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人民政府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十三五】关于印发资阳市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04-28   录入:资阳市人民政府

  

资府办发〔2016〕23号

 

 

 

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资阳市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天府新区资阳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资阳市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28日

 

 

资阳市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融资研究中心

2016年3月

 

 

目    录

 

引  言 5

第一章  “十二五”以来资阳金融业发展主要成就 5

第二章  资阳市金融业改革发展挑战与机遇 7

(一)金融业发展面临主要挑战 7

(二)金融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10

第三章  “十三五”规划目标与思路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2

(三)发展目标 14

第四章  “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与发展措施 15

(一)多管齐下,激发银行业金融体系服务活力 15

(二)建设融资担保体系,增加小微金融服务 17

(三)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18

(四)大力发展保险市场,推进农业保险业务创新 19

(五)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加快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20

(六)联动财政金融,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22

(七)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打造“西南金融硅谷” 23

(八)探索住宅金融政策,加快房地产去库存 25

(九)防范金融风险,优化地方金融生态 26

第五章  主要保障措施 27

(一)建立金融发展统筹机制 27

(二)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8

(三)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29

(四)优化金融中介服务环境 29

(五)实施金融人才战略 30

(六)优化金融法治环境 30

 

 

 

 

 

 

 

 

 

 

引  言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资阳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和全面实施“三区一都市”建设关键期。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强化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加快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成都城市群建设,遵循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部署,特别是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产业发展相关战略部署,根据资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与发展基础,制订本规划。

 

第一章  “十二五”以来资阳金融业发展主要成就

“十二五”以来,资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抢抓西部经济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改善民生,为资阳市金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资阳金融业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强化银政企对接,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奠定了金融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良好格局。

金融业规模持续增加,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金融业整体快速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速分别为15.37%和20.49%;存贷比较上一个五年提高10%。2015年金融行业增加值为31.8亿元,对全市GDP贡献度达到2.6%;解决就业人口12000人。

金融体系结构继续改善,不同金融业态蓬勃发展。“十二五”期间,银行、保险、证券等核心金融机构蓬勃发展。2015年末资阳市银行机构数量有16家,保险机构29家,证券公司营业网点6家。另有小额贷款公司11家,政府性融资平台8家,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10家。

改革创新探索加快,银行企业政府形成合力。“十二五”期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持续提升。为引导产业、金融与财政联动,资阳市出台《金融目标考核办法》和《市本级财政性资金存放与信贷投放挂钩考核办法》。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提质扩面,资阳市自主创新推出“税银通”信贷业务,简阳、安岳分别探索“五方合作+交易中心”模式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收益+保证金”模式。

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逐步增强。“十二五”期间,资阳市强化银行业风险分析和预警体系,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性评估,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力改善资阳市金融生态环境。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下滑,但风险总体可控。

 

第二章  资阳市金融业改革发展挑战与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受多种结构性因素影响进入新常态,金融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金融业发展面临主要挑战

1.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加大

近几年有效需求放缓使得房地产业面临较大去库存压力。2015年资阳市土地供应量8811.62亩,较上年下降48.12%;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153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13.57%。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及新增额、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及新增额都较上年同期增速明显下降。资阳市商品房空置面积30.56万平方米,其中空置1-3年为19.42万平方米。供给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造成房地产库存趋高,未来需要较长时间消化。

2.企业融资难现象普遍存在

总体上看,存在信贷融资规模偏低,融资困难,成本较高问题,其中大量中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尤甚。全市企业习惯性依赖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融资,但面临本地法人金融机构数量少和渠道窄的约束。另一方面,企业资质有限,进入资本市场比较困难,直接融资比例明显偏低。目前资阳市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少、实力弱,支持力度非常有限。银行业收紧信贷,尤其是辖区外银行抽贷、压贷较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租赁、典当、保理等业态也较为缺乏。融资担保公司运营困难,仅剩两家政策性担保公司暂时维持业务运营,民营担保机构均处于停业状态。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全市企业银行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平均达12%。金融服务“三农”深度和广度不足,服务功能有限,不良资产包袱较重。

