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资阳市政策文件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人民政府 / 政策文件 / 资府办发
索 引 号: 008539043/2017-00011 公文种类: 通知 发布机构: 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7-08-14 发布日期: 2017-08-14 文  号: 资府办发〔2017〕56号 有 效 性: 有效
 
资府办发〔2017〕56号

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资阳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级相关部门(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资阳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14日
资阳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大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及现代物质装备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十三五”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为科学系统地谋划好“十三五”农业发展,根据中央、省、市关于编制“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资阳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生产虽遭受干旱、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仍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到2015年粮食连续9年增产,粮食产能得到了稳步提升。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61.52万吨,比2010年增加13.46万吨,增9.1%。二是油料生产连创历史新高。2015年,全市油料作物(含芝麻)总产量达到19.19万吨,比2010年增3.88万吨,增25.34%。三是“菜篮子”基地面积扩大。2015年蔬菜总产量达到143.86万吨,比2010年增长20.5万吨,增16.62%。四是特色水果提质增效。安岳柠檬等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迅速,2015年水果总产量达到52.09万吨,比2010年增长3.19万吨,增6.1%。五是畜禽产量稳定增长。2015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0.5万吨、7.5万吨、0.7万吨。

  (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一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有力。安岳县和雁江区相继获得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称号,乐至县被省政府列为现代农业重点县进行培育。三个县(区)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二是“一县一品”特色产业格局逐渐形成。到2015年末,安岳柠檬产量达36.24万吨,比2010年增加18.15万吨,增100.33%。雁江区被评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县”,乐至县被认定为“中国黑山羊之乡”。三是农业多功能得到拓展。2015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经营总收入达到40亿元,带动20万人就业增收。

  (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一是现代物质装备条件逐渐改善。“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34.93万亩,累计达到223.7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9.4%;新改建农机作业道及便民入户路5663.6公里,电力提灌站94座,新增农机总动力70.48万千瓦,累计达到17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比2010年提高18个百分点。二是农业科技推广速度加快。到2015年末,实施完成部省粮油高产高效示范创建面积110.25万亩,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750万亩次;生猪规模化率和三元杂交率分别达到76.15%、91.66%,比2010年增加19%、16%,累计创建部省标准化示范场23个。三是农村能源建设卓有成效。新增户用沼气用户4.37万户,累计达到23.26万户,占适宜建池的68.8%;新增沼气工程463座,累计达到852座。新建地上式中温高浓度厌氧发酵大中型沼气工程8座,沼气工程实现发电“零突破”。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健全县(区)农技推广中心和乡(镇)服务站,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动植物病虫害预防防治体系和种子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等深入推进,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新型农资流通体系。

  (四)新型农村经营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登记稳步推进。到2015年末,全市各县(区)已经完成了宣传动员、业务培训、调查摸底、航空摄影、外业调绘及所有的业务矢量化工作。二是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增加。到2015年末,已发展农民合作社2419个,其中部级示范合作社27个,省级示范合作社68个,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853个。三是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扩大。到2015年末,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耕地面积达52.2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9.03%。其中,流转给农民合作社的耕地17.3万亩,企业3.6万亩,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24.47万亩。四是模式机制深化创新。探索创新了合作社“五统两金一保”实体化经营模式、山羊 “联养双赢”基地建设新模式和“要素入股、合作经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猪产业集团化经营方式。农业组织体系、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运行平稳。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和检测体系初步形成,构建起市县定性定量检测、乡镇(基地)农残速测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做好农业投入品登记、生产和经营管理,生产过程中指导和监督,收获上市前实施农产品准入准出管理。三是农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合格率高。“十二五”期间,全市接受省厅组织的市州交叉进行风险监测,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四是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全市所有耕地均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整体认定,认定面积达到310万亩。现有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3个、绿色食品2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一)面临的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面临的机遇、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一是重大战略实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深入实施,产业布局向西部倾斜,有利主动承接先进发达地区农业产业转移;二是宏观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从中央到省市,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力度前所未有,中央、省市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得到不断地强化;三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农产品市场新需求。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业及农产品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倒逼农业供给侧改革。市场对健康、绿色、鲜活农产品以及乡村休闲、体验、养生等农业衍生需求将更加旺盛,为高产优质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必将推动资阳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成都同城化发展、天府新区和空港经济建设全面展开,必将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带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一是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主动适应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将成为“十三五”的重要任务;二是周边地区竞争日益加剧,农产品结构性过剩情况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特色农产品在新一轮加快发展中抢占成渝大市场,将是农业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三是农业生产面临困难和问题诸多,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资价格和农业用工“双涨”,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风险较大,市场波动加剧,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我市现代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人均占有耕地持续减少,中低产田土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农田设施和农机装备水平有差距,农业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地面积60%。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品不合理使用。种养结合不紧、循环不畅,大量农业废弃物未及时处理和利用。

