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应急管理局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应急管理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安全生产
夯实应急基层基础 筑牢应急人民防线
发布时间:2022-05-17   录入:资阳市应急管理局

近年来,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力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全力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全市连续22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连续39个月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森林火灾,应对自然灾害过程中成功实现“零死亡零失踪”

一、推进我市城市应急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压实制定出台《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实施方案》,以“五张清单”和“两书一函”为抓手,全面落实三级包保责任制隐患排查整治常态长效。组建市县乡村四级安全隐患摸排常态化专班2000余个,结合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常态开展定期排查和特殊敏感时期专项排查切实构筑起“管控源头风险、治理事故隐患”双重安全防线三是安全宣传教育入脑入心。以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为主线,深入开展“5.12”防灾减灾宣传、“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形成全媒体、矩阵式、立体化宣传格局,推动应急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应急指挥体系统一高效调整完善市应急委及其18个专项指挥部以市应急委为核心、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为支撑的全市应急指挥体系初步建立。是应急预案体系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络化、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全面修订各级应急预案,及时调整涉改部门单位承担的应急救援职责,推动应急预案简化、实化、流程化、图解化六是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壮大。探索组建市应急救援队县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乡镇街道应急救援队、村社应急救援分队为基础,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梯队,全市共计101专业大队(中队)3910人,1318支兼职队伍14960人。七是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投入1762万元,将市级应急指挥大厅和应急指挥平台纳入资阳智慧城市治理中心统筹建设,大幅提升我市应急指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我市应急指挥扁平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八是灾害监测预警科学精准。建立2000余人的市县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体系,灾情报送能力全面加强加快推进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建设,全市6个基准站、12个一般站、13个紧急服务转发平台全部建成投用,填补地震预警空白。九是应急物资储备完备实用。重点依托“1+3+89+N”物资储备库(1个市级中心库,3个县级库,89个乡镇物资贮备库,消防、武警、民兵武器仓库等N个单位物资贮备点),共储备价值2202万元、13.23万件套的各类救灾救援物资。

、推进我市城市应急管理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风险意识不强。部分干部职工包括个别领导干部对我市较长时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的形势存在盲目乐观情绪广大群众亲身经历灾害事件少,对灾害的感性认识不足,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防灾避灾意识不强,减灾救灾能力较弱。二是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全市有序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路桥梁护栏改造工程、农村公路品质提升工程、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乡消防站队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及指挥场所建设等,应急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总体投入不足,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工作联动性不够。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合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联动应急处置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单打独斗的问题,有时因多头执法检查给企业造成了一定负担。四是相关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应急管理相关机制并不完善,预防和应急准备机制、预测和预警机制、快速响应机制、应急保障机制、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机制等还需修订完善,更需要从法律法规或标准规范上予以明确。

、推进城市应急管理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抓统筹,提升综合应急管理能力。一是统筹业务指导和系统培训。统一认识规划完善教育体系,健全应急管理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科学拟制培训计划和内容,优化配置培训资源。通过切实有效且能常态坚持的形式和方法提高广大群众对灾害灾难的认知水平,普及自救互救常识,增强忧患意识和自救能力。二是统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统一规划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区域布局,按照“小专业大集中、大专业小集中”的原则,按任务需求有针对性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在救援队伍建设上出现专业空白。三是统筹应急物资储备。统一出台物资储备中心建设规划,按照“常用物资分散储备、重点物资集中储备”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实现储备物资共享共用和动态管理,优化物资利用率。四是统筹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出台统一的应急救援专家类别和准入标准,明确专家相关待遇及调用程序,分类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

(二)重预防,提高应急预案管理水平。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相衔接、科学有效”的预案体系建设要求,进一步推进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提高应急预案的行业部门覆盖率和基层群众覆盖率。二是深化应急预案管理。推行预案激活机制,按照“谁编制、谁激活”的原则,探索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严格预案审批和备案,重点加强对专项预案和乡镇(街道)、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应急预案的指导。三是组织应急预案编修培训。加强对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政府部门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各行业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应急预案编修指南,规范应急预案编修程序,切实做到预案文本、指挥部和操作手册的“三位一体”。四是加强应急预案演练。落实应急演练计划报送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年初报送演练计划,年末报送演练评估总结,统筹开展应急演练;探索开展“双盲”应急演练,杜绝应急演练“演”重于“练”的形式问题,提升救援队伍应急联动实战能力。

(三)强能力,规范应急救援队伍训练。一是推进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依托现有省、市(州)训练基地建设各级应急综合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应急救援训练基地集应急培训、综合训练、专业训练、参观体验于一体,完善充实相关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提供可靠的、全面的灾害事故应急战勤保障能力。二是编制完善应急救援训练大纲和教材。级统筹,各地分工负责,科学编制全全灾种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大纲和教材,严格训练规范,明确每年参与训练的内容和时间要求,制定具体可量化的考评细则,按纲施训、科学练兵。三是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日常训练的考核。把应急救援队伍日常训练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应急救援训练工作跟踪问效制,每年采取实地检查考评的方式,对日常训练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坚决逗硬奖惩。

(四)提效率,强化应急管理标准建设。一是构建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健全应急管理“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体系,制定应急标志标识、应急值守、风险隐患识别评估与管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应急队伍与装备配置、公共应急设施设备配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物资储备、应急通信、应急平台、应急演练等相关标准规范与实施细则。二是建立现场指挥官制度。完善事故现场救援统一指挥机制,建立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官制度,出台《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官制度实施办法》,切实提高现场指挥官的权威性和协调能力,推动应急指挥由行政决策向专业决策、专家决策转变。三是整合资源推进应急平台建设。结合智慧城市治理中心建设,制定完善应急平台及数据库建设标准,推进市、县(区)及各部门应急平台互联互通、数据交换、系统对接和信息资源共享。

(五)补短板,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一是完善基层应急体制。在镇乡(街道)落实专门的工作机构并明确财政专门资金保障,学校增设专职安全教师并配套相应职称评定,各社区(设立专职社区(干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将网格员纳入应急管理信息员队伍。形成基层应急管理有应急预案、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队伍、有物资保障、有科普宣教的“五有”工作格局。二是推进应急管理“双基”示范创建。整合平安社区建设等资源,继续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双基(基层、基础)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分级分类分批建设一批覆盖乡镇(街道)、社区(村)、企业、学校以及其他不同类型基层组织的应急管理双基示范点,通过双基示范创建,促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加强基层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从法规层面强制推行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求基层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填补应急救援队伍力量的空白,提升基层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先期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加强基层应急宣教。牵头组织自、水务、农业农村、教等部门针对基层开展综合性培训,推进突发事件应对常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探索建立基层应急工作“首遇制”,即乡镇、街道干部(包括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对在辖区发现的安全违法和安全隐患及时劝导、制止、纠正、报告、处置(排除),有效预防城市与农村安全事故,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