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农业农村局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岳县农业农村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涉农补贴
安岳县农林局 关于加强2016年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03-11   录入:安岳县农业农村局

                                     

 

各乡镇人民政府:

为切实履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业机械安全技术状况和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各类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有效防范各类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根据省、市、县相关安全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切实加强2016年农机安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大幅增加,有力的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但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黑车非驾、违法载人、人货混装,酒后驾驶,超速超载,非法改装,逃避审验等违法、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农机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各乡镇安全办和农业服务中心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农机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增强抓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行党政同责,建立领导机构,进一步落实好安全管理的领导责任,落实拖拉机主、耕作机手、农机业主、农机经营、生产者等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根据各乡镇工作特点,做好安全责任分工,明确安全职责,确保安全工作履职到位,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农机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举一反三,不断加强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前瞻性,坚决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

二、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

1、加强宣传教育。各乡镇要通过广播、宣传栏、印发公告、悬挂横幅等形式,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把农机安全宣传触角延伸到村组,到农户,营造农机安全常识的浓烈氛围,促进农机从业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遵守道路交通法规,进一步增强农机安全意识。

2、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各乡镇要及时组织人员,深入乡村路段、田间地头、住户场院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保障本辖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微型耕作机械运行安全,对无牌证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要做好建档登记管理,并督促机主到县农机监站办理注册登记和年度检验。

3、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各乡镇安全办要及时组织人员,深入村组、深入农机作业现场,对作业比较集中的地点进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各乡镇安全办联合派出所或交警中队,加大对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安全巡查力度,严肃查处无牌、无证驾驶、违法载人、超速超载等违章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纠正一起,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三、健全检查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

各乡镇要切实转变作风,要按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超前防范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要建立和落实检查工作机制,做好检查情况的登记、隐患跟踪、整改工作。采取明察暗访、召开座谈会、实地安全检查等方式,深入安全生产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等一线进行检查。

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要责令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提出防范措施,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并制订应急预案。对检查中发现不能处理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反映,并做好跟踪督导。对严重危及安全的,要立即停产停业进行整改。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因检查走过场、隐患排查治理不力或拒不整改引发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严肃查处,确保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和安全稳定。

四、加强部门配合,协同搞好安全监督检查

加强与安监、交通、电力、公安交警、天然气公司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实行联合检查。对农村道路,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与交通、交警联合执法力度:一是加大处罚力度。对黑车非驾、无牌无证、违章载人和不参加年检审车辆发现一起重处一起;二是日常安全检查力度。协同交警部门搞好农用拖拉机的路检路查,特别是村级公路上的安全检查,彻底清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办公场地、工作车间、电力提灌站、农机维修网点要切实保证用电用气安全。

五、落实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制度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确保事故信息报告及时,有效开展应急处理。

 

 

安岳县农林局

   2016229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抄送:市农机监理站,县政府办、县交警大队、县安监局。

安岳县农林局办公室               2016229日印发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