  2.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村人口70%左右青壮劳动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新型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速度和质量赶不上农业发展需要,务农劳动力老龄化日趋突出。科技和设施支撑能力不强,先进实用技术应用率不到60%,新技术、新机具、新成果和新设施推广落实较差。在全省比较有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园区中,资阳市几乎没有,整体建设还比较滞后。

  3.农业产业规模化水平低。一方面,单个企业或合作社发展的农业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影响力和带动能力也比较有限。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带动不强、辐射不广,参与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影响力不大。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滞后,仅挂有牌子而实际运作差或运作不规范的比例较大。家庭农场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农业品牌包装、经营和推介不够,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作用发挥有限,经营性服务组织总体规模不大,服务能力不强,主体服务意识有待提高。本地农产品仓储加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交易等流通体系不完善,销售网络、营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培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5.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传统农业仍占较大比重,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充分。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农民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务收入、农业产业收入比重超过70%,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非农产业收入十分有限,全市还有13.86万贫困人口。

  三、“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农业农村经济建设要求,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成资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机遇,紧紧围绕“高效生态”这一目标,坚持优势优先、差异发展、错位竞争,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综合能力、产业层次、监管水平、新型主体、农业科技、生态农业”六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特色基地规模化、示范园区标准化、农业经营产业化、新型业态多元化和农产品品牌化,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全力确保“十三五”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带动农民收入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发展目标

  1.主要农产品供给目标。规划到2020年,全市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65万吨以上,油菜籽产量达到20万吨,水果总产量达到55万吨,蔬菜总产量达到150万吨。全市生猪出栏量稳定在330万头左右,乐至黑山羊出栏量达到1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35万吨。

  2.农业物质装备目标。规划到2020年,全市基本农田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新增高标准农田96.78万亩,耕地质量提高0.5-1个等级。新改建农机化生产道、入户便民路750公里,新改建标美提灌站75座,农机总动力达到2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25万户,新增沼气工程16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1.15万立方米。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250个、每年建设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重53%以上、山羊40%以上。

  3.农业科技推广目标。规划到2020年,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8%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生猪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山羊达到92%以上,建设部省级核心育种场1个,病虫害专业防治面积达到发生面积的3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500万亩次/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在2020年实现零增长,标准化规模养殖成为全市畜牧生产的主要形式。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规划到2020年,全市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绿色食品认证15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个。全市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禽等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5.农业产业化经营目标。规划到2020年,全市打造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农民合作社15个,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带动农民比重达到9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50%。

  6.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标。规划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0%,全市大中型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与利用设施装备达到100%,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适度规模养殖粪污处理与利用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每个县(区)建成一个区域性、专业化的生物有机肥处理中心,乐至县建成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3个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秸秆加工利用和粪污综合治理利用的区域性有机肥加工生产厂,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试点面达到60%;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环保技术,开展高效低毒残留农药使用试点面达到60%。

  (三)产业布局

  坚持优势优先、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调整,稳定发展粮油、蔬菜、生猪、蚕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水果、山羊、水产等特色产业,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油菜)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安岳柠檬、雁江柑桔、乐至蚕桑和黑山羊、加工蔬菜、优质生猪、生态水产)产业基地,将资阳打造成成渝重要农产品供给基地。

  1.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油菜)生产保护区。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在全市范围内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294万亩(水稻106万亩,玉米138万亩,小麦50万亩);油菜生产保护区65万亩。重点建设雁江丹中保优质粮油示范片、安岳周礼红薯产业核心区、乐至宝林石湍麦-玉-豆间套作示范区、大力推进功能区和保护区“两区”建设和管护,稳定粮食和油菜种植面积,保持种植收益在合理水平。

  2.巩固提升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

  ——安岳柠檬。以国道319自乐至东山起,到安岳毛家的沿线可视区域,含岳阳、石桥铺、永清、岳新、龙台、白水等10个乡镇,并向周边乡镇及村社辐射,配套发展以柠檬文化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建成“中国柠檬之都”的核心示范带。到2020年安岳柠檬栽植规模达70万亩。

