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政府
资阳市政策文件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资阳市人民政府 / 政策文件 / 资府发
索 引 号: 008539043/2017-00081 公文种类: 意见 发布机构: 资阳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7-09-30 发布日期: 2017-09-30 文  号: 资府发〔2017〕31号 有 效 性: 有效
 
资府发〔2017〕31号

资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43号)精神,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我市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市委实施开放兴市战略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前沿区的决定,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成都“东进”战略和成资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乘势而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依托区位、产业、资源优势,坚持扩大开放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大力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资阳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前沿区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发挥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资阳片区、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承载作用,大力承接国内外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围绕我市装备制造产业优势,不断壮大加工贸易主体队伍,增强企业配套能力、创新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扩大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形成汇集临空制造类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的聚集区,成为承接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的重要基地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到2020年,全市加工贸易企业由2016年的1家增加到5家,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1亿美元,比重由2016年的1.27%提高到3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达50%以上。

  (三)发展方向

  1.发挥我市临空区位优势,加强成资合作,推动临空制造区、保税加工区建设,重点发展航空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医用等精密制造类加工贸易。

  2.发挥我市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引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扩大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节能环保、动力装备、新能源设备等装备类加工贸易出口。

  3.利用我市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基础,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突出发展口腔装备材料、高端诊疗设备、化学药品和生物医药等医药产业类加工贸易。

  4.利用我市劳动力资源优势,在安岳、乐至发展鞋类、纺织、服装、家居等劳动密集型轻纺类加工贸易。

  二、重点工作

  (一)培育加工贸易产业集群

  1.大力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依托临空经济区、中韩创新创业园、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政务环境,围绕电子终端产品、电子元器件、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轻纺等七大类产品,通过产能整合,实现国内外加工贸易企业、订单“双转移”。利用临空经济区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检测维修和口岸作业等功能优势,加快加工贸易产业集群集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高新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推进加工贸易集聚发展。依托临空经济区、中韩创新创业园、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以龙头企业、龙头项目为支撑,引导产业加快集聚,打造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区,带动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抢抓机遇谋划推进口腔装备材料产业“一基地五中心”和牙谷特色小镇建设,全力打造“中国最具规模、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学研销医养一体化全产业链口腔产业集群。加大加工贸易产业用地保障力度,加工贸易企业依法取得的工业用地可按合同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对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可按不低于相关标准的70%确定土地出让底价,但不得低于该项目实际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应收取的相关费用之和;为我市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打造中韩创新创业园资阳基地、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开放发展平台,争创国家综合保税区创造有利条件;全力建设资阳临空经济区,用好自贸区政策,发展保税加工,做大临空产业加工贸易发展平台;发展壮大雁江、安岳、乐至工业集中发展区,按照集群集约、特色鲜明的要求,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产业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加工贸易发展后劲。严格禁止对环保、生态影响大,产能落后的项目转移进入我市园区。(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高新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国土资源局)

  3.壮大加工贸易主体队伍。加强加工贸易政策宣传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指导我市传统外贸企业用好加工贸易保税政策,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口腔装备材料、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工贸易;鼓励企业通过增资扩股、技改研发、企业并购等方式融入跨国公司产业链,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自身生产制造水平,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向科技型、自主研发型企业转变。(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投资促进局)

  (二)优化加工贸易结构

  1.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一头在外”的进口或出口型制造企业向“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鼓励支持传统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和设备实施技术改造,提高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水平,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依托临空经济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辐射带动能力强、技术溢出效应高的先进制造业和新产业加工贸易。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交流合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依托商协会、驻外机构等协助企业加强国际间产能合作,提升我市制造业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商务局)

  2.推动加工贸易向服务业延伸价值链。依托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积极发展临空服务,支持企业围绕加工贸易产业链发展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物流配送、财务结算、分销仓储等外包服务;加大进出口报关、商品检测、物流、金融、法律、会计、信息、咨询等领域服务业的引资和承接力度;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者到我市投资软件开发、工业设计、技术服务等产业,吸引跨国公司在资设立分拨中心,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服务,实现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3.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来资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逐步形成现代服务业总部、高新技术产业总部与加工贸易产业园区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总部聚集区。(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三)培育品牌竞争新优势

  1.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深度挖掘资阳本土文化品牌和产业价值,加快凝练形成独具资阳魅力的核心文化特质,着力创响“蜀人原乡·怡然资阳”品牌;激发企业创造力,升级产品工艺,改变贴牌生产模式,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争创国家级、省级出口品牌;对标国际标准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展专利申请、国际认证、驰名商标、境外注册商标等工作;加大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实现由“资阳产品”到“资阳品牌”,“资阳制造”到“资阳创造”的转变。(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商务局)

  2.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国际市场。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收购国外品牌、购买品牌商标使用权,采取合资、合作、并购等方式拓展国际营销渠道,建立国际营销网点,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充分运用“万企出国门”、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资阳企业丝路行”等经贸促进活动平台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国家级、省级外贸发展示范基地,创建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实现我市外贸“优进优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市工商局)

  (四)实施加工贸易创新驱动

  1.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支持企业通过自建、合资、合作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中心,鼓励跨国公司和境外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以车产业和口腔装备材料产业为基础,推进我市产、学、研机构与国外研发机构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国际创新资源和要素的集聚地;支持企业探索完善创新联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推动成果、知识产权和人才的有序流转,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使企业成为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研发主体、科研成果转化主体和创新利益分配主体。(责任单位: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