3.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缓慢制约投融资功能

资阳市级融资平台公司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实体化和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面临净资产偏低、现金流不足、现代企业制度未建立、内部控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等较多障碍。随着相关政策调整,过去基础设施建设依靠融资平台模式难以为继。“十三五”时期,资阳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仍然需要庞大资金支持,投融资矛盾非常突出。

4.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有待完善

银行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企业能力不足。“十二五”期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2%,大量资金未能服务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国有大型银行资阳分行信贷权限被上收,大量退出乡镇以下金融服务;辖区外城商行未在乡镇设立网点;邮储银行乡镇网点缺乏贷款权限;农村金融机构一个乡镇网点负责多个村社信贷。信用担保行业发展较弱,支持中小微企业乏力。保险业务发展不均衡,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受约束。资阳市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发展较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全面持续开展,其他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发展严重不足2015年资阳市全年保险深度2.65%,比全国水平低0.94个百分点,保险密度673.4元/人,比全国水平低1103.1元/人。

5.防范金融风险压力较大

银行体系信贷资产质量明显下降,贷款不良率继续升高。截止2015年12月末,全市信贷资产不良率为6.32%,不良贷款额与不良率继续上升。涉农企业经营困难甚至面临破产,3家银行账面亏损,近期扭亏难度较大。一些机构经营不规范,存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股东、高管参与非法集资,或向股东及股东关联人发放贷款或担保、变向抽逃资本金等现象,部分社会中介机构经营不规范,企业与个人诚信意识缺乏,影响社会信用体系构建。随着房地产业去库存压力增大,土地收储与供给对于政府收入增加的贡献将明显减少,融资平台模式也被切断,全市各级政府会面临债务集中偿还较大压力。

6.财政与金融联动效率有待提高

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创新不足,与金融互动机制效率不高。本市涉农资金融合力度不够,导致资金使用缺乏效率和效益。财政支持企业主要采取补贴和奖励等形式,未能更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于社会资本的杠杆和引导作用,缺乏产业基金、创投基金、PPP基金等专业化、规模化利用社会资本机制和机构。财政资金对金融机构奖励作用极其有限,尚未在金融机构关注风险共担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监管上对规模较大、关注度较高的财政性资金使用没有进行重点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项目资格和资金安排没有直接挂钩。

(二)金融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1.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凸显,空港都市增长极效应显著。“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启动实施,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区位优势叠加,资阳市融入成都城市群建设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主动参与争创内陆自贸区,为资阳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培育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城镇体系、提高开放水平,改善发展质量与效益带来重大机遇,使得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机会大大增多。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为实现成都资阳一体化发展创造最大机遇,围绕现代航空都市优势,将资阳内化为成都增长极核心,突出功能特色,优化城市定位。“十三五”时期,资阳应加快建设成渝制造业核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陆开放前沿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西南“金融硅谷”,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尽快成为次区域经济增长极。资阳发展空间与层次拓展,也对资阳金融业定位与发展提出更高需求。

2.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强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任重量大。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从温饱型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重大举措,这将为经济增长创造巨大市场需求空间。资阳市城镇化水平较低,目前城镇化率为38.2%,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6.6和8.3个百分点。未来发展空间更大。要大力加强城乡统筹,大力发展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产业,必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资金保障机制,开启与社会资本合作新融资模式,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充分有效金融服务。随着全市“2+3”城市增长极打造、重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加快实施、发展现代旅游服务、区域开放合作推进,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为资阳金融发展创造重要机会。

3.工业化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后劲充足。“十二五”以来,资阳市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预计到“十三五”末期,经济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全市以造车、医药、食品、纺织、建材、节能和天然气等为主导产业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到“十三五”末期,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增加值和利税将分别达到1000亿元和260亿元。预计工业投资累计将达到2500亿元。通过建设国家机车商用车制造及出口基地、西部绿色食品和医药基地、国际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成渝经济区清洁能源及节能环保产品制造基地,确立成渝制造业核心区地位,提升和巩固资阳产业发展竞争力。