  ——雁江柑桔。以雁江碑记、忠义、丰裕、迎接等乡镇为重点,改造低劣果园,推进雁江蜜柑“八项”技术改革,巩固长江中上游最大的特早熟蜜柑产业基地的地位。以雁江中和、丹山、老君等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大雅柑、不知火等杂柑和晚熟血橙品种,到2020年雁江蜜柑栽植规模达30万亩。

  ——乐至蚕桑。以乐至回澜、石佛、童家,安岳悦来等17个乡镇为重点,推进四个优势蚕区、三个核心示范片、两个蚕桑产业带、一个科技示范园建设,将乐至打造为全省蚕桑产业综合实力第一县,辐射带动安岳县蚕桑产业发展,蚕桑栽植规模稳定在15万亩。

  ——乐至黑山羊。以乐至回澜“千亩草场、万只羊场”黑山羊科技示范园为核心,带动童家、石佛、龙溪、东山等14个乡镇发展乐至黑山羊养殖,黑山羊出栏量发展到100万只。

  ——加工蔬菜。以雁江祥符、临江,乐至中天、劳动、石湍等乡镇为重点,大力推进优势蔬菜产区建设,重点发展辣椒、榨菜、莲藕等加工蔬菜,建成加工蔬菜基地20万亩。

  ——优质生猪。雁江区着力开展伍隍猪保种选育,建设生猪核心育种繁育、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基地,发展都市农业循环园区。安岳县依托温氏生猪一体化项目,推进“公司+农户”的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乐至县着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改造升级,建设优质生猪产业基地和园区。生猪出栏量常年稳定在330万头。

  ——生态水产。以雁江南津、忠义,安岳姚市、人和,乐至天池、龙门等乡镇为重点,发展生态健康水产和粮经复合养殖生态3万亩,年产量达3万吨。

  四、“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按照《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搞好统筹协调,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规模开展田网、渠网、路网“三网”和耕地地力建设,积极推进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努力实现农田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三力”提升,确保耕地持续、高效产出。“十三五”期间,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96.78万亩。重点开展田型调整、农田排灌设施和田间道路建设,配套地力培肥建设,实现项目区耕地地力提高0.5-1个等级,有机肥资源化率提高10%以上,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每亩提高100公斤以上。

  (二)绿色攻关及科技示范工程。加大绿色增产模式集成、创新、推广力度,积极推进整乡整建制高产创建活动,分作物统一打造成片连线的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带、展示线和辐射区,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促进品质提升和转化增值。健全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探索建立多元化新型农村科技服务形式,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不断创新推广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十三五”期间,每年建设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示范片50万亩,5年建成示范面积250万亩,在116个镇乡完成标准化、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建设。

  (三)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发展机械化育插秧、播种机械和适宜丘陵区的轻简化、多功能机械,促进农机装备升级换代、结构优化。深度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重点加强机具引进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示范,积极探索不同种植模式的机型选择和农机农艺配套技术,加大田间机耕道和农田排灌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田作业和农机通行条件,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十三五”期间,全市建立农机农艺融合万亩示范区7个,推广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各类先进适用机具2万台(套),其中新增拖拉机、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秸秆还田机械等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重要机具2000台套。新改建农机化生产道路及入户便民路750公里,提灌站75座;力争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

  (四)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工程。围绕安岳柠檬、雁江蜜柑、乐至加工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组织实施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及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万亩亿元示范区。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六化”建设,即实现产业布局区域化、基地设施规范化、推广品种良种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经营组织化和产品销售品牌化。组织实施园艺作物“三品”提升行动,搞好新技术攻关、新机制培育和新产业培育,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单产、品质和效益以及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同时,以现代农业(水果)产业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把果园变为公园、景区,形成我市独特的休闲观光农业文化。“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68个万亩示范区,确保每个万亩示范区每年综合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带动1000户农民增收。

  (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采取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将培训过程、产业发展与培育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培育效果的综合指标,使培训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开发智慧农民云平台,实现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技术信息咨询、在线认定管理和绩效考评,从而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创新、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从培训过程考核到绩效考核的创新、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创新。加快构建以农广校、农机校为基础依托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达到1.8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7万人次。