  2.探索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围绕行业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利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服务、人员技能培训五大功能,建立行业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开展技术创新,降低技术创新成本。加快特色农产品交易所、电商孵化中心、创客试验区等建设,打造“创客+”载体,支持推进各类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与成都建立中韩创新创业园协调发展机制,创设成都创新创业孵化园资阳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直通车”,建成科技孵化成果的实验基地。搭建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举办中韩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韩科技创新论坛等交流活动。(责任单位: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3.推进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我市跨境电商先行先试工作,打造跨境电商孵化平台、公共展示平台,促进加工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积极争取打造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基地。引导制造、商贸、金融等行业利用跨境电子支付、电子汇兑开展对外贸易。鼓励企业建立进口保税仓,在境外设立或租用海外仓,打造o2o线上线下体验店。(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税局、市外汇管理局)

  4.积极开展加工贸易境外合作。支持企业利用出境加工参与全球化资源配置,充分运用“万企出国门”、“资阳企业丝路行”等活动搭建对外合作平台,鼓励加工贸易开展境外合作,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境外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借船出海”带动项下工程设备和大型机电产品以及技术、标准、服务品牌“走出去”,培育一批跨国企业。支持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特色化工、轻纺、鞋业、家居等传统优势产业到劳动力和资源丰富国家和地区设立生产基地,发展和壮大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外汇管理局)

  (五)营造创新发展环境

  1.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与关、检、税、汇等监管部门信息互通,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间信息互联互通,加强与泸州港、宜宾港的合作,推进多式联运服务模式创新。依托四川全域通关物流服务体系和电子口岸的建设,协同海关和检验检疫全面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尽快实现“三互”和“单一窗口”的大通关建设目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税局、市工商局、市外汇管理局)

  2.推进口岸载体建设。申报创建集口岸物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和服务贸易于一体的国家综合保税区,统筹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和项目落户综保区;参与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动自贸区可复制可借鉴经验在推动贸易便利化、开放合作、招商引资、创新驱动和金融创新上先行先试;推进口岸服务创新突破,争创海关特殊监管区,降低出口商品查验率,试行政府购买口岸查验服务,积极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

  3.推进国际通道建设。加快建设“7高7轨14快”交通网络,全力打造无缝对接的“机场通道”、快速便捷的“成都通道”、高效顺畅的“重庆通道”,积极推动沱江航道复航连通长江黄金水道,构建对接天府国际机场、连接成渝双核、联通长江重庆港、串联区域中心城市的成渝经济区最大的次级交通枢纽;加大对企业在多式联运中增加的交通运输费用补贴,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使用蓉欧、中亚班列等国际通道开展加工贸易。(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省相关政策资金,在我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加大对加工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用好省级加工贸易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承接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和扩大经营,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研发设计、品牌培育等实现转型升级。积极指导企业用好国家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和项目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我市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的全覆盖作用,帮助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防范贸易风险,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重大订单的保障力度。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建立联系,帮助企业多渠道融资,切实缓解融资贵、贷款难问题。(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国税局、市商务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投资促进局、市贸促会、市政府金融办)

  (二)加大招商引资

  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招引力度,承接国际国内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坚持产业招商,突出园区招商,创新专题招商,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招商选资,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招大引强,着力引进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拓宽招商渠道,注重产业链、价值链全链条招商,开展以商招商、“二次招商”和精准招商,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和战略投资者。着力创新招商方式,推进中介招商、代理招商,搭建异地资阳商会招商平台,运用市场化手段,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选择一批招商代理或商务代表,探索委托招商。(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高新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

  (三)加强项目推进

  建立加工贸易项目并联滚动推进机制,紧贴国家和省市战略布局需要,提高加工贸易项目策划包装和规划编制水平,瞄准产业发展急需的事项策划包装加工贸易项目;设立重大加工贸易项目申报专项小组,推动条件成熟的加工贸易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完善加工贸易项目协调服务体系,多项目并联、分阶段同步推进,确保项目实施能接续。按照分行业、分类别、分阶段制定推进加工贸易目标任务的要求,实行“三个量化”、“三个倒排”细化分解并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加工贸易项目推进组;坚持领导联系、项目例会、现场推进会等机制,建立加工贸易项目会商协商机制,建立加工贸易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建立重大加工贸易项目分类管理制度,细化责任,强化考核。强化加工贸易项目推进要素保障,建立由各要素保障部门组成的加工贸易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会商解决重点加工贸易项目在土地、资金和水、电、气、讯、路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贸促会)

  (四)优化政务环境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行政审批事项“串改并”、审查与验收“单改综”、检验检测认定认证事项“多变少”。全面推行并联审批,落实投资项目“三个集装箱”制度,建立纵向联动审批机制,依托在线平台建立纵向联动审批服务机制,推进省、市、县(区)三级联审服务,推动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和提供服务转变。对重大加工贸易项目审批事项,开通“绿色通道”,推行代办服务。加强行政效能监督督查,及时公布查出结果,构建透明、规范、高效的协同联动监管体系。(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高新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监察局、市政府法制办)

  (五)完善公共服务

  加大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鼓励园区、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技术研发、检测试验、工程研究、产品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外贸综合服务,实现工贸结合,帮助缺少专业外贸团队的小微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搭建国际经贸促进平台,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实现“抱团出海”。(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

  (六)加强人才保障

  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进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大力引进科技领军、国际商务、创新团队和职业经理等各方面专业人才,壮大外经贸领域人才队伍。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加大力度引进一批高校、科研机构、职业学校、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落户资阳,支持各类培训机构开设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破解“招工难”“用工荒”难题。引导企业积极制订政策,关心各类人才发展,出台有关人才引进的薪酬、教育、医疗等各项配套政策,为人才培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知识产权局)

  (七)强化联动协作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纳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各有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我市无派驻机构的涉外口岸单位的沟通联系,协同推进相关工作,为全市加工贸易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政策环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高新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商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国税局、市外汇管理局)

  

资阳市人民政府

  2017年9月30日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