4.金融顶层设计导向明晰,地方创新改革试点积极展开。“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银行机构体系,扩大民间资本金融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四川省作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在此重大政策机遇下,应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业态、多种机构、产品与服务金融创新改革。资阳市被省政府确定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试点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市,应大力发展一批新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如筹建城市商业银行、增加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机构,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条件成熟时转制为担保银行。组建政府引导基金、地方产业基金,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等。

 

第三章  “十三五”规划目标与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全市金融业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供给侧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功能,促进实施资阳市“三大发展战略”,以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健康发展为重点,继续健全分工合理、相互补充金融机构体系,大力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创新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有效满足全市经济社会日益发展金融需求,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金融业稳健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充分有效的金融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金融与经济相互协调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金融风险上升,既要稳增长,又要防风险,二者要更好地协调平衡。要贯彻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努力提升金融层次和服务能力,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保持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在金融顶层制度明晰化后,在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在政策空间内更好发挥作用,大力推进适合地方特点的金融业发展,特别是要力促本土金融机构与市场建设,提高其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能力,加强服务协调,改善金融生态与政策环境,

三是坚持重点突破“短板”、着力破解瓶颈约束的均衡发展。集中力量重点推动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把培育地方性金融机构龙头放在优先地位,着力优化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金融体系,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有效竞争,实现共同协调发展。抓住注册制改革机遇,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债券市场融资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构筑具有区域特点金融市场体系。

四是坚持鼓励创新与强化风险管理相结合。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金融需求,不断推进金融业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积极开发适合需要的金融新产品、新服务,有效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金融需求。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大力处置影响较大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努力做到“促发展”和“防风险”相统一、两不误,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力,推进金融业安全稳健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区域性“大金融”产业格局,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竞争有序、覆盖广泛、服务完善、运行稳健、有效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现代金融体系。立足于成渝两大区域核心城市中间走廊区位,依托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打造西南“金融硅谷”。具体而言:

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竞争充分,形成以全国性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多种银行业金融机构基本并重的结构体系。到2020年,农村商业银行4家,新引入全国性银行机构1家和外资银行机构1家。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400亿元,年均增长12%;贷款余额达15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不良资产率控制在5%以内。

增加证券机构数量和业务范围,为企业提供比较充分的投融资服务。实现证券机构业务服务多元化,在经纪业务之外,推进并购、资产管理、投资咨询、上市融资辅导等创新业务,在注册制改革和多渠道股权融资加快发展有利条件下,在A股市场、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等挂牌上市融公司总数突破50家。鼓励和帮助企业进入银行间市场等发行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等多品种融资。

力争建立起保险机构聚集、领域广泛、经营规范、偿付能力充足、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保险市场,实现保险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扩大农业保险、责任保险覆盖范围,形成险种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现代保险保障体系。到2020年,全市保险业机构年保费收入突破50亿元,保险深度增加到3.0%,保险密度超过1100元。

鼓励和支持创办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其它金融性机构,政府发起设立引导基金、产业基金和金融风险防范基金等;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壮大政策性担保机构实力和体系,设计好风险合理分担和有效补偿机制,增强担保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持续性,有效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需求。到2020年,建成以资阳市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为龙头融资担保体系,覆盖全部区县,注册资本总额达到20亿元以上,为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100-200亿元。

西南“金融硅谷”建设初具型态。依托成都市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发展战略,辅助推进成都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完善各种配套功能,到2020年,将资阳市建设为西南金融后台服务核心协作区和西南金融外包核心协作区。

 

第四章  “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与发展措施

(一)多管齐下,激发银行业金融体系服务活力

采取多种措施激励,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改善金融服务。在结构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背景下,加快推进重大投资项目规划建设,增强对全国性银行机构资金运用吸引力。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与“三农”融资服务,提供必要风险补偿,对银行机构经营中涉及资产评估费、抵质押登记、过户、诉讼、执行费用可给予合理减免,对银行机构用地规划、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优先支持。强化银企沟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实行金融例会制度,建立银行、企业、政府三方合作长效机制,改善银企之间信息交流可靠性与准确性,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为金融机构人才及家属安置提供优惠政策,继续引进发展多种所有制和多层次市场经营定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机构,鼓励市外各类银行机构在资阳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委托业务和直接贷款业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支柱、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力度,着重支持发展商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食品医药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现代物流业、旅游产业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重点培育中小微企业,开发针对性强的新产品与服务,开展融资租赁、公司理财、账户托管等多种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业务,推行和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应收账款质押、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各种抵押担保制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

