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南薰镇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岳县南薰镇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民生信息 > 乡村振兴
南薰镇乡村振兴五年规划
发布时间:2022-08-30   录入:安岳县南薰镇

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确保我镇乡村振兴战略按要求、分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2021-2026年)

一、规划的背景

南薰镇位于安岳县西南端,是安岳南大门,距县城32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25477人。其中凤城、报恩、双盐、田寨、红山是脱贫村、开福是重点关注村。2021年脱贫户10482739人、监测户2874人。一般行政村和关注村基础设施普遍薄弱、无规模特色产业、无集体经济收入、群众思想意思落后;合并后脱贫村

二、基本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走符合南薰实际、具有南薰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党管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政治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进。

三、发展目标

2026年,建成红山至太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成开福、双盐2个田园综合体,建成双盐1个综合性生态观光体验区,建成红山、双盐、报恩3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四、下步规划思路

(一)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培植乡村振兴动能

1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特色农业格局,不断增强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培强做大枳壳、黄精柠檬大棚蔬菜、柑橘等特色种植和龙虾养殖、淡水养鱼等特色养殖。2022年,枳壳、黄精柠檬大棚蔬菜、柑橘、葡萄、草莓等特色种植面积达到1000,特色养殖达到200。鼓励引导林果业蔬菜、短期中药材等易种植、效益好的产业转型2022,蔬菜、短期中药材等种植面积达到200

2、加快农业农村产业融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柠檬枳壳黄精产品加工和储存,推广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产销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2022,建成冷藏库2个、烤房1个,促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以上。利用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田园综合体培育工程依托双盐村水库、太益村红豆林等资源优势,立足一村一品,进行农业、民宿、餐饮等配套开发,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积极推进镇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报恩电商平台,依托平台做大做强大米、油菜、土鸡、蔬菜等一批优质农产品。

3、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社,根据不同村的基础条件,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村劳动力合作社,打造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平台支撑。积极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完善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到2022年,全镇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0家。

4、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水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资源优势,对红山永丰、文峰双盐太益5个村开展美丽乡村连片治理,聘请专业公司进行规划设计,联动山水资源,打造原生态长廊,形成可游可赏可宿的综合性生态观光体验区。深入挖掘文化底蕴,依托红豆林双盐村水库,着力包装双盐的主题民俗村,加快田园综合体等综合性休闲旅游区开发建设,打造一个县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结合文化+”,串联民俗艺术、竹子、农家体验馆、采摘园等资源,打造集观游水库、鉴竹编、赏红豆、品农家于一体的观光体验旅游线,实现全域旅游发展新突破。

(二)建设生态美丽家园,提升乡村内涵品质

1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巩固拓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2年完成旱厕改造3000户,让农民群众用上洁净厕所。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与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相结合,建立多形式、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体系,2022年,完成管网接入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2022年,高标准、特色化新打造3个美丽乡村,到2026年,全镇建成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数量分别达到3个。

2、提升城镇载体功能。扎实开展城镇形象清底子行动,对主干线僵尸车辆、废弃固堆等镇区乱象集中清理整顿,从严整治马路市场,规范店外经营秩序,提升沿线绿化水平,实施标志性建筑亮化工程,切实改善镇容面貌。抓好老旧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解决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问题,保障农村供水保障率、水质达标率、群众满意率稳定在较高水平。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社社年工程。到2023年底建成现代农村电网,村村实现主要道路有照明路灯。

(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焕发农村文明新形象

1、深化乡村文明建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主旋律。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评选活动,把孝文化运用到农村社会治理中,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持续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评选,到202480%的村达到县级及以上文明村标准,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2、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建设文化大院、农村书屋、活动中心等各类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确保建成4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3、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建好、用活、优化村(社区)善行义举四德榜。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作用,摒弃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农村科普和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加强乡村治理,夯实基层基础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为重点,深入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治理整顿,扎实开展过硬支部创建活动,提高村级管理规范化水平。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改进基层干部作风。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严格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管理,注重从新型经营主体中培养党员,注重培育农村优秀党组书记,在全镇树立一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领头人的典型。

2、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扩大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持续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阳光议事日”“三务公开等村级基本制度落实,全面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进一步提升村级工作规范化水平。

3、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功能,中心村司法行政工作室实现全覆盖,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加强对农村宗教活动的引导,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形成崇法尚德、扶正祛邪的良好风气。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扎实推进五普法,组织开展普法下乡赶大集、进社区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4、深化平安村庄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村霸、矿霸和宗族恶势力,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信息化支撑,立体化防控,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社会治理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推进镇、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提升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平台功能,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入开展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四类风险专项行动,实施雪亮工程,构建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的农村治安防控格局,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

(五)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农民幸福感

1、打好脱贫攻坚巩固战。积极开展脱贫回头看专项行动,精准做好监测户核查,严格准入退出动态管理,确保应、应退尽退。深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认真组织好产业扶贫项目效益分红,积极发展规模种养、特色加工等产业项目,切实发挥产业扶贫项目支撑带动作用。  

2、加快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鼓励引导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回乡创业,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创新创业,加强村两委成员、合作社带头人、农业大户的创新创业培训,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加大财政支持、土地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等,引导各村因地制宜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土地流转经营、乡村旅游等多种途径,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增强自身造血功能。2026年底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

4、优先发展农村教育。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完成潘家埠幼儿园建设和冶源教育园区初中部整修装饰工程,积极推进冶源教育园区小学部实验楼新建工程,实施冶源初中整体搬迁,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2018年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所有农村学校达到省标准和国家“20条底线要求。

5、全面开展健康村镇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医疗下。全面开展健康村镇建设,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六)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村改革

1、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激活资产资源、发挥权属效能,增加财产性收益。巩固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

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2021年基本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等基础性工作完成改革的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基本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稳慎探索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有偿退出、继承及抵押、担保权能,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3、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完善盘活利用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设施建设。

(七)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相关站所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实行镇村两级书记一起抓,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切实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抓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上,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完善推进机制,成立乡村振兴战略五大工程推进组,每个推进组由班子成员牵头抓总,各责任站所、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任务相适应。严格落实上级涉农资金管理体制,做好资金整合使用项目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让农民更多参与建设管护。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乡村振兴。

3、改进工作作风。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要坚持规划先行,由点到面、由低到高,有序推进。要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内外兼修,面子新,里子也要新,坚决杜绝形象工程。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群众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4、强化督查考核。从2021年起,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作为对各社区、村及站所、部门年底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村社、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建立工作信息交流和督查通报制度,主要领导将不定期现场调度进展情况,对责任落实不力、进度缓慢、成效不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约谈问责。各责任站所和社区、村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努力打造一批示范工程和观摩现场,强化示范引领,确保工作实效。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