建设

年限

总投资

(万元)

资金

来源

经济和社会效益

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扩建

所有

乡镇

1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基地、薯类食品产业基地和优质油料产业基地;建优质粮食核心区60万亩,薯类食品基地100万亩,油料核心区20万亩;

    2开展粮食产能建设,主要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750万亩;    

    3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土50万亩,规划测土配方施肥3000万亩次,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

    4开展高产高效创建,每个作物核心攻关1万亩;

    5粮食新技术集成创新,粮油新技术集成年推广面积200万亩。

    6提高现代农业农机装备水平,增加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主要环节机械设备。

2010-2015

50000

财政支

持、农

民自筹

到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为粮食高产稳产提供保证,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2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新建、扩建

所有

乡镇

    1建成绿色蔬菜产业基地70万亩、柠檬产业基地60万亩、雁江蜜柑产业基地20万亩,简阳特色水果产业基地25万亩;

    2开展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耕地质量达省标准农田三级以上;

    3开展每个品种1万亩核心示范区建设;

    4开展产业基地强县创建,雁江区、简阳市和安岳县进入全省产业基地强县行列。

2010-2015

30000

财政支

持、业

主和农

民自筹

到2015年,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00万亩,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0%以上,农民从种植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

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所有

乡镇

重点抓好良种繁育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等五大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2010-2015

10000

财政

支持

种植业实现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和品牌化,农产品品质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

4农村人才培训工程

 

所有

乡镇

    1开展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业远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机驾操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产业辅导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培训基层干部2.5万人次,农民5万户职高生1.5万人;

    2建设农民科技书屋。

2010-2015

5000

财政

支持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受训农民掌握1—2门致富技术,科学种田和商品经济意识显著增强,农民增收效果更加显著。

5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

 

所有

乡镇

    推广先进、适用、安全、节能的农业机械2万台套,重点发展播种、植保、收获环节机械。

2011-2015

11000

财政支

持、业

主和农

民自筹

增加农机总动力8万千瓦,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结构,提升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

6农村提灌建设项目

新建、改建

相关乡镇

    对提灌站电动机、水泵、控制柜、输水管、供电系统、机房进行更换、新建。改造提灌站977处

重点维修提灌站4200台次,

2011-2015

16000

财政支

持、业

主和农

民自筹

新增和恢复改善有效灌面62万亩,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7乡村机耕道便民路项目

新建、改建

相关乡镇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建设。

2011-2015

140000

财政支

持、业

主和农

民自筹

    新建、改建机耕道便民路5600公里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