加快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步伐,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力争高起点,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幅提升资本实力,建立相对稳定的资本动态补充机制,改善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十三五”期间,综合经营指标达到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等水平,在全市金融同业市场份额约占20%。加快完成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迫切需要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银行机构。以雁江农村合作银行为主体改制组建资阳市农村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分步吸收整合乐至、安岳农村信用联社,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增强抗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与“三农”融资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改善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争取设立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推动金融机构贷款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增加授信。协助金融部门加强监管、防范与处置风险,不断增强地方金融资金聚集力、辐射力和调控力,扩大对中小微企业与“三农”金融服务供给。

(二)建设融资担保体系,增加小微金融服务

深入贯彻国发〔2015〕43号和国发〔2015〕74号文件精神,继续做大做强现有两家市级政策性担保公司,重点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适当新增预算,为担保机构增加资本金,切实提高担保机构信用能力,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运作体制机制,提高专业经营与风险管理能力。以市担保机构(非农担保)为龙头,通过股权与再担保业务纽带,形成覆盖全部县域和重点乡镇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合理风险分担与代偿补偿机制,不断提升担保机构担保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持续性。积极协调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合理分担”原则,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承担10%-20%信贷风险责任,以约束银行消极管理行为与道德风险;担保机构承担90%-80%代偿责任,对于最终代偿损失,市县财政分别予以适当补偿。建立稳固财政支持基础,提高放大倍数,改善担保资金使用效率,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

设立政策性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代偿资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不良资产处置,减少代偿损失和资产处置成本,提高代偿资产回收率。协助地方银行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改善银行体系资产流动性。

(三)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支持证券经营机构深度开发和提升本地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根据发展规划和产业调整政策,组织本地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了解资本市场,筛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有潜力、能带动经济发展的优势骨干企业建立上市后备库,在政策上给予重点辅导与培育。吸引外地经验丰富、实力强大证券机构到资阳市设立分支机构和开拓业务,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推进符合条件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积极利用国家产业金融政策,鼓励资阳市节能环保产业、柠檬产业等发行绿色企业债券融资,申请绿色企业债券相关联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积极培育和规范民间直接融资渠道,规范发展地方性产权柜台交易市场,提供各种融资交易便利。

积极探索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充分利用金融市场提高地方存量金融资产流动性,扩大融资供给能力。地方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结合自身金融资产特征,借鉴国际经验,单独或联合开发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房地产、汽车消费等相关存量贷款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积极探索开发与其他增量固定收益类资产相连资产证券化业务。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产权证券化融资模式。

顺应金融发展趋势,按照组建和引进并重思路,加快聚集金融要素,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不断拓宽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创建区域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型交易服务平台,鼓励中小微企业挂牌交易。积极探索成立由政府参与、相关金融机构入股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加强监管与风险控制,促进交易场所规范发展。

(四)大力发展保险市场,推进农业保险业务创新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若干意见》,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努力建设一个组织机构多样、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偿付能力充足、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现代保险业。

重视和加强保险市场主体建设,努力扩大保险市场,切实提高保险业保障功能与辅助社会管理功能。将保险业发展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鼓励保险机构拓展企业年金、公众责任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商业保险业务,发展保险经纪公司,扩大保险市场,提高保险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规范保险市场竞争秩序,监督查处各种保险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保险理赔独立评估制度,促进保险理赔客观、公正。

深入开发保险业融资功能,探索建立“信贷+保险”综合业务模式。将保单质押纳入银行信贷有效担保范围,实现银保联动融资,扩大金融服务供给能力。鼓励出口信用保险和中小微企业保险发展。加大对重点产业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扶持力度,鼓励开发中小微企业系列保险产品与项目融资业务保险产品。