  (六)畜禽水产良种工程。加强乐至黑山羊保种选育和基础种群扩繁,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支持原种和一级、二级纯繁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山羊三级良繁体系。 开展高品质鱼类的引进及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和示范。深入实施畜禽良种补贴项目,以县为单位,着力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猪人工授精站、泥鳅良繁场,全面推广生猪、奶牛、泥鳅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畜禽水产良种化率。立足品种资源优势,开展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推广选种选育技术,开展性能测定,培育“育繁推”一体种业集团,全面提高企业育种能力和水平。加强种畜禽水产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畜禽水产种业健康有序发展。

  (七)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提升工程。对现有的养殖场改造升级,建设全自动饲喂、环控、防疫、清粪和管理的现代化设施装备,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2017年,全市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50个以上,建设全自动饲喂、环控、防疫、清粪和管理的现代化畜禽养殖场2个以上,创建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家以上。到2020年,全市建成现代化畜禽养殖场10个以上,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250个以上,创建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15家以上。大力发展饲料、兽药、畜产品加工及现代物流业,健全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机制,推动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牧场整合发展,培育现代畜牧业大集团,助推畜牧业产业化。应用“互联网+”信息化新技术,建立畜牧业“大数据”管理“云平台”,建设“互联网+畜牧业管理”、“互联网+畜禽养殖”、“互联网+质量监管”、“互联网+畜产品流通”和“互联网+畜牧业服务”五大系统,助推畜牧业信息化。

  (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服务站,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全覆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突出市、县农产品质量定性定量检测职能,给予大宗农产品主产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立速测站(点)经费补贴和技术支持,鼓励开展自检工作。积极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强化品牌培育和证后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逐步建立起“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质量有保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十三五”期间,要确保每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不发生重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九)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示范工程。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集中整治要求,力争通过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污染治理,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研究和推广高效、经济、适用的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模式,促进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示范推广种养循环技术模式,构建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产业技术体系。发展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推进区域性畜禽有机肥厂和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积极探索粪污第三方处理模式。着力建设100个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示范园区,建设3个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秸秆加工利用和粪污综合治理利用的区域性有机肥加工生产厂。

  (十)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继续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入,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和新村联户沼气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大中型养殖场配套沼气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农村沼气的日常管理和服务指导,对不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施工规范,存在的安全隐患等要明确提出整改意见,对不按要求整改或对整改意见置之不理的,实行“一票否决补助”制度。“十三五”期间,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25万户,新增沼气工程16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1.15万立方米。

  五、“十三五”规划的重大措施

  (一)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

  1.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多权同确”,2016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2019年基本完成土地等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确权登记颁证、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探索出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返还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加快建立农村集体产权信息系统,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

  2.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采取互换并地的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积极探索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在土地流转中的相互权利关系和具体实现形式,重点扶持土地经营规模30-100亩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依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建立以县(市、区)级为中枢、镇(乡)级为平台、村为网点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土地流转监测体系,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服务。

  3.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使之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重点扶持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牧)场,落实好扶持家庭农场的政策措施,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推进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组织形式创新、产业业态创新、运作机制创新。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涉农企业重点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二)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国土、农业、水利、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建设项目资金,围绕粮食产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集中投入,规模建设,连续实施,示范带动,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完善建设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建设情况纳入各县(市、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2.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播机插”的思路,加快推进粮油生产机械化进程,因地制宜地拓展农业机械化的作业和服务领域。实现农机推广的机制模式创新,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加大农艺与农机的融合,建设试验示范基地,促进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农机装备、作业和服务水平。

  3.抓好机电提灌建设。加快老旧提灌站的更新改造,提升工程效能,恢复改善灌面。新建一批技术先进、运行经济、操控简便的骨干提灌工程,拓展保障区域,扩大有效灌面。大力发展旱坡地机电节水灌溉,有序推动抗旱服务队建设,努力提升提灌机具完好率和运行效率,力争到2020年全市适宜区域基本实现灌溉机电化。

  4.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入,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和新村联户沼气,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大中型养殖场配套沼气工程建设。认真做好农村沼气的日常管理和服务指导,对不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施工规范,存在的安全隐患等要明确提出整改意见,对不按要求整改或对整改意见置之不理的,实行“一票否决补助”制度。

