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人民政府
乐至县政策文件库
当前位置:首页 / 乐至县人民政府 / 政策文件 / 乐府办发
索 引 号: 008522030/2021-00013 公文种类: 通知 发布机构: 乐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11-18 发布日期: 2021-11-18 文  号: 乐府办发〔2021〕26号 有 效 性: 有效
 

乐府办发〔202126

 乐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乐至县中医药强县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乐至县中医药强县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乐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118        

乐至县中医药强建设行动方案

20212025年)

 

全面推进我县中医药强建设,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4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川办发〔20214号)《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资阳市中医药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资府办发〔202121号)《中共乐至县委 乐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乐至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乐委发〔202118号)和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建设中医药强市的重要决定,坚持开放包容、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遵循中医药发展基本规律完善政策、健全体系、壮大产业、培育人才、弘扬文化,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强建设。

(二)主要目标。2025年,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加明显,中医药临床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取得明显成效,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布局更加合理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行动。县中医医院加强中医综合治疗区、治未病和康复区、老年病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中药制剂室建设,强化设施设备配备,提升中医诊疗能力和临床疗效,到2025年,县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支持县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各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鼓励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所纳入到医联体建设。在医联体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医药辐射作用,力争覆盖人口不低于30%加强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其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煎药室等设施配置达到国家标准,原则上中医床位数占比不低于5%。开展中医馆填平补齐建设,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对基础较好的中医馆提档升级建设,建成旗舰中医馆。到2025年,实现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规范开展610项以上中医药技术;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规范开展46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发展改革财政局、医疗保障局。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建立健全中医药应急体系行动。推动将中医医疗机构纳入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和院前急救体系,建立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的应急响应机制,完善中西医协同救治工作机制和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强中医医院应急体系建设,规范设置发热门诊,鼓励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确保能够发挥重大疾病监测哨点功能。中医医院设立紧急医学救援分队,承担区域中医医学救援任务,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依托县中医医院建立中药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发展改革财政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医疗保障局

(三)推进传统中医诊所惠民行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传统中医诊所总量和空间布局不作限制,在符合政策的条件下简化传统中医诊所的环评、消防等手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传统中医诊所、支持传统中医诊所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医诊所连锁品牌。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到传统中医诊所多点执业,严禁公立医疗机构以任何不当名义和理由,限制中医类别医师多点执业。鼓励传统中医诊所广泛使用中医传统诊疗技术,提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服务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鼓励医联体或县中医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等,与传统中医诊所建立协作关系,开展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推进中医优质资源下沉和共享。加强传统中医诊所服务能力培训,将传统中医诊所全职中医类别医师纳入中医全科医师培训体系,重点培训中医药基本理论、中医适宜技术、院感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等,不断提升中医诊所服务能力和质量。传统中医诊所提供医疗服务的价格实行自主定价;对符合医保定点条件的,支持按照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发展改革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医疗保障局、乐至生态环境局)

(四)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做优做强肛肠、针炙、治未病、骨伤、推拿等中医优势特色科室,到2025年,建成省级重点专科2市级重点专科5个。加快推进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培育暨专病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1个以上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医特色病种。支持县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经典病房,发挥中医药诊疗优势和特色诊疗能力。县中医医院加强老年病科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康复、健康养老等服务需求。加强中医特色诊疗服务供给,鼓励中医医院设置月子中心、小儿生长发育中心、慢病管理中心等特需机构。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专项行动,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开展治未病工作。在医养结合、社区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中融入中医药方法。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增设中医妇女儿童促进中心,定期开展中医药健康大讲堂、产前调理产后康复指导、婴幼儿中医特色推拿等。加强县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建立县级西学中规范化培训基地,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西学中培训,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加强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到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岁婴幼儿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均达70%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五)发展中医药特色产业行动。深入实施中药材产业乡村振兴行动,在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发展生态中药产业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和种植面积,打造大宗药材集中发展区,建设一批川产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可食用的中药材品种,建设食药两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药苑农庄,加强食药同源中药材综合应用,延伸中药材产业链,促进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增长,到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值力争达1亿元。积极推进药材的产地净制及干燥技术水平提升,加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和仓储物流中转中心建设及管理。加快中药饮片、中医药相关用品制造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做好招商引资、招商引技、招商引智,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投(融)资能力、扩张能力、品牌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的中医药龙头企业。推动中药提取物产业多元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加快推动中药保健食品(药膳)、中药类饲料添加剂、中兽药和日化品等中药功能型衍生品开发。加快资阳(乐至县)中医药产业园建设,重点吸引从事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食品、医用卫生材料等大健康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企业在园区投资兴建项目或基地,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生态、品牌影响力大、带动一二三产整合发展的样板区。以乐至蚕桑为主线,整合中药材种植加工、乡村旅游、康养保健、科普教育、中医养生、保健产品开发、中医药文化宣传,开展中医药+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药材产业园和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建设一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基地。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和项目在老年群体中广泛应用。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县经济科技信息化局、民政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林业局、县蚕桑局