建立完善多种形式农业保险,结合资阳农村实际,进一步拓展“三农”保险深度和广度,增大投入,推动农业保险创新。力争在支农惠农方面发挥保险更大作用。

(五)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加快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与风险管理,举债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公开透明,强化约束加快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全面掌握政府各种负债、还本付息、资产与财政运行相关情况,编制资阳市政府资产负债表,为政府信用评级、资产处置、资产证券化等创新融资渠道奠定基础。通过多渠道融资,合理控制融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合理规划和控制债务规模,及时分析评估政府债务风险状况,实时风险预警。

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规范项目融资行为。一是适当整合融资平台公司,按项目分类与政策条件,采取不同融资形式进行投资建设。对供水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项目,政府按约定承担特许经营权给予、财政补贴、合理定价等责任,不承担偿债责任;对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根据政策要求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与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融资;对需要举债公益性项目,通过向上争取债券转贷资金建设。二是建立资阳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国资公司”),采取“管资本”方式,统筹国有企业产权、存量土地资源、标准厂房、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收益权,以及水务、燃气、加油(气)站、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资产,车站、城市广告位经营权及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城市经营性资产,将这些国有性质资产进行科学估值后注入国资公司。三是由国资公司负责改善融资平台公司资产结构,努力探索建立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投融资平台企业。对于能够产生一定经营收益和现金流,但有效资产低、出资不实融资平台公司,国资公司将相关资产作为政府股本注入融资平台公司,增强资产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发行由地方财政支持永久性债券,注入平台公司。四是优化平台公司内部治理。平台公司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按照公司法和企业章程规定落实董事会在重大决策、薪酬考核、选人用人等方面职权。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选人用人机制。日常经营由公司管理层自主决策,重大投资、融资、担保等决策由市政府最终定案。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管理,通过预算控制、成本控制、盘活存量、财务预警等机制,有效管控财务和运营风险。五是用好债务置换政策,提高资产运作能力,改善资金运用效率与盈利能力,保障融资持续性,将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为独立自主经营市场主体,为基础性项目建设提供更多更好融资支持。

(六)联动财政金融,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探索财政支持城镇化、产业发展基金化运作模式。密切结合国家与省政府设立多项发展基金政策,资阳市、县(区)政府配套设立支持城镇建设、重点产业发展与“双创”等基金,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合理安排基金经营模式、治理与退出机制,为城镇化、实体产业发展吸引更多金融资源。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启动,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汇集财政资金、融资平台公司与社会资本,吸引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资金,引入既有相关产业基金(如国开城市交通投资发展基金)等,共同发起成立PPP投资基金,支持土地一二级开发、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同时鼓励金融机构采取项目贷款、股权投资、信托贷款、项目收益债、夹层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形式为PPP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在产业方面,设立资阳市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产业基金、绿色产业发展基金等。依托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母基金),积极参与建立该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子基金),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成链配套”服务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型企业。适当归集财政支农性资金,建立资阳市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加强财政、农业、金融等政策协调配合,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担保不足问题和缓解农户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抵押信贷风险,实现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农户)、财政、银行、保险多方共赢局面。

建立企业应急转贷周转金,帮助企业缓解临时借、还贷困难。采取基金运营方式,注入政策性担保机构强化信用基础,为企业提供有效担保、过桥贷款等支持,以及分担适当比例风险,重点防范一些规模较大龙头企业因财务困境而可能引发区域系统性风险,避免银行机构审贷权上收和地方金融生态严重恶化。

(七)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打造“西南金融硅谷

借助成渝双城走廊区域优势,搭建区域金融合作平台,依托四川省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发展战略,辅助推进四川省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完善各种配套功能,将资阳市建设为西南金融后台服务核心协作区和西南金融外包核心协作区,发展航空金融,打造西南金融硅谷。

打造西南金融后台服务业核心协作区。充分利用地理、生态、航空、交通、人才、成本等综合优势,加大吸引西南地区金融机构后台服务力度,全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各类数据中心、资金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研发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等后台服务机构,同时向金融咨询和解决方案、中后台数据处理、数据挖掘与分析等高端服务领域拓展。