  (三)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促进粮油生猪蔬菜稳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调动种粮、养畜农户的积极性和提高抗御风险能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搞好优质粮油、优质生猪、绿色蔬菜生产的规划与布局,确保粮油和蔬菜播种面积、生猪养殖基本稳定。积极推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三托、四进、五加强”模式,即全程托管、劳务托管和环节托管;主体跟进、服务跟进、科技跟进和项目跟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强高产高效创建、加强经营机制创新、加强惠农政策落实。积极推行种养循环利用,品种保护利用、秸秆转化利用、产品加工利用、“互联网+”推广利用。

  2.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按照“扩规模、强科技、创机制、促增收”的要求,组织实施园艺作物“三品”提升工程。“十三五”期间,着力做大做强以雁江区和乐至县为核心的70万亩绿色蔬菜发展区,以安岳县为核心的70万亩柠檬发展区、以雁江区30万亩蜜柑为重点的特色水果发展区;以乐至、安岳为核心的15万亩蚕桑发展区;以乐至为核心的特色山羊发展区;大力培育一批如食用菌、中药材等新兴产业基地。在生态水产养殖方面,注重“一调、二推、三提升”,即调品种与结构;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推广粮经复合养殖;提升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化水平。

  3.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支持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提升,筛选和推介一批国内领先的农产品初加工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提升初加工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强化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作用,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优胜劣汰。加快建设开发区食品医药产业园、城东医药食品产业园,重点在临空经济区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鼓励发展航空食品、便携速食品,积极引进和集聚一批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打造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产业集群。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专注主业发展,做强特色,做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

  4.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引导和支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积极开展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传承功能,逐渐构建起以星级农家乐为基础、以休闲农庄为骨干、以农业公司为引领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体系。通过宣传造势,带动旅游市场,拉动旅游消费,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形成我市独特的休闲观光农业文化。

  5.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农产品的粗浅加工和精深加工并举,加快推进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档次和产后加工水平,从产业链上要效益,从品牌化上要效益。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推进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为重点的公益性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构建以农批对接为主要渠道、以农超对接为发展方向、以直销直供为重要补充、以电子商务为探索趋势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四)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基地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和储备,着力突破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同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稳步发展农业科技交易市场。

  2.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继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机制,改善推广条件,提高人员素质。继续支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努力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3.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引导金融、税收、保险对农业的科技支持,建立农业科技产业化信贷贴息、专项资金,扶持农业科技产业化项目,逐步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与产业化保险制度。用农业补贴、购买服务、信贷等经济手段,引导各类农业及涉农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增加对科技农业的资金投入。

  (五)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进一步稳定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着力建设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筛选、奖励等机制。着力规划建设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和生态休闲农庄等示范基地,带动大面积生产的科技水平提升。

  2.推行服务组织多元化。鼓励和支持农技推广部门、供销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技术人员、农村运销专业户、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等利用各自优势牵头兴办经营性社会化服务实体,重点发展以种苗统繁统育、农机作业服务、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放心农资下乡进村为纽带的经营性服务组织,引导跨区域合作与联合,扩大服务规模。加快推进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3.提升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扎实开展农业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构建农业综合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体系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

  (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及行业安全

  1.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农药、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规范使用,着力规范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为,逐步建立起以市农产品综合质检机构为中心,县(市、区)农产品质检机构为骨干,乡镇农产品质量服务站为补充,以产业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检测室为依托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2.推进标准化生产及品牌建设。重点做好农业标准的可操作性转化工作,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指导农民标准化生产的能力,让标准化生产意识深入到农村千家万户。深入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着力培育壮大“资味”农产品区域品牌,开展“三品一标”的培育、申报认证和证后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

  3.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推广速测技术,实施标识管理,试行追溯和承诺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逐步建立起“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质量有保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4.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深化兽医体制改革,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建立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三大体系。完善乡(镇)、村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强化免疫、检疫、监测、无害化处理等动物防疫关键环节工作,严格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

  5.加强行业安全隐患排查。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农业行业安全责任制,开展农业行业安全的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加强对农用机械及车辆、生产用渔船、沼气工程及农业在建项目的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的农业行业安全事故。

  六、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一)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

  1.水环境影响分析。“四带、五基地、六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必将给特色种植业和生态畜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特色种植业过多施用的化肥和农药,通过雨水冲刷,溶入径流水中,排放进入江河湖库;畜禽养殖场的废水若未经处理或简易处理后就直接排放进入江河湖库,两者均会使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和固体悬浮物的含量增加,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属性和生物群落的组成,并且粪污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和水生生物的繁衍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黑发臭,造成水生生物死亡,发生水体“富营养化”。

