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区人民政府
雁江区政策文件库
当前位置:首页 / 雁江区人民政府 / 政策文件 / 资雁府办发
索 引 号: 008538032/2022-00051 公文种类: 通知 发布机构: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10-10 发布日期: 2022-10-12 文  号: 资雁府办发〔2022〕72号 有 效 性: 有效
 

资雁府办发〔202272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资阳市雁江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相关部门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资阳市雁江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010

 

 

 

 

 

资阳市雁江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和健康需求,助力健康雁江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川府发〔20226号),结合雁江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健康中国和健康四川、体育强省建设,深入实施四川体育“123456”发展战略,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为目标,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补短板、闯新路、促发展,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展目标。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场地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健身组织活力充分彰显,赛事活动全域化推进,科学健身服务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9名,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达到3600人。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

三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完善行动。着力完善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游泳馆等。每个镇(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每个行政村(社区)建有一个多功能运动场。推广在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配建智能健身器材。推动健身场地设施适老化、无障碍建设,就近就便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到2025年,全区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乡镇(街道)健身中心、社区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社区足球场等各类全民健身设施项目20个以上,人均体育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
    居住区健身场地设施配套提升行动。根据人口规模、居住区和社区建设情况,完善群众举步可就、便捷多元的健身场地设施。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严格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不得挪用或侵占。未达标的既有居住区和社区,要因地制宜配建标准或非标准健身场地设施。
    因“地”制宜建设健身场地设施行动。积极推进体育公园和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采取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复合用地等模式,解决好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用地难问题。利用公园绿地、河湖沿岸、滩地、旧厂房、仓库、桥下空间等可利用土地资源,新建或改扩建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品类丰富、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到2025年,全区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1个以上、体育服务综合体2个以上。

(二)实施赛事活动全域化工程。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构建行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年均组织区级以上赛事活动10场(次)以上。区级定期举办3种以上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每种赛事活动每年举办1次以上。镇(街道)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次以上,行政村(社区)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次以上,大力发展“三大球”运动,推动全域足球推广普及。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协会等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逐步构建三级联动、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体系。

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培育行动。支持各地各行业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和民间体育资源,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逐渐形成“一地一品”“一地多品”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新格局。到2025年,打造2个以上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

重点人群健身活动促进行动。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完善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运动干预体系。在公共体育场地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锻炼的设备设施。提升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大力推广工间操、广播体操。支持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推广适合农民、妇女等人群的体育赛事活动。

(三)实施健身组织全覆盖工程。

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激发行动。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鼓励体育总会向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构建覆盖城乡、富有活力、就近就便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依托公共体育场馆资源,给予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场地支持。鼓励体育社会组织承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健身技能培训,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壮大行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雁江品牌,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建设,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体系。到2025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名以上,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提高科学健身服务水平。

(四)实施科学健身服务普及工程。

科学健身知识普及行动。开展科学健身“云指导”,每年制作发布科学健身宣传小视频及图文信息4期以上,推广普及全民健身科学知识。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学校等组织开展“科学健身大讲堂”。开展科学健身技能培训,依托各体育单项协会开展公益性培训,推广普及科学健身方法。拓展服务渠道,丰富服务载体,广泛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加大公益广告创作和投放力度,弘扬体育精神。

运动促进健康干预行动。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定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每年组织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参加“运动促进健康”技术培训班,支持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开展运动促进健康、运动伤病防治、体质健康干预等服务。推广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锻炼健身方法,推广太极拳等武术项目、八段锦等健身气功功法,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养生和健康促进功效。
    (五)实施全民健身智慧化提升工程。

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一张网”行动。积极配合建设全民健身大数据平台,推动各地建设集场地设施、社会组织、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设施查询、场地预定、培训报名、赛事活动等服务。推进5G、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开展全民健身“云赛事”、科学健身“云指导”等活动,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数据反馈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一张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雁江区人民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二)壮大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人才培养。建立多元化培养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稳步推进基层体育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引领员等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机制。

(三)推动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培养终身运动习惯。健全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体校建设力度,大力培养优秀运动员苗子。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

推动体卫融合。建立健全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分级推进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并向基层延伸,推广针对常见慢性病、运动风险、运动伤病的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

促进体旅融合。推动本地特色体育项目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广航空、水上、马拉松、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赛事。

(四)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打造“全域雁江”系列赛等自主品牌,积极培育户外运动、智慧体育等产业,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龙头、体育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强化安全保障。加强健身设施监管,配置公共体育场馆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符合防疫、应急、疏散、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健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完善运动项目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动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安全有序规范发展。加强全民健身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

 

 

 

主办:资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655501 市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28-28000836
网站标识码:5120000001  蜀ICP备05007295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10号