打造西南金融外包核心协作区。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链,积极发展研发,金融,信息等产业,吸引企业在基地设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培训中心等上游机构;积极向会展、商贸服务等下游延伸。大力引进和培育金融客户服务、现金押运服务、呼叫服务、数据处理、软件设计等服务现代金融企业相关企业,为金融业发展提供良好社会服务支持。加大对金融软硬件研发和制造力度,搭建金融机构与相关服务外包企业沟通协调平台,加快发展金融软硬件配套产业。

打造航空金融服务链。与各大航空公司合作,积极引入主体多元化民航股权投资企业、融资租赁公司、航空物流等公司,引入和培育保险经纪、保险公估、法律服务等航空金融中介机构,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服务企业,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不断完善航空金融创新环境。

政府出台鼓励金融后台服务与服务外包企业相关优惠政策,拓宽金融后台服务与服务外包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监管政策、适合后台服务与服务外包产业特点金融产品和服务。培育和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网络信息技术公司,为金融后台服务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培育引入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和人才,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法律、咨询、会计、评估、广告等行业,形成支持金融后台服务业的服务体系。

(八)探索住宅金融政策,加快房地产去库存

积极推进住房保障货币化工作。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库存情况,合理规划土地供给与房地产市场增量供给,合理控制公租房、定向安置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建规模,积极推进住房保障货币化工作。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有效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等专项资金,积极推进拆迁居民货币化安置补偿,消化本地房地产库存。

实施促进房地产交易的财税扶持政策。积极落实国家、四川省房地产政策,促进新建房地产去库存和加快二手房流通速度。继续落实资阳市针对首次置业者一次性财政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按照上级政策及办理程序减免相关契税与手续费用等。加快户籍改革,鼓励农民进城购房。鼓励引进人才购房,对于由资阳市企、事业单位引进、签订三年及以上劳动合同,购买新建商品住宅引进人才,在其取得房屋产权证后,政府可按人才类型与级别给予不同额度一次性购房补贴。

积极落实公积金新政策,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积极落实四川省推出包括降低住房公积金利率、推进异地贷款、提高贷款额度、降低首付比例、延长贷款年限、放宽提取条件等公积金“新政策”,积极推进住房公积金向城镇稳定就业新市民覆盖。鼓励异地缴存公积金职工在资阳使用公积金购房贷款。合理提高住房公积金个贷率,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开展存单质押、贷款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满足购房贷款有效需求。

优化金融机构住房金融服务。各银行机构在首付款比例和利率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有效降低居民融资成本和资金压力。继续支持符合条件房地产开发商合理融资需求。探索金融机构相关资产证券化业务。

(九)防范金融风险,优化地方金融生态

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与专业队伍建设,对地方融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和业务统一归口管理。健全地方金融业综合统计和分析制度,逐步将各类市场主体纳入监测范围,优化整合地方金融管理权力清单,形成市场准入、日常监管、违规认定、风险处置权责一致监督管理体系。

深入推进资阳市金融安全发展示范区工作,畅通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交流机制。对具有区域重要性重点企业经营、市场、金融风险等采取动态跟踪观察,建立重大项目融资台账,及时向金融机构披露项目建设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控制项目风险。完善资阳市金融风险预警、金融稳定监测指标体系,强化金融风险应急机制和防控预案,提升化解银行信贷风险和处理金融突发事件能力。

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健康发展。积极审慎地探索发展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集成地区金融生态相关信息,有序对接民间资金供给和需求。加强对依托互联网平台各种民间金融形式进行规范,严格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融资行为。

 

第五章  主要保障措施

(一)建立金融发展统筹机制

成立资阳市金融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金融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形成政府统一规划、监管部门监督指导、金融行业协会自律、金融机构健康发展联动共建机制。市政府金融办落实对地方性金融事务监督管理职能,设金融服务中心,提供高效金融服务。推动行政审批集中化、公开化、便捷化,为引进金融机构提供筹建、开业、变更等审批和政策申报等方面高效服务。定期通过重大项目融资对接会、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等方式,协调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强服务供给力度。健全上市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有效推进企业上市梯队建设。将金融产业发展纳入各地、各相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促进金融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发挥国家创新改革试验区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在农村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政策,以及提高资阳市金融业税收留存地方比例。促进天府新区与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推动资阳成都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金融等要素向区域战略新兴产业聚集,提高资阳市西南金融核心协作区辐射力。