  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种植业基地的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秸杆露天焚烧及农药的挥发,给周围大气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养殖场的有害气体和臭味来源于畜禽舍、堆粪场及粪污的运输和施肥过程中的排放气体,养殖场恶臭除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引起畜禽生产力降低外,还会使养殖场周围生态环境恶化,养殖场扩散的 nh 将增强大气中氮的沉降,导致周围土壤、作物及森林的潜在酸化和水体的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3.土壤环境影响分析。特色种植业规模化发展,有利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和畜禽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添加剂饲料的广泛使用,许多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污中也常常含有较高的铜、锌等重金属元素,这些物质随同粪污一同进入土壤,会引起农田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的积累,从而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和游离酶活性。多数重金属易被植物吸收富集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pb、cd、as等重金属能在体内蓄积并与肾脏有很强的亲和性,随着时间推移,其在体内含量会不断升高,从而影响肾、肝脏、骨骼和循环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此外,抗生素常用作饲料添加剂,进入畜禽体内后约60%—90%随粪便等排泄物排出,其作为有机肥长期施入农田,成为农田土壤抗生素的重要来源。

  4.社会经济影响分析。(1)“十三五”是我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期,科学系统地谋划好“十三五”农业发展,有利于特色种植业基地的提质扩面和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高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规划提出“坚持优势优先、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调整,构建‘四带、五基地、六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必将为我市农业发展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十三五”农业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种植业方面,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大量使用及农作物秸杆露天焚烧,畜禽养殖业方面,养殖场的大量粪尿和有害气体向周围环境排放,水产业方面,网箱养鱼和肥水养鱼直接造成水体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已经成为继工业污染之后不可忽略的污染源,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日益突出,给其他生物的健康生存构成了很大威胁,发展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这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防治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农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二)不良环境影响的防范

  1.种植业方面。规划种植基地时,通过严格选择农药品种和严格控制农药施用量,选用绿色化学合成农药或半合成生物农药,减轻农药对土壤的污染;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以及主要施用生物有机肥包括秸秆、动物粪便、绿肥等,辅助施用少量氮、磷等化肥,从而减轻化肥使用对地下水、地表土壤的影响;通过科学使用农膜、推广使用降解膜及残膜回收利用,减轻农膜对土壤的影响。通过实施农作物秸杆禁烧行动,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覆盖还田、机械粉碎还田和秸秆堆沤快速腐熟还田肥料化利用,加强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等产业化利用,从而减轻农作物秸杆焚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畜禽养殖业方面。养殖场附近范围有害气体和恶臭排放浓度严格执行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集约化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臭气浓度无量纲<70)。通过优化畜禽舍布置,提高场内空气流动性,粪便及垫料及时清理,种植抗臭能力较强的乔灌木等,确保臭气浓度达标。养殖场废水主要为地面、畜禽舍冲洗水,均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cod、nh3-n、tn、tp浓度较高,废水进化粪池,经截留沉淀消毒后上清液沉淀处理后,要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要求,用于种植基地有机肥使用,不外排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畜禽养殖场与还田利用的农田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污水输送网络,通过车载或管道形式将处理(置)后的污水输送至农田,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污水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养殖场建设项目产生畜禽粪污收集后送至集粪池进行加蓬及水泥硬化处理防止雨水进入造成溢流和下渗,发酵熟化后用作种植基地有机肥。

  3.水产业方面。着力打好网箱养鱼取缔的攻坚战,全市范围内禁止网箱养鱼和肥水养鱼,从而减轻水产业发展对江河湖库水环境的影响。规划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时,深入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大力实施以“人放天养”和“种草混养稀放”为核心的净水渔业技术,实现“以渔净水”、“以渔保水”,在宜渔稻区推广“稻鳅共作”、“稻虾共作”、“稻鳖共作”、“稻鱼共作”等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新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共赢”。

  4.休闲农业方面。休闲观光农业是“十三五”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庄和农家乐等逐年增加,对大气环境影响来源于生态餐厅、农家乐的厨房油烟,近期主要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及电能。厨房油烟根据餐厅、农家乐规模大小安装诸如静电油烟除尘器等的油烟净化装置处置后达到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中相关规定的要求后排放。

  附件:资阳市农业“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资阳市农业“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

  地点
建设

  性质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起止

  年限
总投资 分年度规划投资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1 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关

