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资阳市政策文件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人民政府 / 政策文件 / 资府办函
索 引 号: 008539043/2022-00103 公文种类: 通知 发布机构: 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12-22 发布日期: 2022-12-26 文  号: 资府办函〔2022〕71号 有 效 性: 有效
 

资府办函〔202271

 

 

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资阳市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资阳市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222

 

 

 

 

 

 

资阳市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落实中国气象局 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四川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重点任务清单》(川办便函〔2021221号),推进我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效益优先、改革创新、共享共建、统筹协调的原则,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着力构建智慧气象体系,聚焦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所需,全面提升气象监测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资阳实现成渝地区中部崛起提供坚实气象保障。

 
  • 主要目标
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完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资阳本地特色的气象现代化标志性成果。构建气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2035年,气象短临预报预警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水平全省靠前,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气象与资阳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服务的综合效益和公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 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三)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以资阳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网络、重点产业项目布局、粮食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优化观测站网布局,有效填补气象及次生灾害高发区、人口密集区和天气系统高影响区、敏感区的监测盲区。充分利用卫星、雷达等手段,提高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雷电、高温、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全面实施气象监测预警“防风险、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X波段天气雷达建设投用,加强极端和突发天气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着力提高中小尺度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将局地强降水、短时大风、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到13小时。

(四)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

全面推进气象研究型业务,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的智能网格预报,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和时空分辨率。完善短中期和延伸期智能预报预测业务,建立快速滚动更新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实现预报落区精准到流域、区县、乡镇(街道)、重要景区、重点园区,实现灾害性天气、高影响天气的初生监测识别和实时预警。开展全流程、全时效精细化预报检验,提升模式预报产品综合效益,实现1km实况产品本地改进及应用。完善024小时时空分辨率1小时、1km,逐1小时更新的智能预报产品体系。发展基于影响和风险的精细气象服务业务体系,提高分灾种、分区域、分行业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能力。

(五)提高气象信息化水平

推进气象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推动气象大数据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应用,打造权威统一的气象数据服务平台。升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推动预警信息发布深度融入网络、广播、电视、短信等公共信息发布体系。升级改造气象通信网络,提升信息传输能力。强化“云+端”业务技术体系,完成现有业务应用“云化”改造。综合运用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完善网络安全实时监测监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气象网络安全整体主动防御系统,保障气象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提高主动防御和突发事件自动处置能力。

三、健全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六)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

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综合减灾、气象先导原则,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实施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资同城化综合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需求,强化与成都、大足、潼南、内江等毗邻地区的联防联控和信息共享;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应急、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旅、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

(七)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深化部门合作,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再传播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构建预警信息市、县(区)、乡(镇)、村(社区)、组五级“链条式”传递机制和“闭环式”反馈机制。完善重大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机制,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提高发布时效。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部门间协调沟通机制,健全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升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性和精准度,实现多部门接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各行业、部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响应机制和高风险地区、敏感行业、高危人群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熔断机制。

(八)提升公共气象服务保障水平

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全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和精细化需求。加强资阳预报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和气象服务平台管理,建设“实况+预报”相结合的辅助决策气象服务支持系统,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加强行业气象服务数据汇集和大数据的挖掘,面向农业、交通、文旅、水务、航空、供电等重点行业和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全过程、全链条的气象服务。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重大风险防控能力;加快气象科普公园建设力度,以点带面强化气象科普宣传引导,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避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

四、聚焦助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强化重点领域气象保障

(九)提升重点行业领域气象服务能力

围绕交通、能源、文旅等重点行业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高新区中国牙谷等关键发展区,统筹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影响评估,提供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风险预警服务,增强综合立体交通、全域旅游、绿色低碳等领域气象保障服务能力。针对“81116快”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开展订制气象保障服务。

  • 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服务能力

贯彻落实省市推动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推进资阳市人影作业能力提升项目建设。针对森林火险、重大污染事件、重大社会活动等,建立应急抢险救灾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及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围绕服务农业生产、特色产业、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建立常态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机制,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综合监管机制。

(十一)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能力

加强气象、生态环境部门联动,开展输入型大气污染物跟踪监测、区域传输预警和气象条件对主要污染物影响的定量评估,科学客观评估减排和应对效果。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资同城化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完善环境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针对性地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气象预警预报产品,开展大雾预报预警和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等级预报,加强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联动和协同防治,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气象预报预警能力。

(十二)提升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

完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成暴雨、干旱、冰雹等主要气象灾害精细化风险区划,提高气象灾害风险实时动态研判能力。深化气象、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合作,运用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做好山洪、地质灾害、森林防灭火为重点的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业务。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建立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转移避让机制。强化气象应急队伍和气象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升灾害易发区临灾避险和抢险救灾气象保障能力。

(十三)提高乡村振兴气象服务能力

围绕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加强智能网格预报、气象大数据在农业气象服务及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加强农业气象灾害检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做好病虫害防治气象服务。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作物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提升精细化农用天气预报技术、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评估技术,提高气象为农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 提升气象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

(十四)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将流域气象、交通气象、生态气象、农业气象等重点领域纳入我市科技创新规划,支持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院校部门合作,聚焦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开展区域、流域、城市内涝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研究,提高灾害联防联控水平。强化气象与应急、交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务、科技、农业农村等重点行业的科研合作,加强气象应用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促进气象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资阳气象科技支撑能力。

(十五)建设更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

加大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培养,以气象科技创新带动高级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和综合气象业务带头人成长,形成气象高层次人才梯队。强化气象人才培养力度,将气象人才纳入市属各类人才工程和培养计划,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为契机,积极开展人才交流,推动气象人才队伍转型发展和素质提升。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气象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人才价值,鼓励创新创造。

六、加强组织保障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认真研究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实施方案。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联动,建立健全相应的联席会商机制,明确工作要求。要强化督查考核,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 加大投入力度

落实地方与中央财政共同投入的双重计划财务保障机制,按事权和支出责任,将地方气象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持续加大对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重大项目的投入。

(十八)强化法治建设

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推进气象信息服务、预警信息发布等气象配套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全面落实依法行政,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强化气象社会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有序推进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检查全覆盖。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