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人民政府
乐至县政策文件库
当前位置:首页 / 乐至县人民政府 / 政策文件 / 乐府发
索 引 号: 008522030/2021-00004 公文种类: 通知 发布机构: 乐至县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1-08-26 文  号: 乐府发〔2021〕26号 有 效 性: 有效
 

乐府发〔202126

 

乐至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乐至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单位):

现将《乐至县突发事件总体预案(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乐至县人民政府         

2021826        

乐至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1.2  工作原则

1.3  突发事件分类分级

1.4  分级应对与响应分级

1.4.1  分级应对

1.4.2  响应分级

1.5  应急预案体系

1.5.1  应急预案

1.5.2  应急预案支撑性文件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领导机构

2.2  指挥机构

2.3  工作机构

2.4  乡镇(街道)机构

2.5  现场指挥部

2.6  专家委员会与专家组

3  运行机制

3.1  风险防控

3.2  监测与预警

3.2.1  监测

3.2.2  预警

3.3  应急处置与救援

3.3.1  信息报告

3.3.2  先期处置

3.3.3  指挥协调

3.3.4  处置措施

3.3.5  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

3.3.6  紧急状态

3.3.7  应急结束

3.4  恢复与重建

3.4.1  善后处置

3.4.2  恢复重建

3.4.3  调查评估

4  准备与支持

4.1  人力资源

4.2  财力支持

4.3  物资装备

4.4  科技支撑

4.5  人员防护保障

4.6  治安保障

4.7  医疗卫生保障

4.8  交通运输保障

4.9  通信保障

4.10  避难设施保障

4.11  基础信息服务保障

4.12  区域合作保障

5  预案管理

5.1  预案编制

5.2  预案审批与衔接

5.3  预案演练

5.4  预案评估与修订

6  宣传和培训

7  责任与奖惩

8  附则

9  附件

9.1  县级主要应急预案及其牵头部门

9.1.1  县级主要专项应急预案

9.1.2  县级主要部门应急预案

9.2  乐至县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参考模板图

9.3  乐至县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参考流程图

9.4  乐至县一般突发事件衡量标准

 

 

1  总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坚决有效防控全局性系统性重大风险,科学有效、精准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秀美宜居成渝中部绿色发展示范区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四川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乐至县机构改革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资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制定本预案。

1.1  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全县防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纲,指导全县突发事件的风险防控、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对处置、恢复重建等工作。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处置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2  工作原则

1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切实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强化预防为主、源头防控,夯实基层基础,最大限度地防控突发事件风险、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坚持统一领导、整体联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加快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能力体系,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衔接好防抗救的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合力。

3坚持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在县委的领导下,县人民政府统筹指导、协调调度各类资源;发生突发事件时靠前组织指挥。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本级党(工)委领导下,履行主体责任,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的组织应对工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统一调度使用应急资源,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等做好信息报告、先期处置等工作。

4坚持高效有序、协同应对。建立健全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驻乐武警部队、民兵为突击以地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以各类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力量体系。健全完善快速反应、协调联动机制,科学安全、高效有序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5坚持依法规范、科技支撑。严格依法依规,切实维护公众合法权益,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强化突发事件防范应对科技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1.3  突发事件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指突发事件包括四大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及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中毒事件、食品和药品安全事件、动物疫情、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