  乡镇
新建

  续建
1.开展田网、渠网、路网“三网”和耕地地力建设,积极推进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提升农田排灌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确保耕地持续、高效产出。

  2.重点开展田型调整、农田排灌设施和田间道路建设,配套地力培肥建设。

  3.建设高标准农田96.78万亩。
2016-2020 261000 52200 52200 52200 52200 52200
2 绿色攻关及科技示范工程 所有乡镇 续建 1.加大绿色增产模式集成、创新、推广力度,推进整乡整建制高产创建活动,分作物统一打造成片连线的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带、展示线和辐射区,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2.健全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探索建立多元化新型农村科技服务形式。

  3.每年建设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示范片50万亩。

  4.在116个镇乡建设标准化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2016-2020 3000 600 600 600 600 600
3 农机化推进工程 所有乡镇 续建 1.发展机械化育插秧、播种机械和适宜丘陵区的轻简化、多功能机械,促进农机装备升级换代、结构优化。

  2.深度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重点加强机具引进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示范。

  3.建立农机农艺融合万亩示范区7个,推广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各类先进适用机具2万台(套),新改建农机生产作业便道750公里,新改建标美提灌站75座。
2016-2020 5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4 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工程 所有

  乡镇
新建

  续建
1.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及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万亩示范区。

  2.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六化”建设,着力实现产业布局区域化、基地设施规范化、推广品种良种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经营组织化和产品销售品牌化。

  3.组织实施园艺作物“三品”提升行动,搞好新技术攻关、新机制培育和新产业培育,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单产、品质和效益以及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升。

  4.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把果园变为公园、景区,形成我市独特的休闲观光农业文化。
2015-2020 4500 900 900 900 900 900
5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所有

  乡镇
续建 1.采取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开发智慧农民云平台,实现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技术信息咨询、在线认定管理和绩效考评。

  3.加快构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4.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达到1.8万人次,年培训新型职实用技术培训7万人次。
2016-2020 1000 200 200 200 200 200
6 畜禽水产良种工程 相关乡镇 续建 1.加强乐至黑山羊保种选育和基础种群扩繁,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支持原种和一级、二级纯繁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山羊三级良繁体系。

  2.开展高品质鱼类的引进及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3.深入实施畜禽良种补贴项目,以县为单位,着力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猪人工授精站和泥鳅良繁场,全面推广生猪、奶牛、泥鳅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畜禽水产良种化率。

  4.立足品种资源优势,开展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推广选种选育技术,开展性能测定,培育育繁推一体种业集团,全面提高企业育种能力和水平。严格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畜禽种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6-2020 15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7 现代畜牧业产业提升工程。 相关乡镇 续建 1.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着力实施生猪产业提质增效系统工程,加强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提升设施化装备水平,推动畜牧业品牌化。

  2.大力发展饲料、兽药、畜产品加工及现代物流业,健全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机制,推动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牧场整合发展,培育现代畜牧业大集团,助推畜牧业产业化。

  3.应用“互联网+”信息化新技术,建立畜牧业“大数据”管理“云平台”,建设“互联网+畜牧业管理”、“互联网+畜禽养殖”、“互联网+质量监管”、“互联网+畜产品流通”和“互联网+畜牧业服务”五大系统,助推畜牧业信息化。
2016-2020 38000 6000 10000 10000 6000 6000
8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所有

  乡镇
续建 1.加强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服务站,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全覆盖。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突出市、县农产品质量定性定量检测职能,给予大宗农产品主产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立速测站(点)经费补贴和技术支持,鼓励开展自检工作。

  3.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强化品牌培育和证后管理。

  4.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逐步建立起“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质量有保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2016-2020 4200 600 800 800 1000 1000
9 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示范工程。 相关乡镇 新建 1.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集中整治要求,力争通过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污染治理,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

  2.研究和推广高效、经济、适用的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模式,促进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示范推广种养循环技术模式,构建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产业技术体系。

  3.发展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推进区域性畜禽有机肥厂和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积极探索粪污第三方处理模式。着力建设100个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示范园区,建设3个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秸秆加工利用和粪污综合治理利用的区域性有机肥加工生产厂。
2016-2020 10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10 农村能源建设工程 相关乡镇 续建 1.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大中型养殖场配套沼气工程建设。

  2.新增农村户用沼气用户3.25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16座,新增沼气工程16座,县乡村三级农村能源(沼气)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016-2020 27400 5480 5480 5480 5480 5480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