(六)推进中医药开放合作创新行动。加强区域中医药合作交流,建立以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临床诊疗创新为重点的交流合作机制。扩大中医药对外教育、合作的规模与层次,密切与成渝地区交流合作,力争到2025区域外来接受中医药教育、培训和临床实习人员达40名。深化基础理论、诊疗规律、作用机理研究和诠释,加快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验方及老药工技术、技艺的传承研究。大力支持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成果转化,鼓励中医药领域商标注册和品牌建设。建立科技主管部门与中医药主管部门协同联动管理机制,遵循中医药科研规律进一步深入完善中医药科研管理制度,在项目实施、经费使用、团队组建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积极组织申报市级及以上中医药科研项目。支持我县中医医院联合相关院校、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在药品研发、人才培育、技术共享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支持我县组建蚕桑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中医药企业参加推介宣传活动,实现与国内外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医药保健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互联互通,推动乐至优质产品走出去(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发展改革经济科技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蚕桑局

(七)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行动。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和以中医辨证论治、非药物疗法、中医护理等基础信息系统为重点的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县中医医院电子病历达4级水平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建设,为患者在线提供远程会诊和开展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体质辨识及评估、健康咨询、中医特色干预等治未病健康服务,为专科联盟、医联体单位开展会诊、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医联体、医共体内信息互通、共享。推进建立从种子种苗、种植(养植)、采收加工、炮制、贮藏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的溯源体系建设,实现产品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加强中医药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拓展中医药服务新领域,发展中医药产业新业态,培育中医药文化新形态,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智能化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经济科技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林业局

(八)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行动。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和退出机制。创新培养机制,强化中医思维,坚持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并重,依托县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西学中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生培训基地,2025年,培养200名能熟练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治疗多发病、常见病的实用型人才。强化师承传承,不断丰富以师承教育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传承发扬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技术经验,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继承人。到2025年,建设省、市、县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持续开展读经典、做临床、育人才活动,定期举办中医经典竞赛,加强中医典型案例点评,力争培养市级领军人才23定期开展名中医评选。继续做好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工作。支持开展中医专业免费医学生和中医全科医生培养,鼓励开展西学中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确保县中医医院的中医药人员占比不低于6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25%以上。(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九)创新中西医结合制度行动。支持县中医医院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发展现代诊疗技术,推进中西医协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实行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中西协同,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鼓励科室间、医院间、医联体内部开展中西医协作。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执业医师应接受必要的中医药继续教育,使之具备本科室专业领域的常规中医诊疗能力,逐步做到能西会中,使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覆盖相关临床科室。依托县中医医院,创建县级西学中人才培训基地,给予必要财政投入。到2025年,初步建成一支较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和能够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全科医师队伍。(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十)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深刻阐明中医药学的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正本清源,对中医药文化内涵理念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的阐释。支持开展本地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挖掘整理传统中药制剂技术,收集筛选民间中药单验方和技术,做好登记保护工作。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或科普基地。鼓励将中医药文化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各类健康教育培训课程中,特别是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中,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推动实现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提高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积极参与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扎实开展中医药进机关、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六进活动。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与广场舞相结合的健康养生舞,推进体育锻炼与治未病相衔接。给合不同群体受众特点,通过宣传海报、宣传栏、微信微博、展览展示、互动体验、巡讲直播、文化作品征集、知识大赛等多种形式,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和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实践路径,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方法,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形成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委宣传部、教育和体育局、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乐至县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上述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研究协调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动各项行动落地见效,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县中医药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委督促检查暨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各牵头、责任单位要建立行动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机制,开展跟踪监测和中期评估,分析研判工作推进情况,适时优化调整,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

(二)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将中医药发展融入本部门(单位)业务工作,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科学谋划布局、制定扶持政策、实施优惠措施、提供政策保障。县卫生健康经济科技信息化单位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实施好本系统、本领域的专项行动。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林业局、县医疗保障等部门(单位)要根据职能职责和任务分工,全力支持各项行动有序实施。

(三)强化工作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投向。县财政应设立中医药财政专项,按照财政事权承担自身支出责任,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按时拨付到位,保障中医药发展建设资金需要。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人才保障、物资保障、政策保障措施,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药强县的良好环境。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