(二)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改善政府信用。定期编制资阳市政府资产负债表,合理规划和控制债务规模;建立偿债专项基金,保证政府债务到期按约偿还,兑现政府对PPP项目承诺,实现跨年度滚动预算平衡;进一步推动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工作。

加强企业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加强财务制度规范,提高各类市场主体金融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高信用积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工程建设;通过企业和农户信用示范评选活动,增强农村信用意识;加快信用县(市)、乡(镇)、村建设,提高建档信用农户比例。加强融资增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四方在企业资信调查、贷款风险评估、贷后监督、风险承担等方面合作,建立保、贷、还系统化安全有效运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基础建设。跨部门整合社会信用信息,大力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中心等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发展资信评级机构,建立信用评级数据库系统。

(三)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现代化支付系统,扩大支付系统业务覆盖面。充分利用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平台办理各项业务,推广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方便办理实时公用事业费用及电子商务等业务,为企业客户提供高效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运用。大力发展特约商户和加大ATM、POS、EPOS等机具布放;扩大POS机具使用范围;推广移动互联网支付,鼓励使用新型支付业务。继续推进“讯通工程”、“惠农富民工程”和“进村入社区工程”,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支付结算环境,不断完善电子支付结算网络。

(四)优化金融中介服务环境

积极引进和培育金融中介机构,打造金融中介综合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为金融机构提供法律、财务、数据分析、资产评估、信用评级、证券咨询、业务外包、征信、金融仓储等服务中介机构。引进培育金融软件企业和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中介机构运用大数据技术、云技术和网络技术。保持较高从业资格准入标准,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市场监管与行业自律,规范服务行为,坚决打击虚假中介行为,强化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中介机构诚信水平和社会形象。

(五)实施金融人才战略

鼓励金融从业人员取得相关职业认证资格,发展金融相关职业培训产业。支持鼓励金融从业人员参加各类职业培训、会议论坛和任职交流等活动,学习先进经验,努力打造专业化金融人才队伍。

制订实施金融人才专项工作计划,建立高素质金融人才库,政府出台引进金融人才的税收、住房、教育等鼓励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纳金融高端人才。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对地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实行公开选拔,把懂金融、会管理、有责任心的优秀专业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实行目标管理,完善科学、有效考核评价机制,推行市场化用工人事制度。积极建立政府有关经济部门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定期学习交流和相互挂职锻炼制度,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服务。

借力金融“外脑”,搭建金融智库与专家人才库,搭建金融资源与要素汇聚、整合和辐射平台。定期或不定期诊断、评价地方金融发展与生态状况,提高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

(六)优化金融法治环境

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加强司法机关和政府工商、税务、公安及金融等部门配合,提高司法机关处置金融案件水平,加大打击非法集资和恶意逃废债务等金融犯罪活动力度,建立专项整治活动常态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打击和曝光力度,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

严格推进地方金融法治,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加大金融法律、政策和法规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与公众的法治观念,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营造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良好法治氛围。

加快地方金融行业协会建设,建立自律惩戒机制,制定经营管理规则和行业标准,推动行业交流和信息共享,提高行业自律水平,教育从业人员秉承道德规范和诚信公约,培养敬业精神。

 

 

 

 

 

 

 

 


关键指标测算

(1)全市GDP与投资指标:以2015年为基数,年均增速保持在8.5%以上,预计2020年该指标将超过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20年达到2650亿元。

(2)存款规模:以2015年为基数,按年均增长12%测算,预计2020年全市存款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

(3)贷款规模:以2015年为基数,按年均增长16%测算,预计2020年全市贷款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

(4)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按照政策性担保放大5-10倍计算,预计2020年注册资本总额达20亿元以上,担保贷款100-200亿元。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